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正式来临,往往从秋分上判断,进入秋分之后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该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在饮食调养上,从阴阳平衡方面为出发点,将饮食分为宜与忌,有利于阴平阳秘则为宜,反之为忌。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宜忌,比如对于阴气不足而阳气足的老年人,则应该忌食大补之品。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会以大鱼大肉为主,顿顿离不开油腻的食物,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要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加快又会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以致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所以对于现代人来说,应该适当给肠胃“减负”,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切记要恒“补”不变,应当减少偏食、嗜食,因为有些人喜欢按照个人口味大量进食特定的补品,这对人体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不但各个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还会对保健食物和药物也有不同的需求。
很多人还会认为贵的东西是好的,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有些昂贵的食物看上去并没有多贵,也没有奇特的食疗作用,比如我们常吃的洋葱,有非常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特别注意:忌虚实不分。从中医角度来说,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病人不宜用补药。对症治疗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比如体质偏寒的人经常有手脚冰凉,大便稀溏,舌质淡的作用。
总而言之,数千年来的饮食文化历史表明,中华民族的饮食习惯是在素食的基础上,力求荤素搭配,全面膳食,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饮和食之间的合理搭配,主张食而不偏,量不可过。一味追求山珍海味、鸡鸭鱼肉、美酒名茶、大吃大喝及过分孤苦清素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