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遥远的唐代,养在深宫的当朝皇帝武宗李炎,得了一场病,终日只觉口干舌燥,心热上火,吃遍了药草却不见效。满朝文武心急尤甚,却苦无良方。
某日,来了一位青城山下来的道士,他不但知道皇上病了,还自称能把皇上治好。病急乱投医的皇上喝了道士用梨和蜂蜜秘制的“药”,病真的好了。
秋梨膏一直作为皇宫的御用养生佳品,滋润了自唐以来的皇上和他的一家子老小。直到清时,才由宫中太医将此方带到民间,使得京城内的百姓们,自此以后,一有咳嗽感冒,不是去看郎中,而是喝上一碗甘甜的秋梨膏。
秋梨膏是北京秋天最著名的一道美味,在深秋时节,这道秋梨做成的汤水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润肺、化痰、止咳、安神的作用。
其中用到的几味材料:秋梨润肺,红枣补血,老姜暖胃,蜂蜜养神,绝对是秋季滋补良品。而且可以一直吃到冬天哦。
秋梨膏只是膏滋方中的“冰山一角”
膏方最早源于一本叫做《神农本草经》的中医圣典,有滋补强身、抗衰延年、防病驻颜等功效。传说,古人研制的神秘膏方,只在宫廷和上层社会流传。正因其流传渠道单一且秘密,很多秘方早已失传,民间熟知的“龟苓膏”“秋梨膏”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真正如慈禧一生钟爱的菊花延龄膏、杨贵妃独享的红玉膏等滋补圣品少为人知。
你未必知道的膏滋方3大功效
补虚扶弱
虚弱是指机体对外界适应能力,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较健康水平低下,不一定具有临床检验指标的异常。凡是气血不足、五脏亏损、素体虚弱者或因外科手术、妇女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症状,都可以用膏方调养。膏剂药性缓和持久,又便于久服或贮藏,对各种虚证有独特功效。特别是冬令时期,人体肌肤致密,对滋补营养性物质更能藏而不泄,如能抓紧这段时间,选用适当膏方进补,有投资少、收效大的优点。经常服用膏剂,必能增强体质,使虚弱者恢复健康。
防病治病
膏方不仅用于虚症,也能治疗实证。如外邪侵袭或自身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湿热、痰浊、瘀血等蕴积体内,引起各种病症,也可通过内服膏剂治疗。众所周知,市售枇杷膏化痰止咳,益母草膏治妇女月经不调,夏枯草膏治甲状腺肿均有一定效果。因此由老中医诊断,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开方制膏进行防病治病实为上策。
抗衰延年
中、老年时期是体质由盛转衰的时期,中年人工作负担较重,尤其是从事脑力劳动以及企业老总们,如果不加注意,就容易出现体虚或未老先衰的各种疾病,如失眠、心悸、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腰酸腿软、耳鸣、记忆力衰退等。严重的可积劳成疾甚至早夭。所以中年人及早注意健康投资,经常制膏内服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是非常必要的。老年人气血衰退,脏腑功能低下,如能重视调养,常服膏方以益气养血,防病治病,必能延缓衰老、益寿延年。
七大膏滋方润燥养阴秋季最适合女性
1、洋参芍药膏
西洋参克,赤芍克,麦冬克,炒枣仁克,炼蜜适量。将诸药水煎三次,三液合并,文火浓缩后,加炼蜜收膏。分10日服,每日二次。可益气养阴,适用于气阴两虚型冠心病,症见气虚乏力、舌质偏红、手足发热,入夜尤甚等。
2、秋梨膏
秋梨20个,鲜藕0克,麦冬克,鲜姜克,冰糖克,蜂蜜适量。先将梨、枣、藕、姜捣烂熬汁,滤去渣滓再加热熬膏,下冰糖溶化后,再以蜜收之,可分20天早晚服用。可清肺降火,止咳化痰,润燥生津,除烦解渴。适用于虚劳咳嗽,口干津亏,虚热口渴,酒精中毒等。
3、消渴膏
枸杞子克,山萸肉克、女贞子仁克,天花粉60克。文火多次煎熬,去渣取汁,加蜂蜜调味成膏,分10天服完。可补益肝肾脾三脏阴精阴液,适用于2型糖尿病肝肾阴虚型,症见舌质偏红、口干咽燥、时感内热者。具有治本降糖的良好功效。
4、百合麦冬膏
百合、麦冬各克,蜂蜜适量。将百合、麦冬水煎取汁,共煎3次,3液合并,文火浓缩,兑入蜂蜜煮沸,候温装瓶。20天服完,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可润肺止咳,适用于肺燥干咳、阴虚型慢性支气管炎。
5、枸杞雪梨膏
枸杞克,川贝母、百合、款冬花各60克,麦门冬克,雪梨0克,冰糖适量。将雪梨榨汁备用,梨渣同诸药水煎2次,2液合并,兑入梨汁,文火浓缩后纳入冰糖适量,煮沸即成。分10日服完,每日2次。可清肺润喉,生津利咽。适用于阴虚内热型慢性咽炎、秋燥咳嗽、肺燥干咳等症。
6、杏仁膏
杏仁、枇杷叶、北沙参、川贝母、阿胶各克,生姜汁70毫升,蜂蜜克。将阿胶捣碎炒黄为末,将以上各药放入砂锅用小火煎熬一小时收汁并减少水分,然后加入蜂蜜收膏。分10日服,每日2次。可润肺止咳,清热化痰。适用于咳嗽痰稠、久咳不愈之症。
7、琼玉膏
西洋参克,生地黄克,茯苓克,蜂蜜克。将三药小火熬汁,然后用蜂蜜收膏,放入瓷器内备用。每日1次,每次2匙,早晨空腹服下。可滋阴润肺,益气补脾。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咽喉干燥、干咳、消瘦乏力之症。
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