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晚喝碗老鸭汤
关于夏天来势汹汹的高温天气里,所有的美好记忆,似乎皆来自于空调冷饮或冰西瓜,但是在芜湖,即便天气再热,一碗温温热热的老鸭汤总是深得人心的。
立夏刚过,农家院子里,一只只膘肥体壮模样憨憨的麻鸭们便开始陆续被赶进了柴火灶中。
小火慢炖,等到汤汁澄清香醇,老鸭皮糯肉耙,鸭脂黄亮,肉酥鲜烂,到了饭桌上,便是食客魂牵梦萦,难以忘怀的美味。
尤其在伏天里,一口鲜香且降火去燥,谁能不爱?
在南陵,在一众“鸭界”里,名声算是响当当。
八十年代初,南陵县东南部籍山镇界山村,丁氏父辈造就了丁记老鸭汤这块牌子。
被称“南陵四绝”之一,也是到现在为止最正宗、最地道的老鸭汤味道。
界山因地处要塞,所以在八十年代初期,旅游业逐渐兴起的当头,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丁家早先在此地开了饭店,其中最为出名的当数老鸭汤。
“很多旅行社大巴的驾驶员,还有一些司机,一路上经过南京马鞍山都不会停下来吃饭,一定要开到界山来喝老鸭汤。”
虽然当时交通还不是很发达,但很多跑这条线的老驾驶员、出差的人,以及自驾游的人,都会经常来这边,只为了一口味正汤鲜的老鸭汤。
丁记老鸭汤,大抵从那时候起就声名大噪了。
辗转40多年的历史,如今的丁记后继有人,手艺传承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兄弟两一个丁老大一个丁老二,分家独干,但口味却都是正宗的丁记老味道。
“同宗同祖,薪火相传”
为了让大家不必长途奔波也能尝到老鸭汤,三年前,丁记抓住了芜湖这片市场,驻扎在小吃街,也在新华开了工厂,于是不仅是芜湖本地食堂饭店,就连南京铜陵,甚至上海昆山的人都来这边拿货。
名声之大,可想而知。
特有的山地丘陵地带让南陵的麻鸭拥有了极为有利的生长环境,麻鸭在天然的山野之间放养,饮河水食螺丝泥鳅,偶尔被人工投食稻谷,终日戏水打闹,活泼自在,肉质也会细嫩非常,口感十足。
丁记将麻鸭分包给当地农户散养,“不会用养殖场的鸭,因为养殖的鸭不管是肉质还是口感都会有所欠缺。”
鸭子见天见水,生性自由,才会更加美味。
待散养一年,成长到4斤左右,肉质肥嫩惹人垂涎,便满足了丁记的“选鸭标准”。这个时候的鸭子肥瘦适宜,油脂充盈,却不会让人肥胖,是为上等。
此时最宜:将鸭赶进汤锅。
丁记坚持用40多年精心研制的配方炖鸭汤。
传统炖煮,使用柴火灶,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
长时间小火慢炖,让鸭子随着温度升高慢慢将每一寸鲜美尽数挥发出来,高汤也会渗入每一丝鸭肉之中,汤与肉相辅相成,方能融为极致。
为了易于保存,也为了供货方便,老鸭汤都是小份制作的。
炖好的肥硕鸭腿,或是丰腴的鸭肉块,用小罐装好,速冻后包装起来,味道便锁在了汤里。
“十天半个月再吃味道也不会变的。”
在小吃街这里,一般都是用速冻的老鸭汤进行二次炖煮。
因为是主食,标配便会加上当地的山芋粉丝和农家自制豆腐皮,食材大份,令人食欲大开。
一碗煮好的老鸭汤,端上来定是汤汁澄澈入水,面上浮着盈盈油花,少许葱花,不淡不腻,即便有热气涌来,夏日食用也不会觉得燥热。
老饕食法,会先吃一口豆腐皮,当以开胃。随后一边嗦着粉丝一边吃鸭肉吮鸭骨,才算舒坦。
因是老鸭,肉会偏有嚼劲,吃上一口,油脂的香与淡淡的咸在舌尖萦绕,适合淡口,回味余香。
若是口味偏重,可以将店家赠送的榨菜一股脑倒入其中,会提味一些,但这样的话,对于原汁原味,总归是会失色一些的。
店家还会送上一袋云岭锅巴,泡在鸭汤里吸收一些鲜味,再品尝时一定会香气十足,久久难忘!
据医书记载,鸭属凉性,鸭汤可健胃解暑,极有食疗作用。
天气燥热时分,饮上一碗,遂心情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