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调养
滋补调养

您现在的位置: 滋补调养介绍_滋补调养注意 > 滋补调养两性 > 一文读完就明白,产后调理坐月子原来是

一文读完就明白,产后调理坐月子原来是

发布时间:2020-7-20 18:27:43   点击数:

一、传统坐月子的另类观

坐月子在我们的社会不失为一种文化特色,它蕴涵着中国传统医学之精髓,譬如阴阳寒热的平衡观,内容主要包括医学、饮食与行为三方面。在传统农业社会原本就不足的经济及生活条件下,绝大多数的规范都有其务实的一面,不应单纯以迷信或落伍的角度来看待。

(一)坐月子文化

坐月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传承已久的一项生活习俗,中国台湾地区在一九八0年以后由于工商经济的起步,使得社会转而以个人主义与小家庭为轴心,首先便是坐月子文化,被淡化得最多也最快,诸如产后第三天应请亲友观礼吃面、拜床公母的“三朝”、岳家于生产第十二天送食物补品至婿家为产妇进补的“送庚”等。取而代之的是分赠满月蛋糕、油饭或举办满月酒等所谓的“主流”仪式。此外,物质经济的丰裕,以及现代产科医疗的进步,传统坐月子中,有关产妇强身或具有医疗功能的饮食及行为禁忌,因一般大众的不了解、淡化,而忽视其背后历史社会的背景与条件,以及其所结合的传统中医理论,所以大多数人便肤浅地将其范围局限在“生化汤”、“四物汤”与“麻油鸡”等各项补品的吃吃喝喝上,或者是人云亦云,只有盲从而已,也说不出有什么好处。而反对坐月子的人,也无法反驳那些因“坐好月子”而自然消除的腰痛、头痛、背痛或体能增进的现象。

单就产后进补而言,给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吃的麻油煎蛋、四物炖鸽肉、鸡仔猪肚鳖汤或麻油鸡、猪脚花生汤等,都是属于高能量、高蛋白质食物,以现代营养学的角度而言,此乃产妇补养气血、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抵抗力与乳汁分泌绝对必需的营养素,其实是很务实的一种保健方式。另外,对于长年辛勤工作的媳妇或妻子而言,坐月子所提供的产后食补,除了是为人公婆或丈夫对自己的一项犒赏、体恤外,其实在炫耀以及喜悦的背后,无非是期望产后的衰弱母体,能尽快恢复体力甚至于比以往更健康,并能哺育出健康的下一代,并且为下一次生产做准备或继续贡献家庭。因为在传统农业社会背景中,多子多孙多人力就能创造多福气,所以说人丁旺家道就旺,人力的需求也是坐月子文化能够继续流传的另一重要因素。

(二)坐月子方式应适度修正

其实不论传统与现代,医疗行为与照顾一直包括预防与治疗两类。有关治疗方面,对于坐月子中的产妇,除了针对在产褥期间发生的各种疾病,强调务必要积极治疗,不可延误病情之外,更强调对于体能衰弱的产妇,通过饮食、药物的帮忙,来提高抵抗力和阻断病邪的入侵,以避免其体质的不良,日后引发病痛。这种医疗行为与照顾所根据的,便是传统中国医学里的“阴阳寒热虚实致中和理论”。,

至于有关预防医学方面,除了上述种种进补强身的方法之外,还包括提出各类生活禁忌与行为规范,例如,不应进食生冷瓜果、不能喝白开水、不能洗头洗澡、不能碰冷水、不能出门、不能哭泣、不能有性行为以及不能劳动等多项行为约束,无论依据是来自生活经验、社会文化背景或是传统中医学理论,现今的我们当如何去认知并提出合理的修正之道,是值得现代人探讨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传统农业社会时坐月子所流传下来的各项规范或调补方法,在以前的社会经济及医学条件下,绝大多数都有其需要、务实的一面,不应单纯地以迷信或落伍的角度来看待。只是以现代社会目前的居家物质环境与饮食营养条件来说,现代版的“坐月子”应随着社会结构与经济条件的改变,配合现代产科医疗科技以及我们对孕产期生理变化、营养学的了解,而做适度的修正。

