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说nbsp观舌知病自我调理
常言道:每天照一照,有病早知道。一个健康的人,面对镜子看自己的舌头,应当是舌体柔润,舌质淡红,舌面上铺有薄而均匀的颗粒、干湿适中的白苔,此谓“舌淡红,苔薄白”。但是,得病后,舌质与舌苔就会产生变化。因此,常常视察舌象,可以了解健康状况,及时进行自我保健与调理。如今到医院找中年以上的中医看病,许多医生把望舌看得比诊脉重要。在问了症状以后,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让我看看你的舌头。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苔为胃气之根”,舌体与肺、心、肝、脾、肾等内脏经络相连。
人体内脏若有病变,可以非常直观地反应在舌头上。有经验的医生看舌头,就像看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望便知道你病情的轻重,体内的虚实寒热。
中医将舌体分为3部份:舌尖反应心、肺的变化,舌中与舌两边反应肝、脾的情况,舌根提示肾的病变。中医讲的心肝肾功能与西医不同,没必要硬套。舌苔黄舌质红多是有热舌苔发黄,舌质红(即舌头红)的人出现口苦咽干,属于有热上火。
心经有热舌苔发黄、舌质红同时伴随心急烦躁、失眠多梦,多是心经有热,病人此时可用些清心火的药。
如:竹叶、莲子心泡水,当茶逐日频饮。睡眠不好可用百合、莲子心、枣仁煮粥喝;口舌生疮可用野菊花60克,浓煎后,逐日屡次含服。
膀胱湿热舌质偏红,舌苔黄腻病人伴随小便排不净感觉,或尿时感到小便发热,有痛感,多是膀胱湿热,即西医讲的泌尿系感染,可用白茅根、瞿麦、扁蓄等,水煎后当茶喝。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肝经有火舌边红,苔黄偏干,眼睛红赤肿痛,或常常长麦粒肿,为肝经有火,可用酒炮制过的大黄泡水喝。中医认为大黄性寒,有降泄作用,用酒炮制后,可将大黄药力引到头目,泄上焦之火。
肺经有热舌质稍红,苔薄黄为肺经有热,常见于感冒早期,或咽炎患者。伴随大便干结者可用冬凌草、大黄略加煎煮,逐日当茶饮。咽干肿痛者可用胖大海、麦冬、菊花泡茶,症状严重者加二花、山豆根、牛蒡子,大便秘结加大黄。中医有个理论叫“肺与大肠相表里”,病毒性感冒早期,通过泄大肠宿便热毒,以消除肺经之火的方法,常常可以收到不错的疗效。
舌苔白舌质淡白多是有寒舌苔白、舌质偏白的人多伴随形寒肢冷,手足不温,为阳气不足致使的虚寒体质。
心阳虚心阳虚病人会出现心慌气短,劳累加重。病人可服些红参、黄芪煎水当茶喝,平时饮食中常吃些温阳散寒的生姜。
冬季阳虚病人要格外注意保暖,可多进食热粥,也可自制一个药棉背心穿。方法是用煎好的生姜水泡棉花,然后晾干,做成棉背心。
脾胃阳虚脾胃阳虚病人常出现胃部疼痛怕凉,不思饮食,特别怕食生冷食品,有的伴随大便溏泻。胃疼病人可用干姜(或良姜)、荜拔煎水喝,具有温胃散寒作用。还可用生姜、白胡椒粉捣成泥状,略加温后敷脐,逐日1换。老年人因阳虚大便干,可用肉苁蓉、附子、干姜、葱白煎水喝。
少苔舌红为阴虚
阴虚病人在人群中很多见,除舌红少苔,多还伴随口干咽燥、手足心发热、虚烦不安等证。
肺阴虚肺阴虚病人常表现出干咳无痰,重者失音。这类病人应禁烟酒,少吃辛辣刺激食品,平时可煮些麦冬粥喝。
作法:将30克麦冬捣烂,与50克大米一起煮粥,每天早起空腹食用。还可将款冬花、百合、麦冬、川贝各30克切碎煮浓汁,去渣后加入红梨克,冰糖50克,蜂蜜克,小火熬成膏,逐日温开水冲服三次。
胃阴虚典型的胃阴虚病人食欲差,大便干燥,口干较重,严重者会出现没有舌
苔、舌质鲜红的镜面舌。胃阴虚病人多见于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酸分泌少,建议用克鲜山查(或鲜乌梅)煮烂后去核,加克蜂蜜,小火熬成膏。这类酸酸甜甜的山查膏可刺激胃酸分泌,有助消化。大便干燥者,可用生首乌30克,炒决明20克,逐日煎水喝。
肝肾阴虚常见眼睛干涩,(
气血两虚的病人一般多伴随乏力心慌、少气懒言、面色萎黄等症状,医治中注意用补气药的同时要统筹补血。
可服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时,最好与复方阿胶浆搭配调理。食疗上可将龙眼肉、山药、白扁豆、大枣与粳米一同煮粥喝,常吃些动物肝脏等。
