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调养
滋补调养

您现在的位置: 滋补调养介绍_滋补调养注意 > 滋补调养排行 > 中医辨治脱发症验方及临床验案汇集

中医辨治脱发症验方及临床验案汇集

发布时间:2020-8-7 21:04:00   点击数:
白癜风怎样防治 http://m.39.net/pf/a_6489068.html

这几天有点扎心,第一批90后被大数据导出已经开始脱发了,刚刚公布的《拯救脱发趣味白皮书》中的一组数据则让人大吃一惊:在阿里零售平台购买植发、护发产品的消费者中,90后以36.1%的占比,即将赶超38.5%占比的80后,成为拥有脱发烦恼的主力军。

秃发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着年轻一代,当我们还在感叹青春短暂的时候,秃发已经让90后显现出中年人的样子。

一年短短一个秋,不植不罢休,在阿里零售平台上,对植发、护发产品的搜索热度,在一年中会呈现规律性变化趋势:每年3月份将出现全年中第一个小高潮,接着从8月份开始,“脱发”一词的搜索热度就会出现明显上涨趋势,一直持续到11月份——看来掉头发也分季节性。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脱发”的搜索热度较年初1月份相比已大涨近40%。

1

一年四季,秋季脱发尤其多

“秋天到,头发掉”,秋天一到,不少人又开始打响“发际线保卫战”。

早上起来梳头,发现地上掉了一堆头发,就连枕头上也都是头发……相信不少女性都出现过这种情况。秋季是一年里掉发最严重的季节,每天掉发数量在50-根都是正常的。

秋季脱发严重一方面是由于天气干燥所致,水分不能得到及时补充,皮脂腺分泌减少。人的皮脂腺分泌夏天比较旺盛,所以毛发比较滋润,而秋天头皮容易干燥,毛发容易变脆、干枯、折断,最终脱落。

和其他季节相比,秋季会更易掉发。另一方面正如秋季树叶开始凋零一样,人的头发在这个时候也进入了休整期,然后衰老,最后开始大量掉落,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

其实古人就有过这种体会,就像《孟子·梁惠王上》里用来表示视力好所描述的那样:“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这里用“秋毫”来表示事物的微小,足以可见在秋天脱落后新长上来的毛发较之其他季节的毛发是极细极小的,而比起粗旧的头发,这些细小的绒毛更加具备御寒之力。

同时,按照生物进化学“适者生存”的理论来讲,人类的头发在秋季时就应该完成休止和退化的发展进程,以便于在冬季重新长出这些细小的绒毛用来达到保暖的效果。

2

什么才称之为脱发

我们一般说的脱发为脂溢性脱发

脂溢性脱发诊断标准:

①头发稀疏甚至秃顶;

②头发虽无明显稀疏,但近期脱落明显,自觉头发较前明显减少;

③近期没有与脱发相关的其他疾病;

④头皮屑增加;

⑤头发发亮,头皮油脂明显;

⑥头皮痰痒。

凡符合前2条,具备第3条,再加上后3条中2条以上者方可诊断为脂溢性脱发。

3

润肺补肾能固发

中医认为,脱发的病因与肝肾密切相关,若肝肾两虚、气血不足,全身的血液循环就“疲软”,无力将营养物质输送到人体直立的最高处“头顶”,头上毛囊得不到滋养,渐渐萎缩,就会引起脱发。

而秋季出现季节性脱发,却不只是肾的问题,它还关系到肺。肺主皮毛,与人的皮肤、毛发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一旦肺气虚则卫外不足,导致毛发不固。这时若不注意保养损伤了肺气,或是盲目用药,都可引起明显脱发。

此外,秋令属金,与五脏中的肺相对应,因此秋燥特别容易犯肺。秋燥易耗伤人体的阴血,导致肌肤毛发失去滋养,出现血虚风燥而发脱。因此,出现秋季脱发时,润肺才是重中之重。

入秋后,如果您感觉头发明显比平时掉得多,而且持续时间长,不妨通过润肺来逐渐改善症状。

首先,要控制食用辛辣食物,以达到滋阴、润肺、防燥的目的。多食用梨、百合、藕、荸荠、银耳等润肺养阴的食品。

其次,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想要头发在秋季“毫发不伤”,还应该多补充优质蛋白,牛肉、鱼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再次,建议中药代茶饮,如麦冬、百合、枸杞一起沸水冲泡后喝。如果掉发严重的话,医院诊治。