(三)月内房的修正

顾名思义,月内房就是产妇坐月子的卧房。传统月内房几近完全隔离的方式,除能避免产妇与婴儿的感染,更提供一个不受干扰,完全卧床静养,有利于产妇体能恢复与伤口愈合的空间。但是传统对于月内房的布置是窗户紧闭,不用说不是套房,没有空调,连电风扇也没有,如果遇上夏季大热天,月内房始终飘浮着一股特殊的“月内味”,那是一股由体味、汗臭味、乳汁昧、恶露中的血腥昧、补品的中药昧(甚至于有些人家会有排泄物的异味)共同组合而成的闷闷热热的气味,从现代卫生的观点来看实在有必要改善。当然,这些除了反映出传统农业社会物质条件不足的事实外,也告诉我们,月内房其实与其他多项传统坐月子的行为规范也有直接密切的关系。例如,“产后三天内女方亲友可人月内房访视,三天后严禁外人进入”、“生人、孕妇、服孝者不能进月内房”,将恶露视为“污秽之物”,甚至于丈夫因此必须分房、不能有性行为等,这些都具有“隔离”以达到保护产妇及婴儿的目的。传统月内房几近于完全隔离的状态,再加上对产妇叉限制有“月内人不能去别人家”、“月内人不能外出、人庙、参与祭祀”,因此能有效避免产妇与婴儿被感染。当今巾国台湾地区产妇坐月子期间的卧室环境,其方便与舒适之程度,绝非传统月内房所能相比,但在有限的医疗与物质条件下,传统月内房却扮演着很重要的医疗角色。

(四)月内风的修正

月内风并非单指产后的头痛、腰痛或筋骨关节酸痛变形,而是泛指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因未遵守行为规范或禁忌所产生的各种病痛。仔细探讨不难发现,其实这个说法摘录自传统巾医的致病理论“风为百病之首”,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代表六种外来的邪气,一旦入侵人体,若再加上人体正气不足(抵抗病邪的能力不足),就会导致疾病,甚至迁延多日影响日后健康。六淫之中X以风邪最易伤人,换句话说,月内风之说,是为了具体阐明产后正气虚弱要严防邪气特别是风邪的侵袭,以免日后各种病痛发生,其实是蕴涵产后保健以及预防医学的意义。一些国内民俗研究学者以及护理专家的访查结论指出,“避免罹患月内风”是很多妇人愿意遵循传统坐月子规范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一般大众非常重视预防医学,生怕将来疾病发生。可惜的是,一般人只是狭隘地将月内风认为是某些特定病痛或疾病,而非全面预防的观念。其实在中医的临床意义上,月内风并不专指产后发生的头痛、腰痛或筋骨关节酸痛变形,也不局限于单指某一症状或疾病,而是泛指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因不遵守行为规范或禁忌所产生的各种病痛、疾病,甚至于产后因修指甲、趾甲并发感染的“剪刀风”,这些亦都属于“月内风”的范畴。我们应将“月内”与“风”拆开来看,“月内”反映的是产妇虚弱的体质,而“风”则代表了会侵袭人体导致疾病的邪气。前者是指产妇从分娩至满月这一段为期三十天的产褥期,因地域风俗不同,亦有四十天、两个月或一百天者(现代产科生理学指出,产妇大约需要六至八周才能恢复到怀孕前的生理状况),因其经过分娩的耗损,以及哺乳的辛劳,基本上体质是处于“血不足、气亦虚”的状态,也就是中医学上所谓的气血两虚的状态。

(五)结论

中医将引起疾病的原因分为外感(外因)与内伤(内因)两类,统称为病邪。“风”虽然仅是属于外因病邪的一种,但因容易引发病痛、引起的病症也较多见,因此x被称之为“百病之长”,更被扩大应用为坐月子期间所有病邪的总称。病邪虽是致病因素,但人体受邪之后是否发生疾病,另外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则是人体本身抵抗力的强弱,亦即《黄帝内经》所谓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坐月子文化就是依此观念,提醒产妇要有预防保健的观念,若未能遵循“坐月子”的照护行为及各项规范,则其“月内”原本虚弱的体质状态,自然就容易成为“风”邪侵犯的目标。对于繁忙的现代职业妇女,一生之中难得几次有坐月子这么长的假期,因此善用坐月子这段时间好好休息、善待自己、保养自己,实在不失为一个调养身心的大好机会。

