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博物馆,馆藏化石10余万件,物种达43种。馆藏中国最完整的狼化石和最后鬣狗化石等,镇馆之宝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同一个体最大且保存最为完整的真猛犸象化石骨架,填补了国内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系统收藏的空白,是全国乃至世界上专业性收藏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种属最全、数量最多、品质最好的博物馆之一。
有人说,要想了解一座城市,就从她的博物馆开始。
提起大庆,人们往往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蕴藏在这片神奇土地下的石油资源。上古时代的大庆是什么样子?曾经生活着哪些古生物群?这里最早有人类吗?
走进大庆博物馆,您就能了解到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位于高新区文苑街2号的大庆博物馆,于年全面建成后对外开放,是一座集古自然环境、古动物和古人类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展馆建筑面积平方米,展厅面积平方米。馆藏化石10余万件,物种达43种。
年以来,大庆博物馆年均接待市民、中外游客80余万人次。每逢重要节日和纪念日,这里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一些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也会选择在此举办。
走进大庆博物馆,历史感扑面而来。镇馆之宝——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同一个体最大且保存最为完整的真猛犸象化石骨架静静地“站立”在展厅内,默默讲述着这片神奇土地上孕育的“史前文明”。此外,这里还馆藏有中国最完整的狼化石和最后鬣狗化石等。
“大庆博物馆填补了国内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系统收藏的空白,是全国乃至世界上专业性收藏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种属最全、数量最多、品质最好的博物馆之一。”漫步馆内,侧耳倾听、亲眼所见这座博物馆的“全、多、好”,仿佛曾经的古大湖、古动物、古人类就在眼前。
大庆博物馆主要有“东北第四纪自然环境”“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大庆地区古代人类文明”三个陈列区。通过演化历史及化石文物,精彩展示了大庆地区古自然环境变迁史、古动物生息演化史和古人类发展活动史。
“东北第四纪自然环境”陈列区,采用湖泊湿地地下水剖面、湖底隧道景观、地层岩芯标本及多媒体沙盘模型等手法,讲述了远古时期大庆地区地质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陈列区,营造了远古第四纪动植物及人类的生态变化;“大庆地区古代人类文明”陈列区,展示了大庆新石器时期、青铜时期、辽金时期先民所创造的文明,以及清朝以来的驿站文化……三个陈列区走完,如同从万年前归来,尽揽沧桑巨变。
还有人说,一座城市的博物馆,应展示历史,是旧遗产的投影机,更要参与历史创造,做新文化的发生器。
年8月,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15次学术年会在庆召开,国内知名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专家及全国博物馆、科研院所专家近人走进大庆博物馆;“爸爸去哪儿之博物馆奇妙日”“走进博物馆”关爱自闭症儿童等精彩活动在这里举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大庆博物馆不再满足于逛景点,而开始品文化。
大庆博物馆还先后荣获“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这里,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和“珍贵名片”。
来源:大庆日报
文旅大庆
投稿邮箱:daqingwenl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