4

发益多梳气宜练

《养生余录》

真人曰∶栉发去风明目,不死之道也。

又曰∶头发梳百度,不可轻以沐。

陶隐居云∶饱则沐浴饥则梳,梳多浴少益心目。

故道家晨梳常一百二十为数,沐浴或月一度而已。

真人曰∶发宜多栉,手宜在面。齿宜数叩,津宜常咽,气以精炼。

此五者,所谓子欲不朽修昆仑耳。

(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中“养生余录”一书专篇记载“栉发”,古人对梳头的益处多有记载。《诸病源候论》中亦言:“千过梳发,头不白。”宋代苏东坡曾说:“梳头百余梳,散头卧,熟寝至明。”

明代沈仕在《摄生要录》中引用安乐诗云:“发是血之余,一日一次,梳通血脉,散风湿。”“每日清晨梳千下,则因发祛风,容颜悦泽。”可见,从古时起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梳头的养生保健价值。

头发应该经常梳。梳头不仅仅是理顺头发,而且能促进头部络脉的微循环(中医也讲微循环,就是络脉中的气血循环),可以驱散头部的风热。

头为巅顶,惟风可到,所以头上风邪会比较多;头为诸阳之会,又容易产生热,所以头上往往多风热,令人头脑昏昏,思维不敏捷,或影响头发,甚至使人头晕、头痛。在头部驱风散热的简单的方法就是梳头。

古人头发是很长的,得经常梳;现在男士的头发短了,有人理个平头,往往就不梳了,其实即使是短发,梳梳也是有好处的。

5

古人对梳子的选择

古人对梳子的材质也大有讲究,金、银、玉石、象牙、犀角、玳瑁,以及各种名贵木材都可以做梳子,功效各有不同。《本草纲目》中推荐了有清热凉血解毒功效的黄杨木梳。过去宫廷贵妇常用天然犀牛角制成的“犀梳”梳头和做装饰,犀角清热解毒,善清血热,可以治疗热病头痛,火炽神昏,是珍贵的药材,十分难得。

牛角是一味中药

据《本草纲目》载:“牛角,酸咸、清凉、无毒”。牦牛角磨粉可直接入药,故牛角也是是一味中药,具有凉血熄风、镇静安神作用,亦可镇痛,治疗头痛、热毒,还能祛屑护发,常疏刺激百会、四神聪、上星等头部穴位,有安神助眠之效。

牛角梳材料有犀牛角、水牛角、黄牛角、牦牛角等。推荐使用藏地上好牦牛角,温润如玉,去垢而不挂发,手感好,不起静电。牛角梳质地坚实、不易弯裂、不伤皮肤,不伤头发,有很好的护发效果。以牦牛角制梳,高频次梳头,可做脱发、黄发、掉发、断发的辅助物理治疗作用。

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每天清晨用角梳梳头数次,疏通头面三阳经,使人精神焕发,气足神定;晚上用角梳按摩头部,使人放松一天的紧张和疲劳情绪。为此,有人主张“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后梳一回,中午休息后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两分钟梳60-次为宜。

只要你持之以恒地梳头,就会感到头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发变黑,食欲增加。由此可见,勤梳头的确是一种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经济的长寿保健方法。

角梳尤其适合现代人,缓解身心压力,方便携带,简便实用,且是多功能按摩仪,用角梳背部可刮摩全身经络,亦可按揉头面腹背等多个穴位,堪称口袋里的养生神器。

6

秋季防脱发中医有妙法

中医认为秋燥易耗伤人体的阴血正气,导致肌肤毛发失养,出现血虚风燥落发。治疗常用的中成药有养血生发胶囊、斑秃丸、知柏地黄丸等;古代的经方有七宝美髯丸、生发饮、当归饮子、八珍汤等,以及民间的单方。

内服方七宝美髯丸(何首乌、牛膝、补骨脂、茯苓、菟丝子、当归、枸杞子)可补益肝肾,治疗腰酸肢软,须发早白容易脱落。早晚各服9克,温开水或米汤送下。

生发饮(生熟地黄、当归、侧柏叶、黑芝麻、旱莲草、首乌)可滋补肝肾,乌须生发。汤药煎水服用,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当归饮子(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防风、何首乌、黄芪、甘草)可养血润燥,去风止痒,治疗血虚所致的皮肤瘙痒和毛发脱落。汤药煎水服用,每日一剂,日服两次。