一、调理项目

产妇由于分娩时耗血伤气,故在产褥期中气血容易虚弱,身体也较平常疲乏,加上现代妇女大都身兼数职,平时难得休息,因此产后调养护理在繁忙的今日愈加显得重要。

1.谨避风寒:生产之后,易见褥汗,稍受风寒即易感冒,故居室宜避风寒,并注意空气流通。

2.饮食护理:产后体力未复,脾运不健,饮食宜为清淡而富含营养易消化之品.不宜吃寒凉、生冷或过于辛辣、肥腻之品。

3.产后锻炼:产后二至三天就可以起床适当活动,勿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约二周后可逐渐开始产后保健运动,以增强体质和恢复体型,但不宜过早下蹲或下腹用力,以防子宫脱垂。

4.卫生保健:产褥期应保持皮肤及外阴清洁,月内应尽量避免行房,维持乳房清洁,防止乳头破裂和乳腺发炎。

5.心情调适:产后保持心情舒畅、安和,睡眠宜充足,最忌大喜大怒以防扰动气血而致恶露不断、产后血晕等症状。

6.产后吃补:一般健康产妇经过调护当能渐复,而人参、鹿茸等峻补之品,必虚弱者方可用之,随意滥投,反生后患。唯生化汤可以祛淤生新,增强抵抗力,产后原则上服五到七剂有益于产妇恢复,或是请医师依个人状况、体质,开立处方调养。

三、坐月子常见的问题

问(一):为何要坐月子?

答:根据文献记载,产后之调补与治疗仅于产后诸症中提及,中医认为产妇由于分娩时的出血,产时用力、出汗而造成阴血亏虚、元气耗损、百脉空虚等现象。此时身体正处于最虚弱的状态,易受外邪侵入,因此于产后常可见有产后贫血、产后身痛、产后腹痛、产后便秘及产后缺乳等症状。所以坐月子就是要预防或消除以上的种种不适,以奠定日后健康的基础。

问(二):如何坐月子?坐月子要多久?

答:谈到坐月子要先了解产后的体质如何。一般说来,产后的体质大都属于气、血、津液不足,易感受外邪而造成寒凝血淤,即所谓的虚寒淤症。因此坐月子时须注意以下四点:

l、慎寒温:产后身体较虚,易感外邪,首先要注重保暖,避免着凉,但亦不宜过于温暖,易造成出汗过多。更不宜用冷水淋浴,以免出现关节酸痛的症状。

2、适劳逸:产后宜多休息及有充分的睡眠,不宜过早或过度操劳,以免引起恶露期延长或引起子宫下垂、阴道下脱。但亦须适当活动,使气血通畅,以促进身体的复原。在产后八周内宜禁房事,以利子宫的恢复及避免邪毒的入侵。

3、勤清洁:产褥期因有恶露排出,易受感染,故产后尤须注意外阴的清洁。

4、调饮食:产后由于身体受到一定的损耗,加上需要乳汁补养婴儿,故应增加营养,以多食蛋白质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为宜。不宜过于肥腻之物,以免影响肠胃,过寒或过热的食物,均非所宜。至于坐月子到底要坐多久,严格来说坐月子至少需六周的时间。

问(三):生化汤与麻油鸡酒均为民间坐月子常用的药方与食朴,有何作用?如何服用?有何禁忌?

答:生化汤有补血活血、散寒祛淤等作用,对产后虚寒体质的改善与增强子宫收缩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一般生化汤于产后第一天开始服用,连服七天即可。生化汤的运用除了要对证外,也要注意加减,如恶露已净去桃仁、恶露稀少加蒲黄和五灵脂、恶露有血块多加肉桂、子宫收缩差加益母草等随证加减。若属于发热淤症或虚火旺盛者不宜使用。不可深信“产后宜温”之说,夏天尤须注意。

麻油鸡酒有散寒祛淤、下胞衣、利大肠等作用。其中麻油性为寒,但经炒热及加入老姜和米酒后,反而有温热散寒的作用,对产妇体力的补充很有帮助。食用时若觉得太油腻,可于汤凉时将浮油捞起。麻油鸡酒在整个产褥期均可食片用,禁忌同生化汤。

问(四):坐月子中有哪些禁忌之物?

