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十七
▼▼▼
上海有个颇受年轻人追捧的火锅店,叫“老十七”。老板是个年轻的八零后帅哥,大家喊他“掌纹哥”。
胶州路上大大小小十几家火锅店,唯独这家店每天凌晨两点就开始乒乒乓乓。
▲老十七创始人掌纹哥
老十七有个厉害的Slogan:“麻得翻江倒海,辣得死去活来”,这就要从凌晨两点的这个“谜团”开始说起。
因为要用将近50斤的新鲜食材熬制八个小时,所以要在大半夜早早地开始准备。
一起入锅的有两只三黄鸡、20斤猪筒骨、一大盆鸡架,过水后再加上按比例配制的高粱酒以及一些胡椒和葱姜。
熬制八个小时之后,汤底呈现浓稠的奶白色,鸡肉和骨头已经全部酥烂,骨髓和营养都化在汤里。
由于关门时间也很晚,所以几乎是24小时不间断熬制,每天都要消耗2吨猪骨汤底。
除了锅底,炒料也需要耗费一天的时间。满天星、石柱红、爆芡的花椒、还有几十种秘制香料放在一起爆香,最后放入熬好的猪骨汤中,一上桌就是从鼻子直直窜到脑尖的鲜香气,透着麻辣的狠劲。
店里麻辣锅和传统码头火锅相同,用的是四宫格。鸳鸯锅的人气冠军则是酸菜蹄花锅,有酸菜的提味和蹄花的浓香,也受女生欢迎。
新推出的酸萝卜老鸭汤,是掌纹哥专门找大厨调味创作的养生汤底,用江苏本地的麻鸭和四川的酸萝卜结合,鲜美暖胃,浓郁却不油腻。
▲酸萝卜老鸭汤
火锅的灵魂伴侣一定是毛肚。老十七的毛肚每天新鲜直送,清洗干净以后一片片直接手撕再切片。
▲毛肚
相比吃起来像碎纸屑的水发货,新鲜毛肚入口爽脆,放在沸腾的泡泡里涮上八秒,吸味却不吸油,嫩得让舌头打弯儿!
腰花刀工很美,片得极薄。涮一下就可以入口,脆嫩而没有膻味,整齐的纹路也提供了细腻的层次感。
▲腰花
现割的豆苗菜非常新鲜,绿得能滴出水来,是店里的人气新宠。为了保证口感清脆,在锅里涮一下就要立刻捞上来。爽口的汁水裹着底汤的鲜香入喉,简直是火锅里的一股清流。
▲苗菜
“收到玫瑰花的虾丸”,因为名字起得浪漫,成了情侣必点的单品,后来还出了个“爱她就给她点玫瑰虾丸”的说法。
马上就到情人节了,吃这个倒是应景。用鲜虾搅碎捏出来的纯手工虾丸,没有添加淀粉,所以口感除了滑嫩之外也非常清爽。
▲收到玫瑰花的虾丸
红糖糍粑是从四川空运来的。和本地糍粑不同,薄薄一层焦脆的表皮,包裹着糯米的绵软和弹性。
▲红糖糍粑
大小切得刚好,蘸着古法熬制的红糖酱汁,一口一个,怎么都吃不腻。
区别于靠底料提味的成都火锅,重庆火锅的香味主要是各种食材在老油里的沉淀,油水比例可以达到6:4甚至7:3,更粗犷也更醇厚。
在老十七吃火锅,建议不要频繁加汤,最纯正的那一勺鲜香热辣可以吃到人发燥。感受到双颊发烫了就来一口特制的“初恋梅子酒”,水果和梅子发酵后酿出来的味道酸酸甜甜,又带着初恋般的清新和回味。
▲初恋梅子酒
老十七延续着重庆的码头文化。等位区堆满了码头的“沙袋”,除了可以用花式坐姿在等待的时候各种凹造型,旁边还有点歌机和blingbling的立麦,高歌一曲直接送饮料!
聚光灯一打,音乐响起,玩high了还有人拿起非洲鼓在旁边伴奏,甚至唱着唱着就开始斗歌。
某天晚上来了一群英国帅哥,等位的时候点了十几瓶酒,结果唱成了一个小型演唱会,后来连老板也忍不住加入了!
用餐区也是满满的码头元素,灰色水泥、钢板地面、绳索装饰、还有甲板风的桌椅。
靠近大门的一整面墙上用巨幅3D彩绘讲述了火锅文化。码头临水所以气候湿冷,当地人为了祛湿驱寒就把花椒、辣椒放到锅里沸煮,再添加各种食材,成了麻辣火锅的原型。
上个世纪的重庆万州,一个12岁的少年在十七码头偷偷躲到英国轮船的煤堆里,顺江而下到了上海,这个人就是掌纹哥的祖父。
过了将近一百年,他又带着祖父的记忆回到上海,十七对他来说是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
“——爱你十七,老十七的时光永远不老。”
掌纹哥说,能在一起吃火锅的都是一个世界的人,当我们围着桌子坐下来,沸腾的不止火锅和音乐,还有我们的青春。
/只推荐有关吃喝背后那点事/
撰稿丨月亮视觉丨Billie黑子
如果你身边有私藏的餐厅及餐厅背后有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