外洗方

新鲜木槿花克,煎水洗发,每周两次。适用于毛发干枯脱落,头屑较多者。有生发去头皮屑止痒的功效。

侧柏叶克,煎水洗发,每周两次。可防治各种脱发,有养血生发,润燥去屑的功效。

芝麻梗克,煎水洗发,每周两次。可防治白发、毛发枯黄、脱发,有养发生发,润发乌发的功效。

外用生发剂

侧柏叶酊:侧柏叶、骨碎补各15克,加入75%酒精毫升,浸泡一周备用,用时每天早晚各一次涂脱发区。适用于各种脱发,有生发止痒、去屑润燥的作用。

补骨脂酊:补骨脂20克、川椒10克,加入75%酒精毫升,浸泡一周备用,用时每天早晚各一次涂脱发区。适用于各种脱发,尤其对斑秃更有效,有刺激头发生长的作用。

7

脂溢性脱发生发搽剂

四白生发搽剂治疗:白藓皮、女贞子、侧柏叶、生山楂、猪苓、蔓荆子、益母草各g,白芥子g,白芨、白芷各g,透骨草、辛夷各g。以上药物粗粉碎,加入75%医用酒精0ml,浸泡2周后过滤药液,再分装备用。

使用方法:每日2次外涂于局部,并揉搓头皮2分钟,3个月为1疗程。

脂溢性脱发病因仍不明了。病人多脑力劳动,睡眠不足。局部症状特点:脱发、出油痉痒、头屑。作为外治法,应采用祛屑、止痒、脱脂、生发的治疗原则。

所选药物白芥子外用可作为发泡剂刺激头皮,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白芷、白芨、白藓皮祛风除屑燥湿止痒;益母草、生山楂活血化疲降脂;女贞子、侧柏叶、猪苓、透骨草、蔓荆子、辛夷等有不同程度生发作用。另外,配剂本身也有脱脂止痒的功效。本药味清香,颜色不显,对皮肤刺激不重,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经方辨治脱发五则-吴沛田

1.气血双虚薯蓣丸治验

黄某,男,42岁,教师,年12月初诊。主诉脱发3个月,因新学年开学,忙碌焦虑,纳差失眠,致头晕乏力,精神疲惫,心悸腰酸,面色无华,眼周色黑,大便不成形,晨起见枕巾上头发一片。诊时见发际周边少许毛发,舌苔薄白,脉沉细。脉证合参,属心血耗伤,损及肝肾,发失所养。治宜滋肾补肝,益气养血,安神定心。拟薯蓣丸加味:山药30g,干地黄15g,白芍15g,白术20g,云苓12g,党参12g,柴胡10g,桔梗15g,麦冬15g,防风9g,大枣5枚,桂枝8g,神曲9g,当归12g,甘草8g,女贞子15g,制首乌15g,旱莲草15g,阿胶(烊化)9g。服7剂体力渐增,头晕心悸减轻,夜能入睡3~5小时。继用上方加合欢皮20g,连服2个月,面色红润,食欲增,头发已渐长,再进上方3个月,全头黑发覆盖约1cm长,稍夹有白发。继用二至丸调理,1年后发黑如旧。

该案患者因劳累过度,脾肾俱伤,日久气血双亏,不能上荣而致脱发。《金匮要略》云:“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方主之。”该方扶正从气血阴阳入手,故用山药健脾,配四君使脾胃得以健运,则气血阴阳化生有源,复有四物养血,桂枝行阳,防风运脾,神曲开郁,柴胡升少阳之气,桔梗开提肺气,大枣、白芍、阿胶、麦冬补其肺胃。全方散诸风邪,补诸不足,滋诸枯槁,调诸营卫,故能气血足而发生。

2.脾肾阳虚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验

陈某,男,47岁,农民,0年4月初诊。自诉全秃近2个月,因家事忙碌且情志变动较剧,1个月间全头乌发已不见,只有发际周边少许毳毛,腰膝酸软,四肢不温,自汗恶风,喜暖畏寒,气短乏力,纳差便溏,舌苔薄白,舌淡胖,脉沉而无力。诊为脾肾阳虚,阳虚及阴,发失所养。拟健脾益气、温经通阳,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20g,白芍15g,桂枝9g,生姜3片,大枣4枚,干姜6g,郁金15g,党参15g,云苓20g,杜仲15g,菟丝子12g,甘草8g。服7剂四肢转温,恶风减轻,再进10剂,大便成形,畏寒消失。继服上方2个月,精神体力增加,面色红润,头发渐生。再以肾气丸调理月余,痊愈,追访2年,无复发。

