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芒种·三候
芒种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一候螳螂生
螳螂于深秋生子于林间,一壳百子,芒种节气时小螳螂破壳而出。
二候鵙始鸣
鵙即伯劳,“伯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以声命名。芒种时节的第二个五日,伯劳鸟开始鸣叫。
三候反舌无声
“反舌”即百舌鸟,芒种时节,反舌鸟因感受到阴气而停止鸣叫。
芒种·气候特征
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
芒种·习俗
古时芒种当日,素有饯花神的习俗。芒种近农历五月间,人们认为此时百花开始凋零,花神退位,故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除了送花神,我国有些地方还会举行安苗祭。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家家户户会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各种形状,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平平安安。
另外,芒种时节还有煮梅酒的习俗。我国南方,每年五六月正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人们会在芒种日煮梅酒。芒种时节煮梅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夏朝便有了,三国时期也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芒种·养身
芒种时节,空气中湿热弥漫,易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因此,应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此节气养生要注意防暑祛湿,既要饮食调理,更要起居有节。
每天午休
夏天昼长夜短,夜间睡眠多有不足。因此,短暂的午睡,有利促进体力和精力的恢复。午睡时间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对于上班族而言,若不能午睡,可以闭目养神30-50分钟。
勤洗衣服
芒种过后,天气炎热,细菌也更加容易滋生。再加上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流汗多,此时是皮肤病的高发时期。勤换衣服,非常必要。
补充水分
人体进入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此时水分消耗较多,多种微量元素也随汗水排出体外,只有多补水,才能保持代谢良好,弥补机体需求。
适量运动
芒种时节,虽还不到最炎热的三伏天,但气温已经升高,尤其是正午时分。建议在早晨或者傍晚适当运动,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
芒种·饮食
芒种期间的饮食宜以清补为主。多食瓜果疏菜,以摄取足够的维生素c,这对血管有一定的修补保养作用,可把血管壁内沉积的胆固醇转移到肝脏变成胆汁酸,能在一定程度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
懒散、头脑不清爽是多数人在芒种时节的状态。此外,芒种时节雨水增多,湿热之气到处弥漫,使人易感到食欲不佳、精神困倦。
总的预防措施是:当人体大量出汗后,不要马上喝过量的白开水或糖水,可喝些果汁或糖盐水,以防止血钾过分降低,适当补充钾元素则有利于改善体内钾、钠平衡。
含钾较多的食物有:粮食中的荞麦、玉米、红薯、大豆等,水果中的香蕉,蔬菜中的菠菜、苋菜、香菜、油菜、甘蓝、芹菜、大葱、青蒜、莴苣、土豆、山药、鲜豌豆、毛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