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是艺术最初的样子
原始艺术
(约公元前年~前年)艺术的最初起源是洞穴壁画。
人们把对狩猎动物(主要是牛、马、鹿、狮等)的希望用木炭绘制在岩壁上,主要表现形式是线条。这与同时期东方的艺术表现极其相同——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表达形式和典型特质就是线条。
同一个时期,东西方都在探索用线条去表达。线条,可以说是东西方都具有的一种比较默契的智慧。从约公元前年起,西方在很多地区都陆续出现甚至大面积出现了线条这种形式的艺术。法国韦泽尔峡谷就有个旧石器时代的史前遗址和25个内有壁画的洞窟。☉上左《斑点马和手印》(法国佩克馬勒洞窟壁画,约年)☉上右
法国肖维洞窟壁画(约-年)☉中左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史前卢浮宫,约年)☉中右
《马》(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史前卢浮宫,约年)☉下左
《野牛和小马》(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约年)☉下右
《兽》(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史前卢浮宫,约年)
最初的线条艺术都是以动物为主的。为什么?
我们常说“衣食住行”,其中占第一位的是“食”。在狩猎时期,这些动物线条,象征着杀戮,象征着食物来源。
以线条这种形式让“食物来源”成为永久的存在,大概是那时人们创作的主要动机。这种艺术,可以说是“唯物”的,是基于生理需求的,与后来基于心理需求的“唯心”的各种流派的艺术,是截然不同的。
当今,我们一提到艺术,会觉得那是“高大上”的东西,一种高级的生活趣味。然而,艺术最初是怎样的呢?
最初的艺术,与“高大上”无关,甚至与优美无关。
这些洞窟中的线条,不是美的。
美,不是艺术最初的样子。
艺术的起源并不高贵,甚至是卑贱的,为何如今艺术的地位却如此高贵?明明我们看到的世界和万物都是立体的,为什么那时的人们会用线条去表现?这个问题,我们留待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时去解答。这里我们要清楚的是,艺术作品不存在哪一个更好,艺术形式也不存在优劣,只能说技术难度有高有低。我们只能说,在技术难度上,线条要相对简单一点,而立体就要相对难一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难度逐渐提高,艺术的门槛越来越高了。当一个行业用一种更高的技术去衡量这种行业发展的时候,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被行业门槛挡在了外面。这里先提一下我们后面要讲到的现代派——现代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技术这道”墙”全部拆掉了,所有的人都可以变成艺术家,就像安迪·沃霍尔说过的一句话:“未来每一个人都有十五分钟成名的时间。”
为何这些粗陋的“艺术”对后来的现代派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线条这一艺术形式是使用什么做出来的?炭。火,在各种意义上,都是促进人类“飞跃”的一个重要条件。炭是怎样在洞窟中能够保存两三万年的呢?一是当时的人们拿木炭蘸着动物的血液或脂肪华仔洞窟壁上,咬合力相对比较好。另一个有利条件在于,这些洞窟被古人废弃后再也没有人进去过,因此没有受到破坏。其他有利条件还包括没有严重漏水等种种有利的自然因素。同一时期同一地区,也有画得好和不好的,那就是偶然性了——有的人画得好,有的人画得不好。毕竟那个时期,“学校”这一统一培训机构还没有诞生。
⊙《牛》(英国克雷斯维尔洞窟壁画,约年)这张《牛》,可以说是一个0到1的改变,因为它留下了人类的痕迹。⊙《牛》(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史前西斯廷,约年)
目前,西方学界把这张画放在一个非常高的地位,把它等同于西斯廷。画上线条有粗有细,有断开有连续,有斑点,再加上各种自然变化,恰巧把这幅画变成了一个充满艺术性的作品。我们如果把它与英国的洞窟中关于牛的作品进行对比,“英国的牛”就严谨和刻板了很多。——线条,当画得特别严谨、精确的时候,它的洒脱、自由、灵动性和活性,就没有了。☉《鹿》(旧石器时代晚期约年,法国夏芳德洞穴)☉《狮人》(出土于德国霍伦施泰因·施塔德尔,约年;猛犸象牙,高29.6厘米;藏于德国乌尔姆博物馆)
那时的人们还会在牛骨等动物骨头上雕刻。石器时代,他们用的是石刀、石斧、石铲等工具。明明如此费时费力,为什么他们要去雕刻这些动物形象呢?那时的人们怀着对动物既恨又爱的感情把动物雕刻下来——希望食物来源是永恒的。后期的原始艺术中开始出现了人,准确地说是女人。当狩猎工具和技能逐渐进步、食物来源得到越来越多的保证时,人对动物的关心逐步转向对人类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