头为诸阳之会,《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患者因家事久伤阳气,虚且郁,阳气不能上承,发失所养,故快速脱落。今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益气、温阳、通经络、行血脉、和营卫、祛风寒,其治疗特色在“治血先治气,气行则血行”,如尤在泾所说:“黄芪桂枝五物汤和营之滞,助卫之行,……”药后阳气通畅,阴血得养,所脱之发即能渐生如故。

3.湿痰内阻半夏厚朴汤治验

蔡某,女,36岁,商人,0年7月初诊。不明原因脱发近3个月,洗发时可捞头发一团,晨起枕头上可见散在脱发,颇以为苦。刻诊:体态较胖,面色少华,腹胀呕恶,头目眩晕,食欲不振,口淡不渴,大便不爽,月经先后无定期,白带清稀而多。舌淡体胖,脉弦滑。辨证为痰湿内阻、气血失调,以半夏厚朴汤加味:半夏15g,厚朴12g,云苓20g,生姜4片,苏叶6g,槟榔15g,青陈皮各8g,川芎15g,大黄5g,胆星9g,土茯苓60g。服5剂大便通畅,饮食增加,腹胀减轻,继服上方10剂,诸症减轻,精神好转,效不更方,再服1个月后,头发渐生,洗头时已少见脱发。3个月后痊愈,再以逍遥丸调理月余,2年后追访未见再发。

患者体态偏胖,素为痰湿之体,加之工作繁忙,思虑过度,伤及心脾,久涉肝肾,气机失调,痰湿胶结,新血不生,发失所养。患者经商,七情郁气为主,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健脾行痰,苏叶芳香,宣通气郁,俾气舒痰去,新血自能渐旺,发为血之余,故能得养而生。

4.肝脾不和小柴胡汤治验

骆某,男,33岁,3年4月初诊。自诉常因工作诸因急躁失眠,继而脱发。近1个月来顶秃明显,伴头晕乏力,胁胀少食,大便溏泄或秘结,心烦口苦,易感冒,时有呕恶。舌苔薄白,舌质淡胖有齿痕,脉弦缓。证属少阳枢机不利、肝脾失调,治宜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2g,黄芩12g,党参15g,半夏12g,甘草8g,桑椹15g,女贞子15g,香附12g,郁金10g,云苓20g,生姜3片,大枣5枚,百合30g,陈皮9g。7剂,每日1剂,药后头晕心烦减轻,能眠3~4小时,续用前方15剂,大便每日1行,睡眠达5~6小时,顶秃处已有灰褐色毛发生出,上方去百合,再服药至8月10日来诊,脱发处已被黑发覆盖,超过约1cm,告愈。

本例除主症脱发外,心烦不宁,胁胀口苦,易急躁是重要指征。与《伤寒论》小柴胡汤所论病机合拍,且仲景明示“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少阳之气游行三焦,司一身气机之升降。今枢机不利,血弱气怯,化源不足,邪气因入,营卫不和,虚火游于上,发失所养,故见顶秃,用小柴胡汤升清降浊,通调经腑,和其表里以转枢机,加女贞、桑椹、因肝肾同源而益肾,入云苓、郁金、香附调肝脾而推陈致新,药证相符,切中病机,即能取效。

5.瘀血停滞桂枝茯苓丸治验

曾某,女,40岁,年11月初诊。长期工作忙碌,斑秃2月余。刻下面色晦暗,肌肤乏润,少腹疼痛时作,月经4个月未至,妇检排除受孕。口干不欲饮,胁痛隐隐,大便不畅,烦躁易怒,失眠健忘,舌边瘀斑,脉沉涩。证属瘀血内停、肝肾俱虚,治宜活血化瘀,兼调肝肾。方选金匮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8g,云苓20g,丹皮15g,桃仁12g,白芍15g,赤芍30g,鸡血藤20g,川芎15g,红花9g,女贞子15g,制首乌15g。服7剂,少腹疼痛减轻,大便通畅,加百合30g,继服15剂,诸症减轻多半,脱发减轻,仅洗头时稍有脱发。上方继服2个月后,诸症消失,精神好转,睡眠每晚6~7小时。再以上方调理月余,告愈,并以逍遥丸、六味地黄丸巩固之。

患者常年奔波在外,生活无序,竞争激烈,心脾先虚,波及肝肾,久病入血,血气失和,脉络不通,上不荣面,发失所养,外不荣肌肤,面色晦暗,肌肤欠润。该方温通血脉,益心健脾,消瘀破结;再加补益肝肾之药,共奏活血化瘀,养血荣发之功!

