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调养
滋补调养

您现在的位置: 滋补调养介绍_滋补调养注意 > 滋补调养排行 > 正气养生论二十七依时养生顺天时下

正气养生论二十七依时养生顺天时下

发布时间:2021-4-5 12:29:32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论养生气论二

十七依时养生顺天时(下)

二十四节气养生:

古今中外,健康长寿者养生之道千差万别,但有规律的生活是它们的共同点。如果人的生物钟运转与大自然节律合拍,就能实现“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之目的,这也叫做生物钟养生。国际上称生物钟养生为最佳养生法,是自然养生的最高境界。

养生,就是要借天地之力,顺二十四节气之变、应十二时辰之序、随不同体质之象来养五脏六腑、保四肢百骸,做好这些功课,自然身心安康,寿与天齐。

一、立春

立春养好肝,激活身体的自愈潜能

立春养生从养肝着手,此时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肝脏功能又与此密切相关。最好吃些养肝食物,以顺天时。养肝食物中以鸡肝为先,因其味甘而温,与同类食物相比,补血养肝的效果最佳。

但是不能随便胡吃海喝,如酸味的东西就要适可而止,否则肝气过旺会克脾,消化功能欠佳,身体就会吃不消。实在嘴馋嗜酸的,不妨来点甜味食物,把脾气补足,身体自然健壮起来,像红枣、苹果、酸奶、低糖牛奶等都可食用。

养好肝,心情很关键,遇事切忌大动肝火,有利阳气生长。如果肝火暴涨可按摩“太冲”穴。刺激它可疏肝解郁,给肝火降温。

二、雨水

雨水一碗十宝粥,润脾又养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像仓库一样存储吃的所有东西,而胃像运输车,把食物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脾胃健康,身体这机器才灵活运转。无论谁出故障,都让身体缺乏“动力”,动不动就遭受心烦、疲惫、胆小多疑、肠胃不适、消瘦等脾胃虚弱之苦。

当身体出现警报,简易法是食补。粥是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不仅易消化、可滋养脾胃,而且食材多、营养全,若再配上恰当药材,填腹充饥时,还补养身体,一举两得。滋养脾胃首选粥品“十宝粥”:莲子、山药、冬菇、银耳、茯苓、枸杞子、党参、松子仁、葛根、紫米,熬粥时每样取一小匙,一起熬制成粥即可。“十宝粥”几乎满足身体所需,吃时配些蔬菜水果营养更足。

对脾胃功能渐弱的老年人,保脾胃要谨记以下要诀:动为纲、素为常、酒少量、莫愁肠。

三、惊蛰

惊蛰的“蛰”就是藏,养生要保阴潜阳

人体肝阳之气顺应时节继续上升。养生要应阳气升发之势,使身心由内到外舒展畅达。

为了顺应体内阳气升发的特点,调养要注意保阴潜阳。多吃清肝降火食物,像蔬菜、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等食物可满足身体需求,油腻、刺激性食物最好不吃。对体质虚弱、易患感冒的,要把正气补足,这样才能保脏腑安康。如党参黄芪粥可增强体质,让脏腑器官和平相处,而脸色不好、肝肾阴虚的中老年人可食用枸杞大枣粥。

四、春分

阴阳相半的春分,养生更要讲平和

膳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吃鱼、虾、蟹类等寒性食物时,要搭配葱、姜、酒、醋等温性调料;吃大蒜、木瓜等助阳食物,就要搭配蛋类等滋阴之物。阴阳互补,才算吃对了。还要多吃时令菜,像有养阳之效的韭菜,助长生机的豆芽、莴苣、葱、豆苗、蒜苗等。

春分时节,暖冷频繁出现,穿衣要注意“勿极寒,勿太热”,而下肢及脚部一定要包裹得暖暖,最好能微微汗出,才能把冬天潜伏的寒邪统统赶走。

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及小孩,易患感冒或风疹等传染病,更应注意适时添减衣被,不妨多晒太阳,以祛散寒邪。有高血压、心脏病、月经失调、眩晕、失眠等疾病的,除做好饮食调养外,平时还要多做户外活动,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

五、清明

清明节阳气充足,如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与吸收。会引起情绪失调、气血不畅,甚至是旧病复发。外出踏青或归来,为全家老小准备一桌可以养肝的食物,如荠菜、菠菜、银耳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清明处于仲春和季春相接之时,易出现头晕、头疼、耳鸣、失眠、多梦、脸红、眼干等症,除了应对症滋肾阴、清肝火外,应吃些香蕉、橘子等性味清凉食物,而且甜食和热量大的食物也要少吃。

