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故名大雪。
导读今年大雪节气前后3天的养生保健之要义在于:滋阴防燥第一,不露阳气第二。做好这三件事,冬天不生病:一:天冷防风寒,围巾别离身。二:养阴多喝水,睡觉少穿衣。三:多吃点萝卜。
1今年大雪不太冷,暗藏养生危机
丙申年猴年公历12月7日(农历冬月初九日),我们进入了24节气中的大雪节气。古语有云“小雪封地,大雪封河”,按照以往经验,我们北半球的温度继续下降,此时应该持续爆冷…
可是,由于丙申年的小雪至大寒这两个月,木星临近地球,对地球的气候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今年大雪节气气温主调:“冬行春令”,此间养生之要义与往年不同,需要特别注意~
为何今年大雪节气不冷呢?第一:古人夜观星相重视五行:木生风,风生燥,木气升,万物复苏,气温回升……第二:木星是太阳系最大的星球,体积超过地球倍,直径是地球的11.2倍,对地球的影响大……
今年的大雪节气,木星临近地球,带来了浓浓春意,这种春意是一种错觉,暗藏杀机:“冬行春令”的返春迹象引诱万物过早暴露阳气,人会因为忽视防寒而受冻,植物会因此焦芽败种,无以生还……
据此意:今年大雪节气前后3天的养生保健之要义在于:滋阴防燥第一,不露阳气第二。
衣:两头暖,腰不露
今年大雪天不但体感不会冷,说不定还会出点太阳花花,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寒气。中老年人此时穿衣服要注意一点,就能保证不冷也不过燥热:两头暖,腰不露。
?两头暖:头暖、脚暖。
头部是人体散热的大户,出门的时候要戴薄帽子,最好可以长到额头处,带上薄帽,让人远离脑血管爆裂的可能,头部散热减少了人也就温暖了,一顶帽子一举两得。
另外就是老人们都知道的“寒从脚下起”。这里不是要大家多穿袜子,一穿穿他三四双,而是说棉鞋鞋底要厚,直接隔离与地面的距离。
?腰部不要露出。
腰部受寒会引起气滞血瘀,中老年人骨头痛、脚痛、女性的腹痛都和腰部受寒有关。俗话说:把秋衣扎在秋裤里是对冬天最好的敬意,是说穿衣要注意腰部的衔接~
这样穿好了,我们就可以趁着大雪返春的温暖去户外溜达啦~
食:大雪养生汤,驱寒散阴
今年大雪天气不太冷,所以不能补得太狠了,火锅不要吃,否则会因为过燥了而补过头。今年大雪,行的是温补,具体饮用时间也有规定:在大雪前中后三天的酉时(17~19时),肾经当令的时候,食用大雪驱寒散阴汤。
大雪驱寒散阴汤:将狗肉(或者羊肉)克、上肉桂(或者普通的肉桂)3克,用水煎煮在一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放调味品,将肉和汤一块服下,祛寒养肾,有条件的还可以加3克虫草花。
住:别光保暖,还要加湿
大家都知道低温是心脑血管的杀手,因此每个人都会注意保暖,有些中老年人的家中,一到冬天甚至能用“密不透风”来形容。
但实际上,空气干燥更加是让血液粘稠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隐形杀手,很多人光顾保暖,不记得防燥,这也是“冬行春令”的大雪节气最重要的一点。
大家不要觉得加湿就一定要用加湿器,要花钱,其实加湿不用花钱,家里在堂屋里摆一盆水就行了,如果家里有暖气片的,就把湿毛巾搭在暖气片上,看着呼呼的湿气自然就加到了房间里。干得厉害的地方,第二天起来水盆里的水一般都少一半~
南方的朋友:我们没有集中供暖,所以通电暖炉、烤脚的电炉子上请不要搭湿毛巾……乖乖放大水盆子在家里吧!