郭某,男,31岁,病历号。

年12月4日初诊:脱发已有四五年,近一二年脱发更甚,时而头晕,易疲乏。于七八年前,因腰扭伤患腰肌劳损,两膝患风湿性关节炎,阴雨天感觉沉重。性情急躁,易汗出,饮食正常,二便一般,舌质胖,苔薄白,脉细弦。营卫不和,表气不固,风湿常客于关节,致肤失和,毛发脱落,时而头晕。自不外气冲夹湿上犯征象,为和营卫以祛风湿为治。

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苍术四钱,茯苓四钱,炙甘草二钱,川附子三钱。三付。

按:脱发,治以调和营卫,散寒祛湿,用桂枝汤合真武汤。

梁某,女,32岁,病历号。

年12月4日初诊:脱发已有七八年,既往曾患胃炎、肺结核。现有风湿性关节炎,阴雨天全身关节均感酸痛,口干欲饮水,易疲乏,劳则头痛,食、眠、二便正常,月经正常,舌苔白薄腻,脉弦细。风邪湿气久舍不去,皮肤营养失调导致发落,为祛风湿以固卫气,进行观察。

生黄芪六钱,茯苓四钱,木防己三钱,生石膏一两半,苍术三钱,桂枝二钱,生姜二钱,大枣三枚,炙甘草二钱。三付。

12月14日复诊:药后未显不适,上方加党参三钱,当归三钱。三付。

按:此为脱发风湿说,用桂枝加黄芪合木防己汤治之。药材防己的品种较为复杂,使用地区较为广泛的有两种: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药材又名木防己;防己科植物粉防已,药材又名汉防己。青风藤的根在河南、四川又作防己药用。

脱发只是身体健康问题的一个外在反映,内在病因多种多样,切勿不加辨证照方用药。

另外,想留住头发的,记得每天早点休息,无论是什么病因导致的脱发,做到不熬夜都是有益无害的。

李孔定:中医治理脱发的“生发方”

生发方(脱发方)

沙参30g,白术30g,茯苓30g

泽泻12g,赤芍30g,青皮12g

黄柏15g,黄精30g,制首乌30g

绞股蓝30g,侧柏叶30g,川芎12g

主治:青壮年头发油腻,脱发不绝,将成早秃者。

方解:本病由脾湿肺虚而成。湿伤脾气,不能散精于肺,肺虚失其治节之能,则油脂外溢,浸渍毛发,其根不固,易于脱落。

故制方以茯苓、白术、泽泻、青皮燥湿利湿;沙参、黄精、绞股蓝补肺益气;赤芍、川芎活血布精;黄柏、侧柏固精制溢;佐制首乌补血,助其新发再生也。本病虚实并见,湿燥俱存,但其病理之根源则为脾虚湿滞,肺燥血瘀皆其标也。

加减:

苔薄少津舌红者,去白术加山药、知母;

大便燥结者,去青皮加枳实、生女贞子;

气虚多汗者加干桑叶、黄芪;

若头发干燥而脱发者,则系肝肾阴血亏虚而致,又须去茯术泽泻之类,酌用熟地、枸杞、桑葚、女贞子、旱莲草等以滋阴补血,但活血之药仍不可少,可以三七、鸡血藤易川芎之辛燥。

禁忌:忌食肥甘厚味,并忌吸烟喝酒,勿饮浓茶。

方歌:

生发汤中绞术苓,芍芎二柏泽黄精。

青皮何首沙参人,早秃先期此剂珍。

学术传人记案

一:

刘某,男,38岁,年9月7日初诊。

近半年来出现脱发,且日渐加重,梳头及洗发时大量脱落,头顶及双侧颞部头发稀疏斑白。平素大便秘结,数日一行,下肢畏寒不温;长期酗酒,每日0.5—1千克;嗜烟,每日1—2包。舌暗淡,苔薄白,脉沉细涩。“发为血之余”,恣嗜烟酒,损伤脾肾,气血生化之源,精血不充,不能上荣于发,故发脱不生。

拟补肾健脾之法,以生发汤加减,药用

党参30g,白术30g,黄芪50g

生女贞子30g,淫羊藿12g,仙茅15g

熟地30g,制首乌30g,枸杞30g

旱莲草30g,侧柏叶30g,神曲30g

川芎30g

嘱节戒烟酒,煎服16剂。一月后复诊,白发已大部转黑,未再脱发,原脱发处已长出新发,大便通畅,前方去女贞子柔润,加茯苓甘淡健脾以助运化,续服20余剂,发黑浓如初。

(谭亚萍整理)

