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即将来临,中医认为“冬至一阳生”,简单的说就是冬至是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的时机,这时如果能够得到适当的进补,来年一整年都能生龙活虎,能量充足!冬至后,每九天算一段,共九段,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即通常所说的“数九”。传统的“九九歌”概括的很好: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一,冬至由来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
二,冬至传说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冬至吃狗肉从此就在民间传开来,不仅吃狗肉,还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品,希望来年有个好兆头。到后来,又狗肉就慢慢转变成了羊肉,最好是再配上祛风防寒的中药。于是,冬至吃羊肉汤的习俗在各地广为流传。
还有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还有相传医圣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人们吃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三,冬至各地习俗
民间:填九九消寒图 南方:赠冬至团 苏州:吃馄饨忆西施 宁夏:吃头脑 福建:冬至暝搓丸 潮汕:祭祖吃甜丸 绍兴:送寒衣 泉州:敬门神 台湾:九层糕祭祖
四,冬至养阳的方法:
生活起居
在隆冬时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病人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病情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留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添加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通。
2、合理调理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3、保持良好的心境,心情要稳定、愉悦,切忌发怒、烦躁和精神抑郁。
4、进行适当的御寒练习,如平常坚持用冷水洗脸等,加强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5、随时留意病情变化,医院检查,必要时服用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饮食调养
“药补不如食补”这句话说的就是养生中的饮食功效。而若在冬至时节能选择美味的、补益的食物进行滋补,那岂不美哉?那么美味、补益的食物有哪些呢?
吃羊肉时可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凉解毒和去火的作用,羊肉和豆腐、萝卜也是不错的搭配,能补充多种微量元素,还能起到消积滞、化痰热的作用。
养生专家建议:首选温补类食物,如羊肉、鸡肉、牛肉、鲫鱼等,均是冬至适宜食物。这些食物能给我们人体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并对肾起到合理调养作用。
保持室内通风顺畅
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常将门窗关得紧紧的,这种做法使得屋子内充满二氧化碳和废气,对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即便是异常寒冷的寒冬腊月也要注意定时开窗换气,提高氧气浓度。同时,让阳光照射进来,增加室内负离子含量,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