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调理养生的原则
药物调理养生的概念:
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的指导下,选用相关中药组方配药,或与食疗相结合组方配膳,调养身体,以达到增强体质,补虚治病,健身防病,促进康复,延缓衰老,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保健方法称之为药物调理养生。
○预防为先:
临床调查研究发现,许多老年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溃疡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等,60%以上开始于中年时期。
从40岁以后,可开始有针对性进行一些药饵保健,重在调养脾肾,旨在固护先天和后天,补虚泻实,调理气血阴阳,达到动态平衡。
○审因施补:
运用补养药可分为无病强身和有病调养两类,不管哪一种情况进补,不可盲目进补,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审因施补,合理选择药物。
对证施补,虚证的种类很多,但归纳起来,可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类。
因此,应选择相应的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药物。
○补勿过偏:
进补的目的在于协调阴阳,宜恰到好处,不可过偏。
保健用药组方,法度严谨,配伍得当,补泻升降,温清和理,互相协调,有机配合,防止药物的偏颇之弊。
○补勿滥用:
补是针对虚而采取的方法。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进补,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
要防止“盲目进补”,“无虚滥补”和“虚不受补”。
否则,将会导致疾病,或诱发痼疾。
○补泻结合:
“补”的主要作用在于“扶正”,其含义有二:
其一扶正去邪,此为攻补兼施,做到“扶正而不碍邪,去邪而不伤正;”
其二补益,纯补之法,用药不宜急于求成,而宜缓图其功。
“泻”的主要作用在于“去邪”。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是重补轻泻。
平素膏粱厚味不厌其多,气血痰食壅滞情况颇多,此已形成了健康的隐患。
“盛者宜泻”,这是延年益寿的一个重要原则。
参考文献:
《中医自学指南》卢国勋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黄帝内经》中华书局
《图解黄帝内经》赵建新田元祥主编重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