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冬季里的第五个节气,此时天气已经很寒冷了。大家要注意做好滋补养生、饮食调理的工作。
节气介绍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此时,天气寒冷,天气还未达到极点,所以称为小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是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节气内。
小寒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叫做“数九寒天”。在我国南方虽然没有北方峻冷凛冽,但是气温亦明显下降。
小寒节气的习俗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而在广东传统,有小寒早上吃糯米饭的习俗。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小寒节气养生原则
小寒正处三九前后,俗话说:“冷在三九”,其严寒程度可想而知,各地流行的气象谚语也能佐证,如江南一带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华北一带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广西则有“小寒不寒寒大寒”的说法,也就是说,每年的大寒小寒虽说寒冷,但寒冷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年份小寒不是很冷,这往往预示着大寒要冷。但是,总的来说,小寒节气的到来,说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来了,所以,这时候,从生活到养生,都有许多需要讲究的地方。
《皇帝内经》早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格言,以指导人顺其自然变化而进行保健,因此小寒的养生原则是敛藏精气、固本扶元,以“防寒补肾”为主。“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疼痛”这一俗语,说明了此时合理进补的重要性,人在经理了春寒、夏暑、秋燥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病,身体更强壮,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
生活上,小寒之前要做好防寒抗寒准备,储存食物,准备衣物,小寒一到,要做好日常保暖。饮食上,小寒之时可以多吃羊肉、鸡肉、鱼肉、核桃仁、红枣、山药、莲子、百合、粟子等有补脾胃、温肾、健脾化痰、止咳补肺功效的食物。当然对于体质偏热、偏寒者,以及易上火者应注意缓补的原则。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调养身体的做法。
进补不要盲目
虽然小寒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补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1、补气主要针对气虚体质
如动后冒虚汗、精神疲乏,妇人子宫脱垂等体,宜用红参、红枣、白术、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2、补血主要针对血虚体质
如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嘴唇苍白、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应用当归、熟地、白芍、阿胶和首乌等。
3、补阴针对阴虚体质
如夜间盗汗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宜用冬虫夏草、白参、沙参、天冬、鳖甲、龟板、白木耳等。
4、补阳针对阳虚体质
如手足冰凉、怕冷、腰酸、性机能低下等体征,可选用鹿茸、杜仲、肉苁蓉、巴戟等。阴虚阳盛的体质更宜选用冬虫夏草、石斛、沙参、玉竹、芡实之类,配伍肉禽煲、炖汤水进补。
小寒节气锻炼的重要性
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您可以长按识别图中北京请问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呢白癜风检查到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