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个地方让你安静、舒展、放下,沐浴心声;让你狩猎心灵的极光,流连那般感受。
在梵音缭绕的梵嘉那瑜伽养生理疗会馆里,身、心、灵的合一,由内二外的纯净与美丽,就是那么简单拥有.....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面这些词,我们在小时候学语文时,都没有深刻理解过,如今,上了点岁数,生活阅历也丰富了,慢慢地,对中华文明的理解也越发的深刻。汉字,不仅每个词有特定的含意,每个字也有,甚至,偏傍部首也都能说明问题。曲黎敏对中医的深刻和独特的理解,很大一部分源自于她对汉字的理解。因此,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喜欢中国文化的人,每一个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人,我们都要认真研究我们的文字,以便做到去粗取精,取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理的过程。好了,闲话少说,我们继续研究字与病症的关系。
一、饥jī
饥,一个食字旁,加一个几。什么意思呢?肯定和食物有关。“几”像什么,是不是像蚕在蠕动。因此,理解饥,可以想像为,因食物而产生的生理反应,产生的肠胃的蠕动。因此会有“饥肠辘辘”这么一个词组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饥更代表着人体那种条件反射式的肠胃蠕动。
二、饿è
什么是“饿”呢?一个食字旁,加一个我字。官方解释是更严重的饥。本义:饥之甚。按:在古代,“饥”与“饿”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饥”指一般的肚子饿;“饿”是严重的饥饿。我个人理解,饥与饿最大的区别在于,饥主要是因食物产生的生理反应;而饿,则是因食物产生的精神层面的反应。换言之,饿就是“我想吃”的意思。
梵嘉那瑜伽养生会馆在做健康咨询时,非常强调饥饿感。实际上,更在强调的是“饿”字。直白的理解,就是“吃饭香不香?”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很多人在亚健康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到了饭点,吃也行,不吃也行。甚至肠胃都咕咕响了,而自己却并没有一点食欲。没有“饿”的感觉,说明身体已经出现很大的问题。主要是体内的垃圾排不出去。如果从西医角度来说,很可能是尿酸和肌酐过高。因此,要想解决饥饿感的问题,一定要先解决排毒的问题。很多人都只顾上面,只顾进补,而不顾下面,不顾排出,这是对养生的一大错误理解。如果你没有强烈的饥饿感,你吃再多的东西,也不会被人体吸收。只有当你饥饿感很强时,你即使吃非常普通的饭菜,也能吸收到大自然给予的食物之精华。因此,人要量出为入,具体地说,说是根据你的大便情况,大便是否成形,来考虑你吃什么和吃多少。不信你就试试,凡是大便不成形的人,如果你减少进食量,尤其是晚餐的进食量,多数情况下,大便会变的成形,这点,我们以后再详说。
饥和饿,在英文中,都用“hungry”来表示,但在中文里,还是有不少区别的,这就是中国文化,可以非常精准地表达我们内心的意思。
三、劳láo
“勞”,是劳的繁体字。而“劳”字的小篆字形,上面是焱(yàn),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你可以理解为用力过火了。毕竟三个火,更能代表劳的本意。
在中医里,如何理解“劳”字呢?最好的解释就是“五劳七伤”。
四、累lèi
累字的结构是,上边一个“田”,下边一个“糸”mì(音“密”)。那“糸”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基本字义1.细丝。2.幺。3.微小。4.量词,丝的二分之一。详细字义〈名〉1.(象形。甲骨文字形,一端象丝束的绪,一端象丝束的头,中间是丝绞。本义:细丝)同本义[finesilk]糸,细丝也。象束丝之形。——《说文》。
当我们知道了“糸”的意思,也就能很好地理解累了。这就好比,我们用一根很细的丝,来顶着一大块田地,这悬殊的力量对比,本身就说明一个不协调。因此,累,可以被理解为身体无法承受的压力。从官方辞典中,我们可以看到:累的基本字义:1.疲乏,过劳:劳~。~乏;2.使疲劳:病刚好,别再~着。
和“劳”那种“久”引起的身体不适不同,“累”其实是一种短期形成的身体不适。比如说,我今天走了一天的路,你可以说,“我累了”,而不能说,“我劳了”。累可以睡完一觉,马上恢复过来,但劳却不行。比如,如果你是天天用电脑,最后导致颈椎病,那就不是“累”造成的了,而是“劳”。积劳,一定会成疾。
你可以这样理解,持续的“累”,最后就会变成“劳”。换句话说,“劳”是由持续的“累”引起的。
五、聪cōng
聪,左边是一个耳,右边是一个总。在中医里,什么开窍于耳呢?对,肾开窍于耳。因此, 不少人一步入中年,就常感到气短乏力,尤其是患有老慢支、哮喘的人,就更为此苦恼了。其实,这都是肺气不足惹的祸。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35岁以后,人体肺活量开始下降,并出现肺虚的情况。“肺气健旺,则五脏之气皆旺,精自生而形自盛”,故中年人保健应先补肺,才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而一些慢性呼吸道疾病,除了季节原因,多由肺气衰弱引起。一般而言,肺气虚的人会出现咳嗽乏力、畏风自汗、气短、容易感冒等症状。如果被医生诊断为肺气不足,除了遵照医嘱进行治疗外,还有一些小方法值得一试。
