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其实是没法直接养的,只有通过孕妇自己的调养身心来滋补,来供养胎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养胎有两层含义:第一个是外环境。这个外环境就包括,孩子住在子宫里面,就像住在一个房子里一样,那个房子的温度、湿度,还有光照等等,对胎儿非常重要。比如准妈妈的哭、闹,对胎儿无异于风吹雨打,是很大的噪音,这对胎儿是非常不好的。另外就是饮食的供养,因为胎儿是通过脐带跟母体相连的,妈妈吃什么东西,营养就会通过脐带输给胎儿。这时候准妈妈就需要注意:饮食的营养、滥用药物问题。因为孕妇在怀孕的时候,可能会得病,或者是身体不舒服,会牵扯到用药的问题。一些不适当的药物有可能引发胎盘出现一些炎症,对胎儿的生长非常不利。因此,养胎并不是说养肚子里的小胎儿,是妈妈要给自己养身和养心,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
养身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现在物质充裕,营养方面是不缺少的,妈妈们也都越来越懂得如何为自己调理身体。而养心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
孕妇怎样从精神饮食方面“养胎”呢?
孕妇自述:孕期看了一场灾难片。我特别担心,因为当时我怀孕在5、6个月的时候,看了一场灾难片《》。没有想到的是《》这部电影的画面和音效非常震撼,尽管我拿一个小被子捂住肚子,咱们捂着耳朵都是听不着的,我想宝宝在肚子里也是,但我觉得有点像掩耳盗铃,后来一直很担心宝宝的听力是否因为我看这场电影而受到了影响。后悔极了!这种担忧一直持续到宝宝出生,医生说听力没有问题我才安心下来。
彭鑫博士讲述:
中医对孕妇的精神养胎其具体体现在做法上,强调妇女怀孕以后,要怡养性情,安和气血,多接触美好的事物,培养心灵美,从而陶冶性情,开阔胸襟,使之心旷神怡,对胎儿亦有好的影响。《育婴家秘·胎养以保其真》说:“自妊娠之后,则须行坐端严,性情和悦,常处静室,多听美言,令人诵读诗书,陈说礼乐。”
中医的胎教
中国古代关于胎教的最早记载是从周文王那个时代开始的。周朝。我们都知道周文王的母亲叫太妊,她怀孕的时候就实行了胎教。据《烈女传》记载,太妊除了做到正心正身以外,每天还让乐师给她奏乐,从饮食上也很注意调整。太妊养胎的时候,做到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让心非常安静。周文王出生后,从小就特别聪慧,长大后在德行和治理国家方面的能力都很超群。
从历史上的事实来看,好像养胎不光是要吃得好,妈妈的品行也必须要非常端正。因为一个人好品德的人,心态就好,要是品德不好的人,整天是忐忑不安,心情容易起伏。品德好的人,心态容易平和,一平和气血就流通,心肝脾肺肾就得以养,身体就好了。
读经宝宝,从孕前开始,至于孕中及童蒙(0-6岁),接受以东西方文化精华为内容,集听、感、赏、读为一体,全幅开发之人才种子。此种教育参赞天地,合乎人性,简单易行,成效深远。一个孩子依此胎教和蒙养两三年,其性情的涵养与全脑的开发,将奠定一生无限发展的基础。此教法若能推而广之,将引领家庭教育之革命,成为未来世界教育的主流……
欢迎咨询
胎教辅导师
胎教咨询辅导
读经宝宝(上海)
展示店:金山万达广场(年年底开放)
每月公益学习班:谦益学堂——上海市金山区龙胜东路弄金海岸花园20号室
咨询及报名联系:朱金花
读经宝宝表现:二岁多读书法名帖,3-6岁会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诗经》《老子》《庄子》等25万中英文经典……新生儿性格敦厚朴实,不哭不闹。动作发育超前。爬得早、走得早。见人就笑,人见人爱……我们建立了“上海读经宝宝胎教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