六、谷雨

食补上,香椿价值甚高。谷雨前的香椿嫩而鲜,是食用的最佳时节,起到健胃、理气、止泻、润肤、减肥、提高机体免疫力,紫椿芽为佳。小朋友食用,身体健康地发育成长;老年人食用可保肝、利肺、健脾、补血、舒筋;吃了能健脾开胃、增进食欲,做事更有活力和干劲。不过香椿虽好,也不能过量食用,《食疗本草》“椿芽多食动风”、“令人神昏血气微”的记载。

过谷雨,进入夏天。炎夏来临前,先适当吃些补血、益气功效食物,有助提高身体素质,为安度盛夏打基础。此时正处于气温由中向高的转折期,早晚温差较大,外出要备件衣服,注意保暖,平时也要加强锻炼,减少疾病发生。

七、立夏

立夏时节,“夏”对应五脏的“心”,夏天易心火旺,到这个季节就感觉浑身不适,头痛、失眠、烦躁、坐立不安……其实,学会养“心”安然度夏。

夏天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多,应多吃肉类补充蛋白质。俗话说“大暑老鸭胜补药”,鸭肉性凉,根据中医“热者寒之”的原则,可以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生热者食用。鸭肉最好炖着吃,也可搭配山药、莲藕、冬瓜等食物来煲汤,有益气养阴功效。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之类慢性病患者,要吃些有温补作用的食物。进了冬天,病症才会减轻。

“立夏”养心,除饮食注意外,还要学会开心、生活节奏有规律,上班族,中午尽量午休片刻,让大脑保持清醒状态;也可听听音乐,闭目养神。

八、小满

“未病先防”从小满开始

小满节气,此时雨水多,天气闷热潮湿,人体易受到“湿邪”侵扰,人体的脾又是“喜燥恶湿”,会正气不足,出现脸色发黄、嘴唇发白、腹胀、嗜睡、乏力、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南方人更深受“湿邪”之害。为此,小满养生需注意健脾化湿。

如感到身体轻微不适,应多吃清利湿热、养阴食物,如赤小豆、薏米、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胡萝卜、番茄、西瓜、山药、鲫鱼、草鱼、鸭肉等,只要吃得清淡,就有效。

小满节气之后,天气闷热潮湿,皮肤病也很容易发作,“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也不可少。一是不能贪吃过凉东西,否则极易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二是不能做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伤阴又伤阳。

九、芒种

芒种“清补”最适宜,西洋参茶赛仙丹。

养生强调“清补”,“清补”是适当食用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材,以排出体内湿热,消除夏日酷暑,同时,能调理脾胃功能,为秋冬季进补奠定基础。当大量出汗后,要适量补充果汁,改善体内钾、钠平衡,才能有足够力气去对付酷热的气候,也可熬些苦瓜汤、黄瓜粥、冬瓜茶来祛暑益气、生津止渴。

对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味蕾会逐渐萎缩,嗅觉不如以前灵敏,再加上炎热气候往往会食欲欠佳。要坚持饮食清淡、易消化和定时定量的原则,以维护消化功能。为老年朋友推荐西洋参茶。西洋参是夏季进补的常用之品,性凉味甘,用其泡茶能扶正气、降虚火、生津液、除烦倦,非常适宜酷暑盛夏饮用。脾胃有寒湿阻滞的老年人忌用。

十、夏至

夏至品“三叶茶”,清暑亦养心

人体阳气达到鼎盛,气血上升,要特别注重保养心气,预防中暑。

在夏至来临时,可喝杯清暑养心的三叶茶。所谓“三叶”即常见的荷叶、竹叶、薄荷叶,各取3~5克,泡在一起喝;或任选其中一种(其中荷叶、竹叶取5~10克,薄荷叶取5克即可)单独泡茶喝。

十一、小暑

小暑练三伏,动静要相宜

小暑节气,此时人体阳气最旺。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酷热天气下进行适宜的锻炼,能够提高身体耐热能力,让肌体有充分的力量去适应炎热气候,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

但是对老年人、体质较弱的人来说,一味强调“夏练三伏”,就不太适合了。当环境气温达到33°C时,人在安静的状态下也会出汗,如果此时进行体力活动,出汗量就会大增,而空气湿度高、风速又小,体温调节就会受到限制,有可能引发全身发热、头晕、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

十二、大暑

大暑——瘦身的好时节

首先,一定要补足米饭、蔬菜、水果及肉鱼类食物,把身体正常所需的健康能量都储备齐了,吃进去的汤汤水水才会被运出去,身体才会强健。

激活身体的瘦身大穴。一是脚心中央的涌泉穴,按摩时可以用大拇指指腹来回反复按揉,也可以用木锤子轻轻敲打,经常这样做可以加速身体内水分代谢,时间久了,身体里的多余脂肪也会乖乖地溜掉。

