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康产业,服务全国百万药店人,每天分享第一手药店资讯及用药指导、健康养生、商品动销和运营管理干货。
俗话说冬令进补,来年打虎。中医理论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说法。因此冬季是补充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的最佳时机。那是因为冬季天冷,多吃些温补之物,不容易上火。因此我们冬令进补重在补阳、补肾。但是不是只要补阳补肾就好了呢?中医认为我们人要不生病就要顺天守时、天人合一。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高度概括中医防病治病的心理。中医认为正气充盛与我们的肺脾肾有密切关系、肺为卫气之本、脾胃为气之源、肾为气之根、养生最重要的就是养脾胃和肾脏。因为这些都是气血存在的根本。人体健康全赖阴阳气血之周流不息,气血不足百病生。因此冬令进补应先补气血。那么气血该如何补呢?中医认为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而血能载气。因此有句话叫“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那么根据气血的相互关系,中医认为“气血以通为补”。在调理上主要以活血补气使血脉通畅、保持足够的血液和阳气。在补气血之前我们先要判断一下你是否有气虚或血虚的症状。气虚:气虚的人总是感觉累,容易倦怠、疲乏。尤其在劳累后症状加重。观舌象,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血虚:血虚的人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知道自己是否有气血不足后我们可以用中药进行调理。调理气血常用的中药有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黄芪、当归、阿胶、大枣、龙眼肉、山药、三七、丹参、川芎。在这里给大家重点介绍其中比较常见的几味。Q
补气药最常见的就是人参、西洋参和黄芪。那么这三种补气药有什么不同?该怎么用呢?这里陈老师给大家总结了一个对比表:
人参
西洋参
黄芪
补气作用猛
补气作用强
补气作用平和
药性温热
药性凉(微寒)
药性温
易出现上火的症状:如口干舌燥,牙龈肿痛,大便干结,甚至流鼻血,眼睛红肿充血、头胀痛、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
补气不助火,还能养阴清虚热,生津润燥,特别适合气虚兼阴虚,见有口干舌燥症状,补气又怕上火的人。
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补气作用温和持久、且适合阳气不足的人群。
补血药陈老师也给大家重点介绍了三味01
阿胶
阿胶的特点是既能补血又能止血。若想要服用阿胶效果好,建议搭配西洋参、茯苓。阿胶补血、西洋参益气、茯苓健脾。搭配西洋参补气能促进补血,同时还能减轻部分患者服用阿胶会出现热的情况。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健脾、益气能显著的提高补血的效果。因为阿胶的止血作用,可能会影响月经的量。因此一般不建议女性在经期服用阿胶。对服用阿胶来调节的女性,陈老师建议在经期前和后服用比较好。同时因为阿胶可治疗妊娠胎漏,因此孕妇是可以服用阿胶来养血、安胎的。02
当归
当归的特点是补血活血,被称为妇科要药,血家圣药。可与黄芪、丹参搭配用作女性日常调理。黄芪:益气养血,黄芪与当归相配,气血双补,黄芪提高当归补血效果;丹参,活血调经,散瘀止痛,与当归相配,提高当归的活血调经止痛效果。03
大枣
大枣的功能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可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民间就素有“日食三枣,长生不老”之说。有养胃、健脾、益血、滋补、强身之效。现代西医研究其还具有抑癌细胞的增殖、保肝、抗疲劳、抗炎、抗衰老、降低胆固醇作用。冬季已经来临,冬令进补补足气血是基础。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补益之法,在这个冬天养好身体,来年能够抵抗住各种外邪的侵袭。
来源:网络
联合用药公号推荐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