气阴两虚的病人由于阴虚容易生内热,常出现心慌乏力、潮热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等,补气时要注意滋阴,可服用生脉饮(太子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煎剂或口服液。平时可用百合、莲子、枸杞、生黄芪、西洋参各等量,常常煲汤喝。
镜面舌多见于常常发热、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泄泻等疾病,表现为食欲不振、口干多饮或腹胀等。这类病人在生活调理方面,切忌过用滋补及肥甘油腻食品。可多食豆浆和新鲜易消化的蔬菜,如香菇、黄瓜、番茄、白萝卜等,也可用西瓜、苹果、梨、甘蔗等水果榨汁喝。早晚煮粥时加入适当鲜山药、莲子、百合,缺少胃酸的病人可加适当山查。
舌体胖大有齿痕多为阳虚体内有湿舌体胖大、舌质淡,周边有齿痕,多见于脾气虚或阳虚体内有湿的人。
脾胃衰弱者会出现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等气虚症状,可服用香砂六君子丸调理脾胃。饮食上一定要有规律,少吃多餐,不吃生冷、油腻等不容易消化的食品,使脾胃功能得以疗养。
舌边终年有齿痕者,可服薏米山药粥调理。
做法为:薏米仁60克,山药60克,大米克,红枣9枚,同煮为粥。此粥有健脾化湿作用,可以常服。
阳虚水湿较重的人,常出现怕冷,肢体沉重,四肢无力,大便溏薄等症状。这类病人多得了肾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除医治原病发外,可常服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还可每日用鹿角片3克,红参3克,茯苓10克,沸水冲泡饮用。平时可多晒太阳,适当运动,不要过食生冷食品和饮料。药膳上可吃羊肉、核桃、荔枝、樱桃这类温性食品,饮用红茶和红酒来温经活血祛寒。
在运用补益法的时候,注意每次量不宜过大,由于量大容易出现“虚不受补”,致使腹胀,反而更吃不下饭。就像一个人想吃胖,几天里吃了很多好东西,结果不但不会胖,反而出现食积。不要小视那每次几克药、每顿一碗饭的调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就会感觉身体一天天好起来,人也会渐渐胖起来。服补益药需小量不间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舌质紫暗有瘀斑为血瘀舌质紫暗或舌边出现瘀斑,是血瘀的表现。血瘀可出现于多种疾病,如临床常见的血汗瘀阻、脑脉瘀阻、胃络瘀阻三种类型。
血汗瘀阻这类病人不但舌质暗,大多还伴随胸部刺痛或胸闷不舒、心慌气短,夜间加重或病发。这些症状常见于冠心病,医院检查医治,以避免贻误病情。平时要注意休息,情绪要保持稳定,并注意保暖。中成药可服用丹参滴丸以活血化瘀,每天两次配合冲服三七粉2~3克,效果更好。食疗可用山查泡水喝,大便干者可加草决明。
脑脉瘀阻脑脉瘀阻多见于长时间头痛、有刺痛感或头部有外伤史;也常见于脑血栓后遗症病人。长时间头痛者精神上要注意放松,保证良好的睡眠,药物上可用“通窍活血汤”,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里面有麝香、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等,其中麝香活瘀通窍的功力最大,为主药。对脑血栓后遗症病人的调理,要注意坚持康复锻炼,可用水蛭、三七粉、川芎各等份,共研细面,每次6克,逐日两次,冲服。坚持服用,对增进病情恢复,避免血栓再次构成,有不错的效果。一名70岁的中风病人治愈出院后,仍手足无力,并伴随颜面肿、头晃动、手发抖,服用此药3个月后,症状消失,人也精神了。
胃络瘀阻这类病人多见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就是说,长时间得了慢性胃病的病人必然会有瘀滞,所以,需要用活血化瘀法。临床经常使用的活血化瘀方有丹参饮、失笑散、金铃子散等。小验方可用桃仁、五灵脂等份,略微炒一下,研成末,加些面糊做成黄豆大小的丸,每次20丸,早晚各服一次。此方具有活瘀止痛的作用。
百草世家首席中药师(晓晨医师)
↙点击“浏览原文”查看保健知识20招让你的体内垃圾不翼而飞,常坚持让你年轻10岁
白癜风的偏方治疗北京看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