二:

黄某,女,18岁,年2月23日初诊。

诉近一年来头发脱落,以致发稀可见头皮,服多种中成药及外擦“”生发水均无效,症见头发枯黄,发根油腻有鳞屑,头皮瘙痒,眠差,时有头痛,月经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此属精血不足,湿热浸淫发根,治宜滋养精血,活血燥湿为法,以生发汤加减:

党参30g,白术30g,土茯苓30g

黄柏30g,泽泻15g,知母30g

川芎15g,制首乌30g,桑葚30g

熟地30g,侧柏叶30g,青皮12g

煎服8剂,并嘱每日用淡盐水洗头1次。半月后复诊,脱发已减,发质微觉油腻,已无鳞屑、瘙痒、眠佳。守方服药2月,脱发停止,新生之发黑郁如常。

(李正荣整理)

三:

何某男,27岁。

一月前出现多个圆形脱发,以头之右侧为甚。脱斑大者约4cm×4cm,小者约1cm×1cm,脱发面积逐渐增大,脱发处无不适,自购生发药水外搽无效。于年10月19日求治于父。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精神不振,食欲欠佳,每餐约进食2两米饭,时感脘胀不适,睡眠差,二便如常,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关尺俱弱。

证属脾肾气阴两虚,发失濡养,治宜健脾滋肾,活血濡窍,方用生发汤加减:

党参30g,茯苓15g,白术30g

泽泻12g,神曲30g,橘核30g

枸杞30g,制首乌30g,女贞子(蜜炒)30g

旱莲草30g,绞股蓝30g,川芎15g

水煎服,2日1剂。

同时嘱患者用鲜生姜切片,外擦患处至头皮潮红,每日2次。3剂后,头顶脱发处已有少许细绒头发长出,纳增,夜眠转佳。继服6剂,大部分脱发处已生新发,唯后头部新发生长稀少,方中加羌活12g以引经,续服十余剂,各部之发均已勃然而生。

(李正己整理)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李孔定医学三书》,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脱发治疗经验方:通窍活血汤,五苓散,乌须生发饮

应用“通窍活血汤”治疗脱发效验

作者/张鸣九

病例介绍

叶╳╳,男性,已婚,42岁,江苏人,本院饮食部炊事员。

年3月初旬,自觉头皮奇痒,多糠状碎屑,用手搔抓,头发纷纷脱落,发展为成块成片脱去,不复再生。医院皮肤科门诊治疗,给药水洗擦及内服药,相继并注射维生素B12,理疗一疗程亦无效。后请该院中医科诊治认为精血不足所致,服参茸丸、桑椹膏等,症状亦无改变,满头除两鬓尚存少许外,几乎落尽,于7月9日,来我院医治。

既往,有胃脘痛,劳累后或饮食不当便发作,甚则呕吐食物或酸水,睡眠一般,二便如常,别无所苦。患者个性急躁,不爱多说话,除吸香烟外,别无其他嗜好,否认有冶游史。

检查:两鬓部有稀疏头发,色泽欠润,额顶枕部光秃,只剩细短灰白色毫毛,无癣块发现,亦无阳性体征。脉象沉涩,重按稍弦,舌质暗淡,罩有薄白苔。

脉证合参为气郁血瘀之象,乃思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书,载有“通窍活血汤”,能治脱发,不妨应用试治。唯此方中麝香一味,药缺价高,思索再三,乃改用白芷代之,其余均按原方分量不变,处方如下:

赤芍一钱,川芎一钱,单桃仁研泥三钱,红花三钱,老葱切碎三根,鲜姜三钱,红枣去核七个,香白芷后下一钱,黄酒半斤,将上药煎后,加酒汁煎沸,每晚睡前服用,先服3剂。

7月16日复诊,自诉:每剂遵医嘱服下后,觉头皮发热,能持续3小时之久,夜眠深熟,白天精神很好,3剂服完,落发停止,头屑减少,乃按原方原量再服7剂,每剂服下,均有以往的感觉,落发之处,新发重生,色泽黑润,比病前之发更稠密,随访观察,半年来已巩固而无脱落。

体会

查通窍活血汤条下载:“伤寒瘟病后头发脱落,各医书皆言伤血,不知皮里内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亦是血瘀,用药三付,发不脱,十剂必长新发。”

我初读是书,对本方可治脱发症,存在怀疑,认为脱发是皮肤病,应该用外用药,才能对症治疗,而王氏用通窍活血汤,以促进新陈代谢机能,是否能符合理想?

