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好吃,见面第一句问候就是吃了吗?一开始可能是艰难岁月的问候与关切,时至今日,则变成约定俗成的口头禅。国人对于吃是极为讲究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从老祖宗就开始了。以前吃不饱,现在吃太多,所以脾胃病也就多了。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关键,如果一个人的脾胃不好,那么,身体的气血就会出现生成不足,身体各个部分得不到滋养,自然就会出现“枯萎",就会百病丛生。脾胃不好的人,从外表上就能看出来,要知道脾胃好不好,常看以下几个部位:
口唇:一般来说,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红润的,干湿适度,润滑有光;而脾胃不好的嘴唇发白、没有血色,显得非常干燥,容易爆皮、裂口子。口臭、牙龈肿痛等症状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关。另外,睡觉时会流口水,也是脾气不足的表现。
鼻子:足阳明胃经循行于鼻。鼻腔干燥、嗅觉失灵、流清鼻涕、鼻子出血,大多是脾胃虚弱所导致的。鼻翼发红的人,多有胃热;鼻头发青伴有腹痛,也说明脾胃功能不好。
眼睛:脾胃不好容易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到肝,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
耳朵:脾胃虚弱会导致人的肾气不足,常常表现为耳鸣甚至耳聋。
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生气。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饮食不节制有关,脾生病则与人过度劳累有关(过劳忧思)。
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现代城市人普遍吃的多,运动少,工作压力大,心情抑郁多见,容易导致痰湿内滞,直接的结果是体重易超标。因此说,对于痰浊偏重的人,用补法不如用通法,通降阳明,泄去浊毒,最利于健康。
《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因此脾胃调理不能单单只靠补,而要升降协调。有两种食物可以用来消食健胃,
山楂:药食皆佳的山楂,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归属胃和肝经,适量食用,可以促进消化、活血化瘀,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除此之外,山楂还有平喘化痰、抑菌、治疗腹痛腹泻的神奇功效。
山药:山药,《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山药的工作——“益肾气、健脾胃、止泄泻、化痰涎、润皮毛”。山药既是滋补食品又是补气中药,为药食两用佳品。祖国医学认为,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本草经读》记载:“山药能补肾填精,精足则阴强……凡上品俱是常服食之物,非治病之药,故神农另提久服二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