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长岭老鸭汤
之所以说说长岭老鸭汤,是因为我认识徐长岭;之所以认识徐长岭,是因为我们是老表也是同学,我是舅舅家的,他是孃孃家的;之所以想要说说长岭老鸭汤,是因为不少人(媒体)写过徐长岭,写过鸭汤,不乏溢美词,甚而绍介有出入,语焉不详,读来不免遗憾,老表也郁闷哎。自然,我说的就是我知道的,不知道的也就不添油加醋了,毕竟少有海阔天空的编撰能事。
老表初中毕业回家跟我堂姐夫学徒,学厨师;我去镇上读高中。后来听说学成出师,回家开店做生意,离家不远,租用其堂姐的门面,不大,三四个包间。九十年代初,通讯尚不发达,高中毕业我又去了外地求学,寒暑假回家而已,联系当真不是很多,并不确切知道老表都学了啥样的本事,开了家怎样的餐馆,是否有特色、是否生意兴隆。再后来,他结婚,生了女儿,平淡的日子也许藏着好多故事,不足为外人道也。
毕业以后,我进城工作了。听我妈说老表为了要个男伢子,夫妻俩外出躲胎了,超生违反国策啊!这就闹大了!于是村上镇里的各个部门都动员起来,各种手段,围追堵截,愣是没结果,找不着夫妻俩躲哪去了!小赖宝出生了!欢天喜地抱着孩子回来,该招呼招呼,该罚款罚款,还得继续开店,生意忽然就红火起来了。我后来开玩笑:这是财神爷下凡来了!因这小赖宝生来体弱多病,需要花钱啊!小家伙茁壮成长,他的生意也蒸蒸日上,店门口车水马龙,仿佛凭空扔了一堆金币,都是争抢着来的等座食客。所谓“扬州人扬性”,一传十,十传百,一锅汤就这么沸腾起来!春笋一样,周边一下子多了几家店,都做老鸭汤。生意场上是“船多不碍港”,也是好事,有钱大家赚,共同奔小康。
村里推波助澜,就势打造“老鸭汤一条街”,胡场村出名了!
回头想想:没有徐长岭,哪来老鸭汤;没有老鸭汤,谁知道胡场村!原来的老话“胡场在哪里问胡长的人”,就是说:上了年纪的老人才晓得胡场;反正胡场是否有个了不得的来源不清楚,但有了老鸭汤,胡场就算不问胡长的人也是基本知道了,村民广场那里有块大石头标志着呢。听老表说“胡场老鸭汤”的商标村里注册了,他只能注册“胡场长岭老鸭汤”,也算得自我保护。他的店面也从原来的地方搬到了西湖镇金槐路3号。老实说,这条路的向口一直晕乎乎的,我认为是东西向,可是路标明明白白指示南北向,不少人跟着导航来,也有迷路的。新店较之老店,扩大了面积,改善了环境,变更了餐具,提升了菜品,像个样子了。现在不少打着“胡场老鸭汤”名号经营的店面,其实跟徐长岭当真是半分钱关系也没有!他没开分店,也没带徒,他就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说来不信,这么多年,竟然没有出过远门,出过扬州城;也是店里事务繁杂,亲力亲为,抽不出时间,细思量,开店不容易啊!他把一锅鸭汤做出了名堂,不是一朝一夕,说起就起,多少汗水多少辛苦唯有自己知道!不少人跟着顺风船也赚了盆满钵满,胡场村名不见经传也能登报纸上电视,当真风光无限。
那么这锅汤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呢?要我看,没有秘密!关键就一个真材实料,换用一句广告词“食材好,食才好”:新鲜的鸭子,必须是隔年的老鸭,清洗干净,改刀下锅,焯水去腥,煸炒起香,煤炭炉子慢慢煨,慢慢焖,不着急,功到自然成;不要更多大料,就放些葱姜,鲜香不油腻。店里除了招牌鸭汤,还有各色凉菜、小炒、咸货、面点,样样都可说出个子丑寅卯,价廉物美,倒也是家庭换口味、朋友常聚会的好地方。
喝老鸭汤,一定要添加一份活蹦乱跳的河虾才更加美味,汤开了,虾一红,肉最饱满,长勺捞出来大快朵颐;煮时间长了,肉就老了、缩了、离壳,反倒不好吃。点一份锅巴,大锅灶煮饭炕成的锅巴,厚嘚嘚的,下油锅炸得酥脆,泡汤吃,呱呱叫。饭席终了,汤里下一份手擀面,十分劲道,两个字:舒服。建议食客吃不完一定记得打包带回家,浪费了,真可惜,节俭是我大中华的传统美德嘛。