另有一点,此方是治伤寒瘟病后头发脱落,而本患者并未生过伤寒大病,居然头发成片堕落,是否此方亦能适应?

再三思索,王氏所以创立此方,盖根据中医所谓“发为血之余”,血液瘀滞,发根失其营养,所以发痒脱落,倘血液流通,毛窍开放,可能恢复人体机能,除旧布新。况是方为活血通气之药,并借酒性上行,葱姜发散之力,可以上达巅顶,以润肌肤,虽未得麝香之通窍,但白芷亦能芳香宣窍,润泽肌肤,去头面皮肤风,古人用治头痛及面脂,以此代之,功同而价廉,故大胆试治,不料竟能达到要求,从此更认识到古人理论和药物疗效,确实信而有征,笔者虽治一例,缺少经验,愿把粗浅心得,供之同好,作进一步研究。

本文承蒙江苏省中医研究所袁正刚医师提供宝贵意见,特此致谢。

本文摘自江苏中医年第3期。作者/张鸣九

脱发方

作者/王军

1.一老友来拜年,说去年得一偏方治脱发神效,其已愈。今特公开,以求同道验证:鲜柏树叶一大把,捣碎入乙醇浸泡十余日后外涂患处,一日3次。余用此加生姜共捣依法治疗一方姓和一祝姓脱发患者,均获佳效。

三先生评:侧柏叶有生发乌发之功。

2.斑秃小单方:补骨脂、威灵仙等份,共为细末,生姜块蘸之擦患处,以红热为度。曾治一妇,如法而愈。民间有单用生姜擦拭治斑秃之法。

三先生评:补骨脂外用有杀虫之功,威灵仙有通经祛风之力,合用助生姜改善局部血运,温通祛风杀虫,斑秃可治,新发易生。

3.斑秃

李某,男,24岁。武汉上大学时,顶部一小点斑秃,毕业后上班,发展到四五个,用活血生发胶囊及中药治疗,不效,余用一单方治之,竟愈。方如下:茯苓为末,每日3次,每次20g,白开水冲服。

凤翅按:单味茯苓治斑秃,岳美中先生也推崇此法,意为斑秃乃发囊有水湿浸渍,如草木根处多水,故使凋零而然,茯苓利水,祛除病因,故可以治疗斑秃。

三先生评:也曾用茯苓一味为末口服,治疗脂溢性脱发多例,疗效肯定,但服用时间要长一些方可见效,多需一二个月。

本文摘自《杏林求效——杏林一翁临证经验集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我用五苓散治脱发

作者/彭静山

脱发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用五苓散往往收功。秃处先生细发,由淡红而渐黄,逐渐呈黑发而恢复如初。若秃处头发皮光亮,毛根毛囊全遭破坏,则医治无效。五苓散何以能治脱发?“凡肌表经络之病,湿由外而入者也;饮食气血之病,湿由内而生者也。”(吴仪洛)五苓散主要功能是利湿的,“燥可胜湿”湿去而头皮恢复正常功能,自然头发光泽。五苓散入足太阳膀胱经,使湿气去,有利于血液循环,血荣于发,秃发可以重生,起到治脱发的良好作用,屡试皆验。

服五苓散的同时可配合外治法,用桑叶50克布包煎汤,每天洗一次。如秃处发痒,可加白矾20克同桑叶共煎汤洗之。

本文摘自《中医杂志》,年第8期。作者/彭静山。

一味茯苓饮治发秃

作者/岳美中

徐某,男性,21岁,于年7月6日诊。

患者系发秃症,头顶上如胡桃大圆圈,连结成片,渐成光秃。见者多说此症难愈,心情懊憹,忧郁得很。切其脉濡,舌稍白,无其他痛苦。为处一味茯苓饮,茯苓~0g,为细末,每服6g,白开水冲服,一日两次,要坚持服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以发根生出为度。

约服两月余,来复诊,发已丛生,基本痊愈。

忆及其父10余岁时,亦患发秃,脱去三五片,当时即曾投以一味茯苓饮,3个月后发生。

张石顽说:“茯苓得松之余气而成,甘淡而平,能守五脏真气。其性先升后降。”《内经》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知淡渗之味性,必先上升而后下降,膀胱气化,则小便利。

