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听老一辈说着这样一句话"我们那时候吃都吃不饱,却很有力气,很少生病,现在的这些病在我们那时候都没见过"。
那一辈,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衣,做的是农田活;那一辈,没有激素肉,没有各种添加剂的果汁饮料;那一辈,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不会通宵熬夜。
观之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了,工作压力增大了,人们的心理负荷加重了,健康问题却也悄悄找上门,感冒、发烧是家常便饭,头晕、乏力是习以为常,中风、脑梗、癌症也是屡见不鲜。
任何以健康为代价的投资都是赔本的买卖。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脏或腑受病,日久即相应传变。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冬令之时用膏方辨证施治,既扶正,又祛邪,既治病,又防变,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而实践证明其确实有效,更适合现代人的进补需求。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膏方补虚和治病的两大特点,一些春夏易发之病,如哮喘等,如果能在冬季将身体调养好,就不易发作。
正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中国民间素有冬令进补的习惯,有道是"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冬令进补,来春打虎"。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冬天气温低,热量耗散多,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其他季节强,生理机能的旺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可以更多地转化为自身物质。人体在冬季新陈代谢速度减慢,此时适当补养,可调解和改善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另外,"阴平阳秘,以衡为补",完全体现了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以阴阳脏腑气血为依据,阴阳脏腑气血平衡则能健康无恙,延年益寿,故《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病邪有阴邪、阳邪,人体正气也有阴阳之气,疾病的发生就是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阴阳偏盛或阴阳偏衰的结果。
因此,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
很多朋友在某宝上购买各种膏,基本上和你感冒了根据自己症状去药店买点中成药的行为差不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觉得自己肾虚,就买点进补的膏,既无理、法、方、药的内容,又无君、臣、佐、使的规律,杂乱无章,服后必定弊多利少。
注重体质差异,量体用膏,人体体质的减弱,是病邪得以侵袭、疾病得以产生的主要原因,而体质因年龄、性别、生活境遇、先天禀赋、后天调养等不同而各有差异,故选方用膏也因人而异。
如老年人脏气衰退,气血运行迟缓,膏方中多佐行气活血之品;
如妇女以肝为先天,易于肝气郁滞,故宜辅以疏肝解郁之药;
如小儿为纯阳之体,不能过早服用补品,如果确实需要,多以甘淡之品调养,如四君子、六味地黄等;
如中年人负担堪重,又多七情劳逸(若连这个都不知道是啥,真的得进补了,还得补补文化课)所伤;
诸多个体差异,都需要专家帮你把脉问诊,详细分析后,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不同的组方用药制膏计划,这是因为膏方的开具需要有针对性,对专家水平的要求也较高。
在开膏过程中,膏方不但要根据个人体质、气候特点、地域特点来综合调剂,还增加了多种辅料,如蜂蜜、胶类物质(阿胶、鹿角胶),以及一些贵细药(冬虫夏草、西洋参)等,连后期制作都有专门的师傅用专业的制作工艺制成,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多。所以中医有一句话,叫做"宁看十人病,不开一膏方",就是这个道理。
??温馨提醒??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