有句老话:“咸中有味淡中鲜”。喝老鸭汤,我还有一个小窍门:鸭汤纯鲜,盐头轻,要配一份地道的咸货,这就别有一番滋味了。譬如咸猪头肉,热乎乎端上桌,油亮亮的,香喷喷的,夹一块来吃,咦喂,有点咸嘛,不要紧,来一口老鸭汤,咸鲜中和,乖乖,转转回回,化成舌尖上的美味。不过呢,各人各吃法,不求一致。再譬如咸猪爪就不要喝汤,一喝就淡了;但要冷的吃,越吃越香,舍不得丢。至于咸排就随便吃,冷热皆宜,哪怕到来年夏天了,可以做冬瓜咸排汤,绝佳。老表的咸货都是大雪以后开始腌制。俗语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农村老法子处理,大缸洗净,置于通风背光处,粗盐配以花椒、八角等炒熟,撒布均匀,肉层层叠放,重物压,出卤了,需天天翻、浇卤,透了,入味了,在冬日的暖阳下晒,晒到出油,晒到飘香。老表的忙乎就是力气活,就是盼个大晴天,一连个把月更好,就怕阴天下雨,晒不出好咸货了。咸货就怕晒不透,有了异味就坏了。老表经营老鸭汤是用心的,河虾是锦上添花,鲜上加鲜;咸货是雪中送炭,鲜里增味,相得益彰。店里自制香肠也不错,不加淀粉,甜头咸度适中,色泽淡红,可以堂食可以带回家,饭头上蒸蒸,味道不丑。
去老表店里,除却一锅汤、咸货,我还喜欢春天的韭菜饼,韭菜碧绿、鲜嫩,做出来颜色喜人,不卡牙;开夏的毛豆米面酱和酥头令,微微的甜,淡淡的香;入秋以后大锅炕山芋,焦疤的地方最好吃,又甜又香;进入腊月门的咸排烧青菜和咸鱼烧肉,阳光的味道,无法阻挡,咸中鲜,鲜里香。农家菜讲究一个节令,着实是最爱的几样。我也常约至交好友聚聚,吃啥自点,随心自在。
老表还有不对外的一道营养汤,私人定制版,自然有此口福的食客就不会多。初夏时节,农活刚忙完,秧苗才返青,乡下灌溉农田的人捕到野生的甲鱼,八九斤,背盖青亮,四足有力,裙边厚实;又捕到野生的菜花蛇,圆滚滚的有肉,一起炖汤,姜丝几缕,胡椒少许,清汤一锅,滋补营养,赞呢。
老表个头不高,一脸笑,和气得很,来来往往,不少人熟悉他,喊一声“徐总”或是“岭子”,大家和气生财。店里的凉菜大厨姓谭,高大健硕,一头浓发,不苟言笑,做事认真:你看他凉菜间那么多菜品,一份一份,干净,漂亮,赏心悦目。尤其一份烫干丝,刀工细腻,卤汁美味,颇受欢迎。后厨的刘大厨、许大厨,憨头憨脑,勤勤恳恳,听老表说,合作多年,交情非同一般。天天忙得很,无论卤菜、烧菜、炒菜还是汤,都不马虎。比如常见的盐水鹅,不在外面熟食摊上买,新鲜老鹅买回来自己动手煨熟、上卤,味道就不一样。五香牛肉也是自己做。但是这么一来,工作量就大了。后厨是热火朝天,就连拣菜剥葱的阿姨也不闲着。食客最挑剔,现成品不爱吃,冻货不想吃,不卫生不能吃,到老表店里就要一个新鲜!大厨们也就想着法子换菜品,推出排骨饭、红烧羊肉、白切羊肉等等。新菜品中排骨饭有吃头,底层的糯米锅巴油濡濡的,有嚼劲,香。当然啰,白切羊肉就更好了,长方纯白瓷盘子,一字排开四色调料,肉分两份,绝无肥膘,皮薄肉瘦,入口绵软,好吃。
吧台里面的小吴小巧玲珑,负责收银,细心不出错;她能说会道,还要画眼描眉;服务员领班双子身材高挑,长得好看,待客也是热情的,做事勤快。店里其他人员也熟,以店当家,和睦的一大家子。这个店上过扬州台《天天美食》,也上过《今日生活》,一帮子人都亮过相,估计喜欢喝汤、去过店里的食客多多少少可以辨识这一张张可爱的面孔。
店里每个包间都有真迹字画,平添几分书卷气,也算附庸风雅。
好吧,我晓得的就这么林散说说,爱找美食、爱喝汤或者有那么一点喜欢书画的,可来坐坐、尝尝,可来品品、看看。
.11.28
雪舞松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