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凉,不少市民开始注重用中药调理身体,除了服用膏方,还有煎制汤剂。“很多人煎煮方法不对,药效就会大打折扣。”中药该如何正确煎煮,需要多长时间,煎煮后如何服用?
煎煮前别清洗可浸泡
中药煎煮前无需清洗,如果实在觉得草药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切忌浸洗,以免成分丢失,细小种子类的药材会被冲走流失。需要浸泡,芳香易挥发或容易吸水的饮片,宜用凉水浸泡,质地坚硬黏稠、不含挥发性成分饮片,宜用温水浸泡,不宜使用60℃以上的热水浸泡。煎煮中药可用砂锅、陶罐、搪瓷、不锈钢。
煎药时间
按品种而定
煎煮时间均以药液煮沸后计算。一般药物,头煎煮沸后,再煎30—40分钟,二煎煮沸后,再煎25—30分钟;质地较轻或含芳香性成分较多,如解表、芳香化湿、行气等类药物,煎煮时间应适当缩短,头煎煮沸后再煎10—15分钟,二煎煮沸后5—10分钟即可;补虚药、矿物药及根茎类等质地厚重坚实、不易挥发的药,则应延长煎煮时间。头煎煮沸后,再煎40——50分钟,二煎三煎,乃治四煎沸后,再煎30—40分钟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药液未沸前宜用急火,沸后改用文火,一般中药煎煮2次为宜。
服药温度
和剂量各不同
服药的温度根据病情需要。温服:汤剂大多需温服。特别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冷服:即将煎好的中药汤剂放凉后服用。一般来说,寒剂宜冷服,适用于热证。热服:将煎好的中药汤剂趁热服下。一般而言,热剂宜热服,适用于寒症。比如外感风寒时一定要热服,服后盖好衣被,吃热粥,助出汗,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服药的剂量根据医嘱需要,有的是分服(分次服用),有的是顿服(一次性服用)。
服用中药
时间有讲究
汤剂一般每天一剂,分早晚二次服用。至于饭前还是饭后服则主要决定于病变部位和性质,一般来讲,病在胸隔以上的(心、肺),如咽痛、感冒、头痛、眩晕等应在饭后服用。如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疾患,则要饭前服用,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要在饭后服用,滋补药要空腹服用,安神催眠药应在睡前服用,特殊方剂应遵医嘱。
END
来源:江苏中医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