行:晨练选在下午4~5点最好
冬季晨练是每年我们都要说的一件事,不要起太早去晨练了。冬季最合适的晨练时间应该是下午4~5点,此时公园里的树木进行了一天光合作用,空气含氧量高,而且不会太冷,对我们身体好~
如果实在要在早上去晨练,也应该选在9点以后。此时气温稍有提升,公园空气好,可以边晒太阳边锻炼。晨练之前,一定要喝~毫升温水,也可在温水中加点蜂蜜补充体能~
2做好三件事,这个冬天不生病
1、大雪习俗
?腌肉
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以迎接新年。
?“鹃鸥不鸣”“虎始交”“荔挺出”
因天气严寒阴冷,正处于阴气极盛之期,按照传统阴阳观念认为阴气盛极必衰,此时阳气开始萌动。鹃鸥即寒号鸟,为阴物感阳者,得阳气则不再鸣叫;老虎为阳物,感阳而交,所以会循阳气的萌动出现求偶行为;“荔挺”,草名,也循阳气萌动开始抽新芽。
?大雪纷纷是旱年,造塘修仓莫等闲
北方田间管理已很少,若下雪不及时,人们偶尔还在天气稍转暖时浇一两次冻水,提高小麦越冬能力。或者修葺禽舍、牲畜圈墙等,助禽畜安全过冬。此时还要加紧冬日兴修水道、积肥造肥、修仓、粮食入仓等事务。
?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
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此外,逢下雪到户外赏雪、堆雪人也是此时常有的景致。
2、做好这三件事,冬天不生病
一:天冷防风寒,围巾别离身。
二:养阴多喝水,睡觉少穿衣。
三:多吃点萝卜。
?顺以天时,静以养阳
《遵生八笺》曰:「仲冬之月,寒气方胜,勿伤冰冻,勿以炎火炙腹背,毋发蛰藏,顺天之道…君子当静养以顺阳生。」
起居调养宜早睡晚起,并要收敛神气。出门注意防风防寒,不要着凉。也不能过度取暖,腹部背部不宜艾灸,以免阳气耗散。静养是一种平淡恬静,却充满生命力的状态,如同掩埋在大雪下的种子和根须。
?宜增苦绝咸,静摄以迎初阳
大雪是进补的上好机会,但不可太过或乱补,尤其今年终之气是阳明燥金在泉,是个燥冬,用性味温润的补品为好,以助阳气生发。如果平时就是阴虚、湿热、痰湿体质,这个冬天可能会不大好过了,稍补就就生「内火」:皮肤干燥、口腔溃疡、便秘……
还好,白萝卜可「消食祛痰癖」。好东西吃得多,吃下去用不完就上火生痰了,萝卜这时候就要用上。生吃清热化痰,熟食益脾顺气。特别是吃多了补品上火时,一杯白萝卜汁效果是最好的。
?天寒补肾
既然今年是燥冬,补肾首选当然是黑芝麻了。黑色补肾大家都知道,但是还有锦上添花的一笔。在黑芝麻里稍加一些盐,就能「引药入经」,将黑芝麻的补益作用直接引到肾经,比单吃黑芝麻糊的强太多了。
黑芝麻盐做法超简单:把芝麻炒一炒,炒干后用料理机打碎,混入少量盐,搅拌均匀就可以了。平时撒在米饭或者面包上,又好吃又补肾。黑芝麻对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的人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3、大雪节气养生九大原则
?保暖护阳气。
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大雪节气的特点是干燥,空气湿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贴身,不使皮肤开泄汗出,保护阳气免受侵夺。夜晚的温度会更低,夜卧时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气血流畅,这样则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如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脑血栓形成等。
?起居宜早眠早起。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在“藏”字上下功夫。
起居调养宜早眠早起,并要收敛神气,特别在南方要保持肺气清肃。早晚温差悬殊,老年人要谨慎起居,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养宜适度。
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但有损健康,更无法“尽终天年”。
?养勿过偏。
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作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惟一;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
?泡脚按摩。
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
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
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要多喝水。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
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0~0毫升。
保持精神良好。
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
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通风健脑。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喝粥调养。
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
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4、大雪时节是进补的大好时节,主要分为食补和药补。
?食补