答:1+产后禁人参,一周内禁酒,麻油要慎用(伤口若红肿疼痛时,酒、麻油会加重疼痛)。

2.以少食多餐方式进食。

3.哺乳者禁食麦芽(因为麦芽有回乳作用)。

4.少食油腻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5.少食辛辣燥热之物,如辣椒、咖喱、芥末,以及在火中烤炙、煎炸之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会加熏口干、便秘、痔疮等症状(燥热之品会耗伤津液)。

6.少食生冷之物:中医历来有“产前宜清,产后宜温”之说以及“胎前多实,产后多虚”之训,故产后在药物及食物方面可偏于温润,故寒凉之品宜少食,如水梨、西瓜、苦瓜、白萝卜、芹菜,以及各种冰凉饮料、凉拌生菜等等。宜多食菠菜、红菜、番薯叶等蔬菜,及木瓜、苹果、水蜜桃、荔枝等水果。

7.适当控制食盐,食物以清淡为主。

8.食物一定要煮熟,且温热为宜。

9.少食坚硬粗糙及酸性食物(产后身体各部位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在此时期身体极易受到损伤,坚硬粗糙及酸性食物容易损伤牙齿,使产妇日后留下牙齿易于酸痛松脱的后遗症)。

问(五):坐月子中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答:1.少碰冷水、禁吹冷风。

2.吃好,睡好,适当走动,禁爬楼梯、弯腰、蹲、屈膝、盘坐。

3.定时排便。

4.注意阴部、肛门清洁。

5.洗澡洗头时慎防外感。

问(六):何谓压腹?

答:这是一种民间习俗,内容是说产妇被推出产房,就先给她吃个茶籽油(苦茶油)煎的蛋,因为产妇刚生产完,用力过度身子偏虚,而茶籽油具滋补作用又具有解毒功用,所以不片j麻油而用茶籽油。

问(七):坐月子食疗?

答:由于产后身体虚弱,各方面功能处于逐渐恢复期,故产后的饮食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为原则,且保持大小便畅通,食疗参考如下。

1.产后第一周: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2.产后第二周:

(1)花生蹄膀汤:本方有滋补产妇、通乳、促进乳汁分泌的功能。

(2)鲫鱼汤:清炖或加黄豆芽同煮,鲫鱼有补虚、利尿、通乳作用,对于产后身体虚弱、乳汁较少的产妇极为适宜。

(3)红糖姜汤:红糖、姜数片同煮热服,红糖有健脾补血、祛寒化淤之作用,姜能温巾散寒开胃。

3.产后第三周以后:

(1)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去脂肪)、生姜、当归,炖熟后食羊肉及汤。羊肉能温补气血、开胃健脾、通乳治带,对产后身体虚弱、形寒畏冷、腹中冷痛等均有较好的作用;生姜祛寒健胃;当归活血补血,对产后恶露不净、产后腹痛、产后贫血等均较有效。

(2)当归补血汤加味:当归、黄芪、枸杞、杜仲、黑枣、酒、水、红蝇。将红蚵及药材一起放人炖锅中加入水、酒,以文火炖煮一小时。本食疔以补气生血为主。

(3)四物炖河鳗:河鳗、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水,酒半瓶。将河鳗去内脏洗净备用,切约二公分厚并放人炖锅中,加水.药材以布包置于炖锅中,加酒,以文火煮约一小时。

问(八):常见之产后病症有哪些?可配合哪些食疗治疗?

答:常见之产后病,如产后贫血、产后身痛、产后缺乳。

产后贫血

食补:

(1)瘦猪肉三两、阿胶三钱,先将瘦肉放锅巾加水适量,用文火炖熟后放人阿胶溶化,调味饮汤食肉,隔天一次可连服三十天。

(2)花生仁三两、鸡蛋两个、枸杞三钱、红糖一两半、大枣十枚,先将花生仁、枸杞煮熟,然后放人红糖、大枣、鸡蛋,再煮片刻服食,每天一次连服二十天。

药补:

(1)当归补血汤:黄芪一两、当归两钱,加瘦猪肉炖服。

(2)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加瘦肉炖服。

2.产后身痛

食补与药补:

(1)外感风寒型:葱白三根、苏叶四钱,用滚开水冲人杯中,如同泡茶,可冲数次连续饮用。

(2)血虚型:当归三钱、生姜三钱、羊肉一斤,加水适量煮熟,喝汤吃肉。

薏米八钱、红糖三钱、莲藕一枝,煮粥食用。

3.产后缺乳

食疗:

(1)海带豆浆佛手汤:豆浆五百毫升、海带i两、佛手三钱,共煮汤,不加盐,每日一次,连服数天。

(2)猪蹄二只,洗净,通草一钱半,加水适量,人沙锅加葱姜少许,文火清炖至烂.可加少许食盐调味,食肉喝汤,可连吃数日。

总之产后药补与食补仍应辨证论治,切勿拘泥于“产后宜温”,应当遵守“虚者补之、实者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的治疗原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uangguoji.com/zblx/1002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