发秃的形成,多因水气上泛巅顶,侵蚀发根,使发根腐而枯落。茯苓能上行渗水湿,而导饮下降,湿去则发生,虽不是直接生发,但亦合乎“伏其所主,先其所因”的治疗法则。

本文摘自《岳美中医学文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岳美中

陈潮祖诊治脱发、白发经验

对于毛发脱落变白的病理认识,历来均从精亏血少立说,吾师通过对本病的长期临床观察研究后认为:本病与精血亏虚确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绝非精血亏损一端。精血流行障碍或布运无力,也可导致本病发生。

吾师强调,在本病的诊断过程中,既要考察精血盈亏状态,又要考察精血通滞程度,才能真正做到去伪存真,准确无误。

影响精血营运灌溉的原因,以痰滯、血瘀、气郁、气虚最为多见。痰滞则浊阴潴留,精气不布;血瘀则脉络闭塞,血运不畅;气郁则经隧挛急,精血流行室碍;气虚则推运无力,精血布散不能,皆可导致毛发失养,变生本病。临床所见,单一因素病例较少,多因素复合病例较多。所以,在本病的治疗上,除应分证论治外,通治之方的研制也很有实用价值。

吾师正是以上述理论为指导去研究本病治疗方法的。为适应多因素复合类病情需要,也为简化本病的治疗章法,他在通治之方的研究上用力尤多,积累的经验也最为宝贵。

其对本病的治疗经验,集中体现在他研制的“乌须生发饮”上。该方是在填精补髓、滋阴养血基础上,加入益气、活血、涤痰、疏郁之品,制成的通治毛发脱落变白的综合性医方。实则阳和汤与当归补血汤之变方。

药物组成:鹿角胶20g枸杞20g熟地黄20g制首乌30g当归6黄芪30g麻黄6g白芥子10g肉桂3g干姜6g三七粉3g

方解:方中鹿角胶、枸杞、熟地黄、首乌、当归填精养血为本;黄芪大补肺气而助精血营运敷布;麻黄宣通肺卫,开启毛窍,而为精血营运敷布之先导;白芥子逐经隧痰浊,三七粉活血通络,共畅精血布散流行;肉桂温下元,通经脉,既促精血生化之机,又促精血布散流行;干姜暖中土,助诸药及水谷之运化吸收而壮精血生化之源。全方从骨髓到经脉,到肌腠,到肤表,到毛窍,层层开通;从精血之滋到精血之化,到精血之运行,到精血之敷布吸收,环环紧扣,用思之精深,结构之严密,法度之严谨,古今同类方罕与伦比。

他在运用本方时,并非呆执不变,而是随证化裁,力求丝丝入扣。精亏较甚者,鹿角胶增至40g,另加紫河车粉15g,黄狗肾20g;血虚甚者,制首乌增至50g,另加桑葚30g、阿胶25g;气虚甚者,黄芪增至50g,另加红参、升麻各15g;痰滞甚者,去熟地黄,增麻黄至10g,白芥子至20g,另加桔梗10g;血瘀甚者,三七粉增至6g,另加桃仁15g、红花10g;肝郁气滞者加柴胡10g、川芎10g、刺蒺藜20g。

病案

殷某,男,27岁。年10月7日,以头发全部脱落11年,前来吾师处就诊。

自述:16岁时头发脱落,一年内全部脱光。此后十余年来,四处求医,八方寻药,从未同断。所服多为养血益精、鸟须黑发之品,终无一效。

问诊:头皮无异常感,脱发前无待殊接触,饮食、二便正常;望诊:形体胖瘦适中,面色白,头皮光亮,一发不生,舌红润,苔薄白;切诊:六脉沉缓。

诊断:脱发。

辨证:血虚失荣,阳虚痰凝。

治法:养血填精,温阳益气,化痰通络。

方药:乌须生发饮化裁。

熟地黄20g鹿胶20g枸杞20g制首乌30g

黄芪30g当归6g白芥子10g肉桂3g

干姜6g三七粉3g红参15g

上方水煎服,1日1剂。连服50剂后,头皮上生出灰白色绒发,又服30余剂,绒发增长至2cm左右,色亦逐渐灰黑,现仍继续服用此方。改汤为丸,以方便久服。

讨论

[1]本案无特殊兼证,辨证较难,唯面白、脉沉缓可作为气虚辨证依据,故加红参。

[2]本症脱发严重,病程又长,故纵有仙丹,亦非期月所能见功,原方既已初见成效,不宜轻易改弦更张,但作为九,以为久服计。

·本文摘自《陈潮祖临证精华》,作者宋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uangguoji.com/zbph/1008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