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调养
滋补调养

您现在的位置: 滋补调养介绍_滋补调养注意 > 滋补调养排行 > 再次强调艾灸的注意事项及调理腹泻方法

再次强调艾灸的注意事项及调理腹泻方法

发布时间:2020-7-20 18:27:43   点击数:
白癜风的最佳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6329464.html

关于艾灸的文章发了很多,但是有些基本的原则,大家在日常中还是会忽略,也还有人不明白,所以有必要挑一些重点再提醒一下:

1在艾灸的时候,或艾灸的整个疗程,我们最忌讳喝冷水,吃凉饭以及寒凉的水果,这样做如同给艾灸撤火,不利于疾病的治疗。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温水,高于体温。艾灸后做好补充一杯热水60度左右,稍稍有点烫嘴的。3一个穴位艾灸完毕,要轻轻拍打或按揉穴位及周边位置,这叫封穴!封穴完毕后,要用衣物遮盖住艾灸部位。4艾灸后2个小时后才能碰水,如果需要洗菜淘米,你可以戴上橡胶手套。5儿童、体弱者、功能减退之疾患:灸量一定要小,慢慢增加艾灸时间。6体壮者、感觉迟钝者、功能亢进的病患:适当加大灸量。7腰背腹部、肩膀屁股皮厚肉多、久寒怕冷,阳气不足,必须加大火力和面积;可大可多。8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多筋、灸量不宜过度。宜小宜少。9艾灸后,休息一会儿就可以同房!血液是循环的,血液一循环,人体的温度灸达到平衡了。10灸后调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11大悲,大喜,大怒,这样情绪不稳定,艾灸的效果会打折扣。艾灸时候生气,会气赌经络,艾灸就不会起作用,反之会加重气血的瘀阻。12

儿童艾灸、面部艾灸,一定要极好的蕲春艾草,这样不伤经络,不燥,比较柔和。(知识链接:蕲艾生姜精油独特功效)

13如果灸全身,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14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吃完饭还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艾灸,往往艾灸完全身都夜里22点多了。这样行不行?杨医生还是不建议晚上艾灸超过21点,偶尔几次无所谓,但是长期这样的话会伤阴。如果晚上突发性出现发高烧、腹泻....这时都是可以艾灸的!15还是有很多人问,艾灸后是否可以马上洗澡?艾灸后2小时方可洗热水澡。16艾灸后若出现上火,可艾灸足三里、涌泉引火下行,还可以多喝温开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艾灸,减少灸量,很快这样的症状就会消失。17有的人边灸边吃,这样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么性质的?属寒还是属温,如果艾灸过程中,你边吃边艾灸,对于胃气也是一个挑战。有胃肠疾病的人千万不要这么做。饭后40分钟再艾灸为好。18虽然大家都知道艾灸时不要吹空调、电扇,但是艾灸后呢?艾灸后你的毛孔也还是打开的,不能受寒受风。你可以开另外一个房间的空调,缓缓降低整个房屋的温度,在没有空调的房间艾灸,躲避直接吹,这样既不会太热而且没那么寒凉。家里实在没有这个条件可以来手医堂做全身体质调理,包含了全身周天灸,标准时长90分钟,目前活动价格5折起。(拓展链接:亚健康体质调理大全)19艾灸治疗几天后,有的人会大汗淋漓,一动就出汗,怎么办?如果你觉得身体很虚、有气无力的,那就要注意了,要艾灸足三里这个滋补的穴位,同时要注意休息,要养好气血,多喝山药红枣小米粥比较好。20女性月经期到底能否艾灸?这个要根据个人体质来定:如果你有痛经那么这时艾灸止痛经最好。如果你月经量大,不建议你艾灸;如果月经量小,你可以灸四肢上的穴位,腰腹部的穴位要少灸。

中医艾灸调理腹泻的方法

——

泄泻,又称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的大便。包括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胃肠型感冒,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

其病理因素主要是湿,主病之脏主要在脾。多由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湿邪内盛所致。

