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空的斗转星移,地面上春夏秋冬季节的更替,阳气的展发运动和上升运动,内收运动和下降运动,周而复始地交替变换,于是地面上的气候有了风、热、燥、寒的有序变化,植物有了生、长、收、藏的生命节律,动物有了生、长、老、已的生命历程。
《黄帝内经》最初讨论这个规律的时候,只有四行,因为只有四季啊。《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讲的就是四气,而不是五气。
春气“发陈”,夏气“蕃秀”,秋气“容平”,冬气“闭藏”。可是当四行和阴阳结合起来的时候,人们注意到,阳气的展发和上升运动,属于阳性运动。
阳气的内收和潜降运动,属于阴性运动,气的运动趋向由阳性转为阴性的时候,中间肯定会经过平稳的过渡。这就像我们往空中扔篮球,当篮球升到最高点要转为下降的时候,会有短暂的停顿一样。
这个过渡时段,是在夏季的最后18天,《黄帝内经》把它叫“长夏”。
本周出伏,这段时间的天气还是以暑热潮湿为主,天气炎热高温同时又多雨,让人仿佛置身于蒸笼之中,十分难受,身体也容易出现问题,教你几个养生小妙招,轻松度过这个短短的“长夏”。
1、饮食滋阴生津
暑邪耗气伤津,于是有人认为长夏更应进补。这种观念是不科学的,长夏应慎进补、重调养。长夏的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在这种环境中,人会相对晚睡早起、休息时间减少,易出汗,会造成人体内部各种营养物质。
特别是无机盐类的大量消耗:爱喝清凉饮料,食欲不振;活动减少、不能坚持锻炼身体。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多,故不少人夏季体重下降。
但即使如此,也不适宜大量进补。因为夏季多食稀食饮品,胃消化液稀释,消化功能减退,此时进补,难以消化,还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畅。而且老百姓常用的补药多属性温热,夏季进食会引起上火。夏季汗多,代谢加快,进补的养分也多浪费。
主张“以通为用,以通为补”,疏通六腑,畅达气机,升清降浊。所以一年当中,在夏至、入秋之前,都不宜过补。长夏应以饮食调养为主。医生建议,夏季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
1、补水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长夏的重中之重。
2、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
说到食酸,跟大家分享一个祛寒湿、提升阳气的好办法。那就是早上起来,吃两片醋泡姜,这也是我们的百岁国医大师路志正老先生的养生秘方,路老已过百岁,他坚持吃了40多年的姜,他曾说:“每天进餐的时候吃两三片醋泡姜。
姜中含有姜辣素,既健脾,又养阳气,生姜是升阳的,醋又是收敛的,单吃姜的话容易上火,二者搭配在一起就能很好升阳气,又能疏发肝气,姜性由此变得平和起来,也没有姜的一大股辣味儿了。
这个醋泡生姜特别适合下面几类人:
脾胃虚寒
手脚冰凉
特别容易感冒
受凉胃痛
没有胃口
像我们贪凉的人,夏季忍不住吃冷饮,吹空调,就得把脾胃暖起来,早上吃两三片醋泡姜,会把寒凉带给我们的伤害降低,这个做起来也简单,食材也不贵,几块嫩姜一瓶老陈醋就够了。
如果没有时间自己来做醋泡姜,我们找到了一款绝好的即食品。对比了不下10家供货商,试吃之后,这款接近满分。一点乱七八糟的添加都没有,良心手作,现成的无添加的醋泡姜。
好吃的姜,是能让不喜欢吃姜的人,也爱上了吃姜,并且在身体里默默发挥作用。
无添加:酸是养肝的,如果又吃了很多添加剂,需要用肝来代谢,肝反而受累,得不偿失。
老陈醋:姜要嫩的铜陵姜,醋要老的。泡姜的醋,选用最正宗的老陈醋,他们的陈醋酿制技艺,是国家认可的老陈醋酿制技艺,被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铜陵白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类型。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推荐每天早上和早饭一起吃,早晨7~9点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最能升阳气。
3、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
因此,“去火”也是末伏后食补的必备功课。末伏后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4、多吃蔬果
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
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2、养真气补根本
末伏以后,除了健脾祛湿,也适宜多吃岁谷和间谷养真气,补充身体的根本。真气,就是人的生命之气,人的生命一刻也不能离开它。它的重要性无论如何重视都不为过,养生就是要养真气。一是安:恬淡虚无以安真气
恬淡虚无,就是养生需要净心,静心。净心是排除恶念,静心是排除纷扰,净心又静心,真气才能顺从生命的运行轨迹,从容有序地运行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真气从容有序滋养着五脏六腑,精神才能内守,元神不会外泄,达到这样的境界,人就不会生病了。
二是通:导引以保元真通畅
医圣张仲景说:”若五脏真通畅,人即安和”,五脏元真通畅是什么意思呢?五脏元真通畅就是说人的真气要充足,而且要在五脏六腑里面有序从容运行,周流不息。有序运行、周流不息的真气,才能发挥营养五脏六腑,滋润肌肤四肢百骸的作用。”一有拂郁,百病“。真气不能畅行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则人就要生病。导引可以到到导令气和,引令肢柔的作用。中医讲人有十二经,十二经皆起于手脚或者终于手脚。如果我们能经常保持机体运动,就能够促进十二经络的经气运行,经络是元真运行的道路,经络畅通,元真才能周流不息。
三是荣:饮食滋补以荣真气
真气无时无刻不在消耗,如果没有补充滋养,如何能充足。
《黄帝内经》说:“人无谷气,半日气衰,一日气少“。这句话告诉我们,养生期第一要做的事情就按时进食,如果能按时进食食物里面的四气五味,就能补养我们的真气,这样真气就不会虚,而且消耗的多,吃的也多,消耗的少,吃的也要少。《黄帝内经》对于今年下半年的饮食推荐有两句话:“益其岁气,无使邪胜。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保其精。”今年岁运是水运不及,对应到人身,就是要补肾,保证自身的正气充足。适合多吃岁谷和间谷。
岁谷和间谷是与环境相应的谷物,每段时间是不一样的。每一年,每一个季节,身体都在跟随自然改变。人受自然影响身体会难受,但同时自然也诞生了质量最好的食物,这些食物正好养此时的身体,中医称为岁谷。
到了今年下半年,就适合多吃黑色的谷子,黑米、黑芝麻一类都可以,补养虚弱的身体。今年生长的黑色谷物也会更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