二是小腿肚外侧的丰隆穴,常刺激这里可以起到减少和抑制空腹感的作用,当然最好在饭前按摩,看到皮肤自然变红就是标准,但是要记住只有坚持不懈,才能看到真正的效果。

十三、立秋

立秋吃得暖和点,赛过活神仙

立秋意味着秋季的开始,但是立秋后的一段时间气温依然较高,空气湿度也很大,不但感觉不到秋凉和秋燥,反而给人一种闷热潮湿的感觉。

饮食方面,提倡“清补”,以温食为主,做到“温暖,不大饱”,鸭、鸡、猪、鱼肉、豆制品、瓜类蔬菜和水果都可以吃,还可以喝些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这些食物可以清热降暑,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还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进补打好基础。

为补脾健胃,按摩足三里。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补脾健胃,增强免疫功能。

十四、处暑

处暑防秋乏,每天多睡1小时

秋高气爽,身体感觉比较舒服,但是很多人会觉得疲乏无力、精神困倦,这就是常说的“秋乏”。这是因为在炎热夏季人体消耗了过多能量,失了“老本”,而进入秋季后,体内代谢要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身体一下子不能适应,那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会出现,“秋乏”也就在所难免。

夏天昼长夜短,天气闷热,人们往往习惯晚睡,但是处暑后温度转凉,要尽快养成早早卧床休息的习惯,尽量争取晚上10点前睡着,只要每天睡眠时间比平时增加1个小时就好。吃点碱性东西来消除疲倦感,番茄、茄子、土豆、葡萄和梨等蔬果类食物都可以帮助身体克服疲倦。另外,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食物,比如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及酒等,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加重秋燥对人身体的危害。

十五、白露

白露防秋燥,枸杞菊花茶保全家健康

白露节气天干雨少,人体易遭受燥邪,出现口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养生一定要注意防秋燥。

干燥季节,首要做的是补水,每天至少要补充毫升,尤其是因为气候干燥引起便秘时,更应补足水分,因为多喝水可以刺激肠的蠕动并软化大便。除了多喝白开水外,还要多饮茶,枸杞菊花茶就是一道值得推荐的生津润燥的茶品。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有滋阴、润肺、生津、补肾、益气的作用,而产自宁夏的颗粒小、红亮亮的枸杞子润燥的功效最佳。对于现代人来说,平时吃适量枸杞子还能增强身体免疫力、抗疲劳和降血压,也有助于保肝、降血糖、降低胆固醇。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这时不妨吃点梨、蜂蜜、胡萝卜、莲藕、黑木耳、甘蔗、乳品和蛋类等可以祛秋燥的食物。

十六、秋分

秋分提防传染病,痛苦不再来

秋分时节。“一场秋雨一场寒”,人们外出极易引起伤风感冒、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及呼吸道传染病。

尽量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室内活动时,要勤开窗、保持空气湿润。烹制食物也要新鲜的,要多吃豆腐、梨、银耳、芝麻、百合、莲藕、蜂蜜、苦瓜这些润肺食物。女性更要喝些滋润肺腑的汤水,如莲子百合银耳汤、木瓜炖雪耳等,身体润泽了,美丽才会永存。喜欢吃辛辣食物的朋友,要节制以免助燥伤阴,加重内热。

十七、寒露

寒露,不可轻视“精神感冒”

寒露节气给人凄凉之感,情绪管理不好的人极易患上抑郁症。

季节性心理疾病,秋季气温降低,万物肃杀,精神状态易疲乏,因秋季是抑郁症的多发期。当阳光强度降低时,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会减少,使细胞兴奋性降低,人会处于抑郁状态,表现出情绪低沉,总感觉疲惫。

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虾、肉类和禽蛋等,与香蕉、南瓜子或葵瓜子等让人快乐的食物为伴;也可以备些绿茶、咖啡、巧克力等富含苯乙胺和咖啡因的食物;

十八、霜降

霜降喝白果萝卜粥,全家都健康的真谛

每年的霜降时节,熬一锅香喷喷的白果萝卜粥喝,最有利于家人健康。

白果具有敛肺定喘、燥湿止带、镇咳解毒等功效,老年人喝了,可以止咳治哮喘;女人喝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人肌肤红润、精神焕发;小宝宝食积、胃口不开时,用长长的白萝卜给孩子熬粥喝,可以助消化、通大便。不过白果有微毒,不宜多吃,每次吃7~10个即可。