吃温补性的食物,如羊肉等肉类,还要多吃一些益肾类的食物,如腰果、芡实、山药、白果、核桃等。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也要多吃一些,它们不仅可以补养肾气还可抵抗寒冷,且能润肺生津。
大雪食补以补阳为主,但不可过于机械,应根据自身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
?药补
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在食补的同时,也可以用些药物进补。
大雪节气常用的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枸杞等,可和肉类一起做成药膳食用。药补要注意要因人、因时、因地,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5、会这两招?温暖过冬天
?方法一:泡脚
取艾叶30克用刚开的水放到盆里把它沏开。
侯温用这个水来泡脚并双手搓我们的脚底板来回下我们脚底上有个穴位叫做涌泉穴这个穴位是肾经的井穴经常来回搓可以起到非常好的补肾的功效并且能起到安眠的功效。
?方法二:泡酒方
去买仙灵脾30克,枸杞子15克,杜仲10克,当归10克;
用高度酒也就是60度左右的酒一斤浸泡3-5天就可以喝了;
每天晚上吃饭之前可以先喝上一两,连着喝上一个月左右这个对改善我们身体的阳虚,经常怕冷有比较好的功效。
大家不要贪杯,有一些女同志不能饮白酒,可以用即墨黄酒泡一下也可以。
3雪压冬云白絮飞:罗大伦的三点养生建议
1、养心安神,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大雪”节气,气温骤降,天气寒冷,中医认为,“寒主收引”;因此,人体血管及胃肠等均会因“寒”而变,预防中风、心梗、胃病等很重要,尤其对于老年人。
孙真人《修养法》云:“是月肾脏正旺,心肺衰微,宜增苦味,绝咸,补理肺胃,闭关静摄,以迎初阳,使其长养,以全吾生。”也就是说,天地一派阴寒之象,作为君主之官的心,此时心阳力量减弱,君火衰微,所以在临床上,一些老年人多在大雪和冬至节气前后,突发心梗、脑梗等急症,这一点在节气养生中,不得不防。
所以,大雪节气后,我们主要的养生内容就是养阴护阳,保暖防寒,同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突发。避免室外过多的活动,呆在适度温暖的室内,猫冬。宅在家里,不是说就可以玩游戏、看美剧、熬夜伤精,这样是万万养不了阴的,反而使相火不藏,伤阴耗阳。正确的做法是每天有半个小时的时间静坐,配合舒缓的伸展运动,常常保持心情平静喜悦。
心经在腕后1.5寸有四个穴位,分别是灵道、通里、阴郄、神门。有心脏疾患的患者在这四个穴位处常有压痛。坚持每天按摩可以改善心功能。按摩时可以四个穴位都按揉,或者寻找压痛最明显的地方用拇指指腹按揉。每天坚持按揉“养心四穴”,相当于给心脏做个保健按摩,大有裨益。
2、阴虚之人补方
阴虚之人,在冬天的最大特点,就是外寒内热。所谓外寒,是因为阴虚之人体内津液精血不足,而这些精血与津液,是可以濡润温养身体的,它们缺乏了,温煦身体的载体不足,这样,冬天阴虚之人,手脚很容易变冷,这很容易被误认为是阳虚。其实不是的,阴虚之人,夏天手脚心热,但是到了冬天,她们会像阳虚之人一样,也是感觉手脚冰凉的。
但是,因为阴虚之人津液匮乏,内热严重,同时,到了冬天,阳气开始向体内潜藏,阴虚的人在冬天就很容易变得热郁于内,虽然体表感觉清凉,但是内热,心烦,口干,想喝凉水,觉得心里面有团火,越是到了傍晚的时候,越会严重。
冬天正是养阴的好时节啊,《黄帝内经》讲,“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万物有它的升降沉浮的规律,秋冬季节阳气开始潜藏,此时收回体内的阳气需要阴气配合,才能起到冬天封藏的效果,但是阴虚之人,阳气入内,阴气却因为不足而无法配合,这样就会使得人体内部燥热。因此,秋冬要养阴,这样才能使得阳气很好地潜藏,到了来年春天,才能生发得更好。
阴虚的人需要滋补肾精,说到滋补肾精,就一定要用到熟地黄了。熟地黄是滋补阴精的无上妙品,无能出其右者。
熟地黄三十克、枸杞子九克、麦冬九克、茯苓九克、肉桂三克、猪脊椎骨数节。
一起熬汤,大火烧开后小火煮40分钟左右。加点盐就可以了。这是一个药膳,可以一周服用一次,能够起到滋补肾精,滋阴补肾的作用。
Tip:猪肉用鸭肉替换也是可以的。孕妇忌服。
加猪脊骨是为了加强滋阴的效果。不吃猪肉的人或者素食主义者不加猪脊骨也是可以的。
3、读诗词,静养心
?大雪[南宋]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江雪[唐]柳宗元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独钓寒江雪。
?夜雪[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对雪[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雪诗[唐]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校长介绍国际中医针灸推拿学校校长,神农金掌创始人杨金花,针灸医学博士,全国医疗康复委员会委员,党支部书记。医院临床工作,40多年来她凭着对中医事业的执着,从医院退休后合资创办了国际中医针灸推拿职业学校,她用精湛的技术打造世界一流品牌,她用自己掌握的古传民间特技,独创了神农金掌“无痛针法”、“能量全息针法”、“小儿常见病“独穴”五分钟推拿疗法”。常见病“指针疗法”、“指刀疗法”、“体脏对应疗法”、“别经平衡疗法”、“上病下治速效疗法”、“常见病,疼症一针灵”、“神阙能量灸能量罐”等独特疗法。简便、易学、见效快、安全无副作用。特别是对骨病、痛症、一病一穴几分钟见效,被患者称为“中华一绝”。
(注意:以上内容需要在相关医师陪同下治疗,详询潍坊国际中医针灸学校医师)
座机:-,-,-
刘老师于老师
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