——

腹泻也要辩证施治,找准病因才能灸到病除。

虚寒泄泻

寒性泄泻的人,主要症状是很怕着凉,只要受点寒凉就泄泻。这种虚寒性泄泻的病人,最适合用神阙和关元这两个穴位来温阳,若时间充足也可以加灸足三里。

神阙穴(肚脐)为任脉上的阳穴,就是肚脐眼正中的位置,有很好的温阳作用,是人体的长寿大穴。

关元穴在脐下三寸,也就是四横指的位置,关元也是一个温阳大穴。

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距离胫骨前脊外侧一横指的距离,是胃经穴位,它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的功能。

艾灸方法: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可以在神阙穴撒点炒热过的海盐,每次灸半小时即可。其它穴位可以普通温和灸,每次每穴灸20~30分钟,连灸10天休息3天,再灸下个疗程,直至痊愈。

脾虚泄泻

脾虚泄泻的病人就像俗话说的“直肠子”,不仅日常胃口不太好,而且吃完饭就想去厕所,大便不成形,很稀薄,经常腹胀肠呜,面色黄,没光泽,容易疲劳。

治疗脾虚泄泻,应温中止泻,健脾益肠。艾灸时要选的穴位是阴陵泉和下巨虚。

阴陵泉在胫骨内侧髁的下面凹陷处;

下巨虚在外膝眼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是小肠的下合穴,有调肠胃、通经络的功用。

艾灸方法:温和灸,每次每穴20分钟左右,每日1次,重者每日2次。连灸10天休息3天,再灸下个疗程,直至痊愈。

五更泻

五更泻的表现为每天早晨大约四五点就得起床大便,患者不是睡醒了才起床上厕所,而是便意把他们从睡梦中叫醒的,同时伴有隐隐腹痛。

五更泻是因为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蒸化致病。黎明之前,阴气盛,阳气未复,脾肾阳虚者,肾关不固,隐痛而作,肠鸣即泻。有五更泻的人,往往觉得睡眠不足,白天没精神,有的甚至会出现烦躁、记忆力下降、精神衰弱等。

治疗肾阳虚导致的泄泻,就要温肾止泻,要选的穴位是命门穴和关元穴。

命门穴在腰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是温肾阳的一个穴位,在临床上主治小腹冷痛、腹泻、遗精等疾病。

关元(见上)

关元和命门,在身体的一前一后,两穴搭配能够更好地补阳。

艾灸方法:温和灸,每个穴每次灸20~30分钟。如果效果不显著,可以先做脏腑推拿调理,腰腹部温阳补肾手法做完后有明显的热感,与艾火相结合,补阳效果翻倍。连续灸10天,然后休息3天左右,再灸下个疗程,直至痊愈。

肝郁腹泻

肝郁腹泻的病人,是一紧张、一着急就想上厕所。这种泄泻和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大多会因为抑郁恼怒而泄泻,伴有胸胁胀闷,腹内作响,腹痛而难忍。病因是肝气淤滞不疏,所以叫肝郁泄泻。

治疗肝郁泄泻,就要疏肝止泻,建议取的穴位是肝俞穴和期门穴。

肝俞穴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位置。肝俞穴属于背俞穴,有疏肝理气的功效,常用来治疗胁痛、黄疸等肝胆疾病。

期门穴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的位置。期门穴是肝经的募穴,主治胸胁胀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等肝胃病证。

艾灸方法:每次每穴灸20分钟,每天一次,连灸10天后观察效果,如果觉得有效果,可以休息三天后灸下一个疗程。一般灸三个疗程后,可以根据情况逐渐减量。

(拓展链接:艾灸的正确打开方式)

如果在家灸嫌麻烦或者担心效果不佳,手医堂专业无烟无尘恒温全身艾灸,调理各种亚健康体质导致的病症,目前活动特惠5折起!超划算!(拓展链接:手医堂会员升级特惠季活动全场五折起)

为何选择手医堂调理●手医堂:医学博士创办全国几百家连锁●手医堂杨医生:医院多年临床经验●手医堂杨医生:获得国家顶级健康管理师、保健按摩师等荣誉称号●手医堂杨医生:师从北京、福建中医药大学顶级教授●手医堂杨医生:师从少林派脏腑推拿点穴第六代传人线上线下同步解答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uangguoji.com/zbph/1002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