霜降时节天气闷热、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衣物和食物都容易返潮,为了避免湿邪的侵袭,被子、衣服一定要勤晾晒,发潮的衣物不能穿,以免引起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起居也要避免着凉,最好提早备几件秋装,并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

十九、立冬

立冬温补,羊肉是重中之重

立冬节气,之后天气渐冷,为了让身体热乎起来,食物的力量不可忽视。在各种御寒食物中,羊肉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吃羊肉学问很多,一定要将羊肉炖得熟烂,吃起来才会鲜嫩,易消化。若是心急,生羊肉中的某些物质不易被胃肠消化吸收,食后反倒会引起四肢乏力。炖羊肉的时候,配上同气相求的中药或食物,滋补效果更佳,像当归羊肉汤、枸杞羊肉汤、黄芪羊肉汤、羊肉萝卜汤、羊肉豆腐汤、猪蹄羊肉汤等是滋补“大药”。

立冬还应“早睡晚起”,早睡以保人体阳气,晚起以养人体阴气。保暖避寒也是一个重点,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背部的保暖。中医认为,背为阳腹为阴,后背有好多穴位,如果寒风吹后背,对整个身体都不好。

二十、小雪

饭桌多点“黑”,安度小雪有屏障

而“冬天主肾”,正是保护肾脏的好时节,因此,多吃黑色食物顺天时而保健康,典型的黑色食物是黑五类,包括黑枣、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不要小看这几种食物,它们是养肾的,不仅补养肾气,还抵抗寒冷,且润肺生津。

想肾精充盛、肾气健旺,除了多吃黑色食物,揉丹田、按肾俞也很管用。揉丹田的方法是将手搓热,用右手中间三指在该穴位旋转按摩50~60次。按肾俞,可将两手搓热,用手掌上下来回按摩肾俞穴50~60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两种方法,依次而行,早晚各一次,必然见效。

二十一、大雪

大雪是进补大好时节。要多吃温补助阳、补肾壮骨的食物,是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维生素需求,在炖鸡、煮粥时放点绿豆、红小豆、枸杞子、百合,滋补保健的效果更佳。如六味地黄丸能够补肾健脑、防疲劳。有月经不调、痛经的女性,建议服用乌鸡白凤丸。

起居要强调安逸,才能精神、身体休息,调节情绪、消除疲劳、恢复体能,使精神充足、增进健康。睡觉时最好消除疲劳,让身体各个器官得到休息。如穿厚衣服睡觉,衣服对肌肉的压迫和摩擦会影响血液循环,减少体表热量,即使盖上较厚的被子,也会感到寒冷,而且还会妨碍皮肤的正常“呼吸”和汗液蒸发。

二十二、冬至

冬至进补正当时,滋补膏药解你愁

冬至一年中阴气最旺的季节。此时养生保健须注意阴阳平衡。

阴虚者可以用沙参、麦冬、天冬、生地、石斛等中药做成膏滋药;阳虚者可以用仙灵脾、补骨脂、仙茅、巴戟天等中药做成膏滋药;气虚者可以选党参、茯苓、黄芪、山药等中药做成膏滋药;血虚者可以选熟地、阿胶、当归等做成膏滋药。冬季服用滋补膏最好从冬至起连续服用,服用时,取一汤匙补膏,放在杯中开水冲服。

二十三、小寒

小寒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经过春、夏、秋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有所偏衰,冬令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

食补根据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以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还能让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像羊肉、狗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和海虾等食物以温补为宜,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何首乌、枸杞子、当归等都是常用补药。

天气寒冷时,关节痛、颈椎病、心脑血管疾病容易发作,保暖是第一要务,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加倍呵护。

二十四、大寒

大寒喝碗腊八粥,全年“运”“气”有保障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尾,也是冬季即将结束的预告,虽说大寒是一年之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但却是全年“运”、“气”循环变化的开始,做好大寒时节养生保健非常重要。

大寒时节,熬煮一锅香气美味的腊八粥,配料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而配,能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气”。粳米、糯米、黑米、红米,红小豆、黄豆、绿豆、黑豆、芸豆、花生、莲子、百合、桂圆、红枣、枸杞子、山药、山楂等食材,最好还是用五谷、红枣、桂圆之类食物来熬粥,这些食物属于植物种子,种子又是植物一生精华,蕴藏着旺盛的生命力。

大寒时节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养生要着眼于“藏”。人们在此期间应早睡晚起,不要扰动阳气,把神藏于内不露于外。

文章看完点个赞再走呗!

刘颐生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uangguoji.com/zbph/1142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