早睡晚起补睡眠
寒冷冬季养生应遵循《黄帝内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保证充足睡眠。
早睡可养人体阳气,保持身体的温热;
晚起可养阴气,待日出而起,可躲避严寒,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为来年春天生机勃发做好准备。
胸腹腰腿重保暖
气天气寒冷,风寒之邪容易损伤人体,故应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尤其应保护好胸腹和关节部位。
因为胸部受寒之后,易折伤体内阳气,从而引发心脏病;而腹部受寒则易引起胃肠疾患。
此时要重视胸腹部的保暖。
除了胸腹之外,颈肩和腰腿部也是易受寒邪侵袭的部位。
颈肩部受了风寒后,肌肉容易痉挛、疼痛,甚至还会牵扯到背部;
腰为肾之府,肾为人体先天之本,腰部受寒冷刺激,易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减缓,引起腰部疼痛;
腿部受寒则腿部肌肉容易发生收缩、痉挛,甚至引发膝关节炎。
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由于气候寒冷,人体的生理功能处于低谷,趋于封藏沉静状态,人体的阳气内藏,阴精固守,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也是人体对能量营养需求较高的阶段。
适当进补不仅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还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由于冬季寒冷,人体为了保存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便产生更多的能量满足机体的需要。
因此,冬天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糖、脂肪和维生素的食物,以补充因天寒而消耗的能量。
也宜常食羊肉、狗肉、鸡肉、虾仁、桂圆、大枣等食物,这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产热量多,对于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尤宜。
一些身体虚弱的人在食补的同时,也可以用补肾延年的药物进补,宜选择的中药有:
紫河车、蛤蚧、杜仲、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枸杞子等,可和肉类一起做成药膳食用,也可将以上中药浸泡成药酒,在寒冷的大雪时节适度饮用,可滋补肾阳,温通血脉,促进血液运行,帮助人体抵御寒气。
还可以做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跳绳、爬楼梯、散步、太极拳等,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活动。
天气寒冷人体各器官系统保护性收缩,肌肉、肌键和韧带的弹力和伸展性降低,肌肉的黏滞性增强,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身体容易发僵,不易舒展。
如果不做热身活动就锻炼,往往会造成肌肉拉伤、关节扭伤。因此大雪节气进行健身锻炼,尤其是在室外锻炼时,首先应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
冬天容易让人情绪易处于低落状态,故应注重精神调养。
此时的精神调养应着眼于“藏”,即要保持精神安静,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
改变低落情绪的较好方法是多晒太阳,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尽量避免紧张、易怒、抑郁等情绪的发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