“呬”字功补肺气做法是两唇微微后收,上下齿相合而不接触,舌尖插上下之缝,微出。呼气念呬字,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与胸同平,然后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分别向左右两边推掌,就像鸟翼一样。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
深呼吸深呼吸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每天以太阳刚出来之时为最佳时间,到户外做做深呼吸,有利于锻炼呼吸机能,从而达到补肺气的作用。一般来说,每天做20~30次即可。
朗读和唱歌也能补肺气唱歌、朗读可以起到扩胸作用,通过对横膈肌的运动,将气吸入肺部,气息冲击声带,产生的声音经过共鸣腔体,进行综合调节。无论是唱歌还是朗读,呼吸量的大小、节奏快慢,都是根据曲调和情感需要,进行高低、大小等变化来调整呼吸,这就能让肺气得到调养。这个方法须使用适度,用科学的发声方法锻炼,而不是乱喊,否则会适得其反。
除了以上这几种做法外,还有一些食疗方法可以帮助补肺气。在平时饮食中,可以选择百合、花生、桔梗、黄芪、党参等放入食材内,帮助润肺补气。但是,黄芪吃多了容易上火,需掌握用量。
肺主皮毛,肺气足脸色才美
肺主皮毛,肺气足脸色才美
“气色”这个词都应该听说过,那么,“气色”究竟指的是什么,为何能用来衡量人的身体状况,却没有多少人能真正搞清楚。
其实,气色这个词得拆开来看,“气”,在中医学中指的就是先天的元气和脏腑经络之气,由肾中精气、脾胃水谷之气和肺中清气等组成,分布在全身各处;而“色”,指的就是人的外表相貌,所谓“有诸内,必形于外”,内在的气与外在的色是存在联系的,因此曾国藩才在他的相面书《冰鉴》中说:“人以气为主,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一个人的身体好坏、体内气足与不足,能从外表的脸色中一窥即知;而一个人的脸色要红润好看,最根本的也就在于要补气。
而说到补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补肺气。因为中医认为肺主皮毛,也就是说,肺脏通过它的宣发作用把水谷精微输布于皮毛,以滋养周身皮肤、肌肉。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女性朋友脸色苍白,或者萎黄憔悴,没有光泽,又或者色素沉着、年纪轻轻就生出了皱纹,这就是因为人体气虚血少、津血不能滋润充养肌肤所导致的。肺气足的人,皮肤就滋润光滑、有弹性,而肺气虚的人,则免不了皮肤黯淡干燥、毛发憔悴枯燥。
肺气不足不仅会影响皮肤的暗淡与粗糙,更重要的是,还会引发各种病症。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年纪轻轻就体弱多病,患上了肺痨,而人的整个身体是分工合作、联系紧密的,肺功能一旦失调了,五脏肺腑的功能也会受到阻碍,从而使身体每况愈下,直到最后早夭,留下无尽的遗憾。当然,大多数女性的先天体质没有林黛玉这样娇弱,但是肺气一旦不足,身体也是会对你进行报复的。
肺与大肠还互为表里,如果肺火肃降,那么大肠也可能传导失常,导致大便困难,而众所周知,便秘又会影响人体排毒,毒素在体内越积越多,各类大大小小的毛病都会接踵而来。不仅如此,肺气不足还容易引发风疹、过敏等病症,如果肺热上蒸,痤疮、酒渣鼻、牛皮癣等症状也会不胜其扰。
所以,要想养出一身光滑细腻、滋润健康的皮肤,绝对不能忘了补肺气。尤其是在季节变幻的时节,比如冬春之交,或者秋冬时节,天气干燥寒冷,正是肺部特别容易受到侵袭的时候。此时更应该选用一些补肺润燥的食谱,给自己的肺穿上滋润温暖的“外套”。
补肺的食物首选白色,因为按照中医理论,白色入肺,比如白豆、白木耳、山药等等,都可以。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清肺补肺食物,比如白木耳、百合、鲜藕、猪肺、海蜇、柿饼、枇杷、荸荠、无花果等。
当然,一个人的肺气强弱,不仅与饮食习惯有关,也与生活习惯有关。所以女性朋友要补肺气,除了要通过饮食、药膳来加以滋补,更要注意养成规律的生活。比如熬夜、抽烟等,都很有可能导致“肺气弱”,生活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也容易使肺部受到侵袭。所以要使肺气“足”起来,不好的生活习惯一定要摒弃,不健康的生活环境也应该加以改善。
除了注重饮食和生活规律之外,还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俗话说“过悲伤肺、过怒伤肝”,如果性格过于悲观,遇到一点小事就悲尤伤感,导致肺气郁滞,也很可能会伤到肺腑,从而导致肺气不足,而气弱又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更容易受到外物的影响,从而形成更加愁惨悲戚的恶性循环,那不就成为“林黛玉”第二了么?所以,要补肺气,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只有做到了以上这些,才能养足肺气,谁不想让脸色漂漂亮亮的,走到哪里都能被人夸一句“气色好”呢?
-------------------感恩看到最后-------------------
梵嘉那瑜伽理疗养生会馆多年与中医药医科大学,印度瑜伽经络协会合作,让你绽放自己。
~~~~~~~~?~~~~~~~~
★品牌加盟﹑教练培训﹑场地出租★
“梵”音缭绕“嘉”人有约“那”刻敬候
如果想接收到更多的瑜伽常识、中医养生、佛学经典、品茶香道等精彩内容请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