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已过,金秋悄然而至。虽然天气依然留有炎夏的余威,但在这个时候,自然界的阴阳状态已经悄然发生了转变。
老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万物在各自的生命周期里,都会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人也是这个样子的。身心的状态,会跟随四季而产生相应的变化。我们周身的气血运行,我们情绪情感的浮现,都会因为时节不同而呈现出「季节性」。跟着天时安排自己的生活,不管养生还是防病,都会更加轻松自在。
今年秋季,与往常大大不同今年是戊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火运太过。
首先,仅看「火运太过」,便知今年总体的天气将会很热。比如今年气温异常高、让很多人叫苦不迭的夏天,就很好地验证了这个推断。因此今年总的来说,好多人会比以往更容易上火,出现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烦躁失眠、长痘生疮等问题。
其次,「太阴湿土在泉」,可以推断出今年下半年的水湿之气应该会比以往更重一些,雨雪天气也会随之增多。眼下会让人感到湿热难耐,再往后就会变成风湿、寒湿来侵犯身体。
结合入秋之后自然变化的规律,以及今年五运六气对人体影响的特点,下面的这些养生小妙招你须知晓。
饮食:增酸少辛,健运脾胃秋季为了帮助身体实现收敛的过程,需要在饮食中适当增加酸涩之性的食物,如石榴、葡萄、柚子、橘子、柠檬、柠檬、芦笋、酸梅汤等等,借此收敛肺气,一来防止秋燥伤肺,二来避免「火运太过」以及「厥阴风木」对身体闭藏过程的阻碍。
同时,中医认为在立秋之后,应减少辛辣刺激之物的摄入,比如含有葱、姜、蒜、韭菜、辣椒、芥末、花椒、小茴香等香辛料的食物,以及辛热之性的白酒。中医认为,辛辣之味通肺气,在秋季过多食用,反而会导致肺气太盛,不仅不利于闭藏,还有耗伤体内阴液,导致鼻子干、流鼻血、咽喉肿痛、干咳等秋燥的问题。
起居:适当出汗,排解湿热由于今年夏天实在酷热难耐,不少人也比过去享受了更长时间的空调。这么一来,虽然是透心凉心飞扬,但毛孔遇冷闭合,使得夏天没有好好出过汗,体内留存的湿、寒、热等病邪没能有效外排。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自己所居的环境仍不得不使用空调的话,应当将空调设置为除湿模式,温度控制在26~28℃,且每隔3~4小时左右打开门窗通风。
立秋之后,不再适合出大汗。若想采取运动出汗的方式排出体内留存的病邪,也应该选择一些和缓的,比如散步、瑜伽、慢跑、太极、八段锦等等,让自己微微出汗就是最好的状态。
进补:养肾润肺,首选阿胶中医养生讲究顺应节气,《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是说明了秋冬滋补应以养阴为主,而养阴则重在养肾润肺。著名医药典籍《本草纲目》载:阿胶性平味甘,入肝,肾,肺三经,恰符内经“秋冬养阴”之思想,乃秋冬进补首选上品。
秋冬为养肾的最佳时节,阿胶入肾经,利于滋阴养肾,有扶元固本之功效,因此身体有亚健康症状和较虚弱的老人特别适合。秋天,天气由热转凉,容易寒邪侵袭肤表而伤肺,从而导致感冒的发生;阿胶入肺经,可滋养肺气血,有养肺健肺之功效,可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
此外,在天气转凉的秋天进补阿胶,还可养心强心,增强血液循环,达到有效预防手脚冰凉的目的。
道地品质东阿阿胶
可在全国各大连锁药店进行购买
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活法儿,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