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我国第22个节气,民间素有“气始于冬至”的说法。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因此冬至被认为是健脾胃养生的最佳时节,那么冬至养生如何药食并举?中医专家为您支招。
气始于冬至当养脾胃
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冬至这一天是阴盛阳交之时,这之后阳气由少到盛,阴气由盛到少,我们也要渡过冬季最寒冷的数九寒天,就是我们俗称的“三九天”。冬至后的“三九天”,天气寒冷,体内阳气刚刚生发,比较弱小,养生要调整体内平衡、顺应自然。因而,民间有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气始于冬至"之说法。
脾胃为后天之气,又是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都靠脾胃供给,冬至节气人们的药物养生应以固护脾、肾为重点。用药原则应遵循:多补少泻;药宜平和,药量宜小;注重脾肾,兼顾五脏;分类论补,调整阴阳;掌握时令,观察规律;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做到药食并举,因势利导,利于保证来年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冬至节气饮食宜忌
冬至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节气,因为这一天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渐渐长起来。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冬至也是人们养生的大好时机,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因而,冬至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
☆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过食辛辣只可生阳动火,导致内热积聚,郁热上冲。
☆饮食宜清淡,少吃肥腻,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
☆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以保护脾肾。
☆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多饮豆浆,多吃萝卜、胡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番茄、荸荠、藕、白菜等。
☆吃饭宜少量多餐。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冬至补益食谱推荐
“药补不如食补”,那么冬至养生,吃什么菜肴呢?下面推荐适合冬至养生滋补的几大食谱。
1
羊肉炖白萝卜
配料:白萝卜克,羊肉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5、6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
2
芋头粥
配料:鲜芋头克,粳米克,白糖少许。
做法:将芋头洗净去皮后切成小块,与淘洗净的粳米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煮开,后转小火熬至米熟粥成,加入白糖,再稍煮即成。
功效:补肝健脾益肾。
3
姜汁入饭
配料:鲜牛肉克,姜汁5克,粳米克,酱油、花生油各适量。
做法:将鲜牛肉切碎,剁成肉糜状,放碟上,然后加姜汁,拌匀后加酱油、花生油再拌。把粳米淘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如常法煮饭,待锅中水分将干时,将牛肉倒入米饭,约蒸15分钟,待牛肉蒸熟即成。
功效:益气和胃,补肾健脾。
以上养生菜肴,都适合冬至滋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每个人的身体体质有异,需要养生滋补的方式也不同,建议可咨询家庭医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调养。
科普达人
刘建材
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及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擅长胃肠肝胆病、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病等内科常见病的诊治。对顽固性便秘、腹痛、腹泻等复杂性胃肠病及某些疑难杂症有独特的见解,用药精炼,疗效可靠。参与完成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在医学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篇。
门诊时间:周四、周日全天。
治未病中心
自贡市治未病中心于年在我院汇东分院挂牌成立,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新增项目建设单位。中心现有医务人员16人,其中主任中医师6人,副主任中医师5人,主治医师2人,研究生学历5人。中心分设健康筛查、健康信息采集、体质辨识、健康指导、健康干预等区域,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力争让大众不生病、少生病、不生大病为宗旨。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辩证运用中医药技术,彰显“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中医治未病精髓。中心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及体质辨识系统对广大群众进行体质判定,据此制定一套完整的个体化中医药养生方案(包括饮食、起居、情志指导调理或药物干预),并对易患疾病作初步分析和预测,同时运用中药汤剂、膏方、针灸、熏蒸、理疗、穴位敷贴等方法减少体质中的不利因素,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
往期回顾
以练为战!医院开展疫情防控院区封控演练
结石疼痛忍不得哦!医院恢复开展体外冲击波碎石
编辑:黄永刚
审核:蒲永茂
供稿:治未病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