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情增。
太行山下黄河水,铜雀台西武帝陵。
风入蒹葭秋色动,雨余杨柳暮烟凝。
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
——《秋日望西阳》刘沧
饮食养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为宜。应多吃水果,常喝开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等,满足肌体的需要,提高抗燥能力。
疾病预防俗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节过后,秋风肃杀,天气渐凉,甚至会气温突降,寒潮来临,最易引发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关节疼痛。心脑血管疾病也特别容易在这个时期发作或加重。这个节气养生重点除了饮食滋阴润燥外,还必须防止寒邪伤人。
精神养生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会勾起凄凉之感,使人情绪不稳,易于伤感。保持良好心态,宣泄积郁之情,因势利导,培养乐观豁达之心。
起居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应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寒从足下生──“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脚自古就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在寒露这个阶段,足部的保暖就是最重要的养生功课。
泡脚艾灸防寒保暖
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用热水泡脚,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的作用。所以,历代养生家都把用热水泡脚作为养生益寿的一项措施。
准备半盆热水,旁边准备一个热水瓶,双足入盆浸泡,水温宜高一些,但必须忍受得了,以不伤足为原则。每次泡脚20分钟以上,水温低了就倒入一些高温的水,使水温始终保持热烫。
经常艾灸足三里和涌泉穴等部位,对下肢乃至周身的防寒保暖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