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扬州日报」
近日,冷空气活动频繁,如何防病养生呢?医院肺病科副主任陈永昶指出,中医养生讲究“顺时养生”,在“小雪”节气里,人与天地相应,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人体气血由外向里收敛,精、气、神趋向伏藏,机体新陈代谢变慢,此时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注意饮食均衡,适当运动,提高机体防病能力。
饮食食物多样化粗细搭配均衡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陈永昶介绍,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虚则补之,寒则温之”,寒冷的冬天,一般人可多吃栗子、糯米、韭菜、羊肉、牛肉等御寒力强的甘温食物。
“此时节吃羊肉,是比较合适的。”陈永昶指出,中医说羊肉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之妙品,是一种良好的滋补强壮药。“此时节可多食用诸如柑橘、柚子、柠檬、小白菜、花菜等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及蔬菜。也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土豆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
专家表示,我国古代医家早就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杂食思想。所谓“杂食”,就是粗粮、细粮混杂吃,荤菜、素菜搭配吃。只有食物多样化,粗细搭配,荤素兼吃的“杂食”才是延年益寿的真正良方。
陈永昶提醒,虽然冬天是进补的季节,但是过量吃油腻食物,往往又会产生内热,出现痤疮、烦躁和便秘等症状,而辛辣食物又可加重内热,饮食一定要注意合理。
运动
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
天气逐渐变冷,人留在室内时间变长,户外活动变少,身体血液循环减慢,人体抗病免疫力降低,容易患疾病。
陈永昶指出,目前气温总体还不是太低,此时要积极运动,坚持耐寒锻炼,强健体质,预防疾病。运动应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运动的方式可选择运动量相对较小的广播体操、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等,注意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容易受凉。
起居
宜适当早睡晚起
《黄帝内经》有云:“早卧晚起,以待日光”。陈永昶表示,进入此时节后,宜适当早睡晚起,早睡以养人体的阳气,保持身体的温热,还可避免低温和冷空气对人体的侵袭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而且充足的睡眠还有利于人体的体力恢复和免疫功能的增强,有益于预防疾病。
此外,要重视下肢的保暖,并注意定期打开门窗,使室内空气得到及时的更换。
精神
保持心态平稳防心脑血管疾病
在这个时节,天气阴冷晦暗光照较少,非常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一些感伤,从而导致心情抑郁症状的发生。
清代医学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传统医学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人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也能使人心情舒畅。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心态要注意平稳。”陈永昶提醒,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还要注意适当的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出现不适症状时请及时就诊。
此外,专家提醒,除注意保暖外,还要多饮水,不仅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水,还可以防止干燥症状的出现,最主要的还是可防止内热的产生。
董娟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