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老街,在历史的年轮里被筛选,被遗忘,可是它的记忆却在流逝的岁月里发酵,让怀念越来越清晰,像一首歌,唱响着城市的往昔。
北下街就是这样的存在。
1北下街是郑州少数民族的聚集区,其中以回民居多,街上还有一座清真寺,即使到了今日,人们照例虔诚的做礼拜,家里有红白喜事还会去寺里找阿訇请都阿,一遍遍的祈福,保佑着每个家庭的安居乐业。
这条街不长,南北通道,只有一公里而已。住在这里的人们都不会忘记,这条街曾经的风采。沿街的房子门口总是支着一个个煤火,火上坐着煮羊肉汤的大锅,浓郁的汤香味能飘满整条街,还有打烧饼的,卤酱牛肉的,卖烧鸡桶子鸡的,卖丸子汤的……应有尽有。
附近居民下班回家,骑着二八自行车,带着孩子,在街上走走看看,一边寻摸着晚上买点什么回家,一边跟街坊邻居打着招呼,一片怡然自得。
时间一晃而逝,如今的街道崭新而宽阔,老房子的周边渐渐起了高楼,倒是还保留着几条老巷子,还有着过去静谧的影子。往老巷子里走着,郁郁葱葱的小树下,胡辣汤早餐店、丸子汤店照常开业,仿佛述说着当年的那些故事。
所以,我和小伙伴决心到那些老店里,听听每一样美食的述说。
马子华牛肉面提到清真美食,拉面是必不可少的,而这条街上的拉面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兰州拉面招牌,而是马子华牛肉面。
店门口霸气的标语“一拉一世界”,让我们颇感兴趣,店里面宽敞明亮,虽然也是主营拉面,但店里装饰的排列跟别的拉面店也很不一样,像是一个自选超市,走近看看货架上放置的,都是一些西北特产,展示着这家正宗西北味的气质。
落座,我们点了店里的招牌牛肉面。在等餐的时候,就听见后厨师傅用力摔打面团的“棒棒”声,结实有力。面端上来,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满满的两层肉,然后才是一大碗面,真是实在极了。
马子华牛肉面跟平时常见的兰州拉面有些许不同,汤上面漂着的辣子油让我们记忆深刻。
辣子油和香菜白萝卜拌匀以后,汤的味道在清淡和厚重之间来回切换。辣子油虽然看着火辣,实际上咸香美味,慢慢品尝,反而有种清淡的口感;面条不愧是师傅用力摔打出来的,爽口筋道,不易烂、不易扯断,却又不是没煮熟的那种生涩感,让人欲罢无能。
汤鲜面筋,这种口感的确很对我和朋友的胃口,一碗面,很快就见底了。
张记扣碗丸子汤来之前,有个朋友就告诉我,到这条街上,最不能错过的就是张记扣碗丸子汤。
店面不大,一进门,右手边摆着几口大桶,桶坐在火上,煮着各种丸子,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耳朵听着都想吃了。
我对丸子,确实没什么抵抗力,直接要了一碗牛肉丸子掺豆腐海带汤。汤看着平淡无奇,清亮见底,但和其他丸子汤味道还是有一些区别,喝到嘴里,有一股混合的味道。
牛肉丸子给的也实在,一吃就知道是现打的,肉质紧实弹牙,非常鲜美,一个个漂在汤上面满满一层,当然也没多久就被消灭干净了。豆腐和海带做个点缀清爽一下吃过肉的口感,还可以加饼丝泡着汤吃。
这一碗汤喝完,胃暖暖的饼丝也能果腹,真是带劲。但吃完了我们才发现,扣碗呢?从我们进店到现在都没看见扣碗啊?老板说,这个丸子是两吃的,要是不加汤就是扣碗。哦,原来点餐还有玄机呢,学到了。
一粉一面粉对于我这样一个湖南妹子意味这什么,不用多说了吧。反正,只要一看见粉我就走不动路,非要吃一碗尝尝不可。
一粉一面,这家店的名字就很直接。店不大,我们进店的时候旁边有两个人还在吃,不过当我看见他们俩人面前的大碗时,我就果断决定,咱们点一碗尝尝吧。
这哪是碗,分明是个盆啊。
点了一份招牌酸菜鱼米粉,粉说白了就是土豆粉,让我有些失望,不过汤喝起来还是不错的,这奶白色的汤汁有股浓浓的鱼鲜味,美中不足的是少了酸菜的酸辣味,有些遗憾。
2行了,这一路下来,我突然意识到了,这条街的各个店家,真的是实在啊。每家店都是大碗盛满,绝对是要让我撑炸的节奏。
北下街已经不是曾经的北下街,过去的旧时光在岁月的传说中,被历史风尘遮住,那些曾经遍布街头的牛羊鲜香也慢慢散去,或许,只有在这些满载美食的大碗里,我们才能有幸一瞥北下街的岁月风情。
文
李聪编
阿南
这是食记君为您分享的第期匠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