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调养
滋补调养

您现在的位置: 滋补调养介绍_滋补调养注意 > 滋补调养分类 > 今日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来了注意静心

今日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来了注意静心

发布时间:2016-10-24 12:29:47   点击数:

今天大暑,最热的时候到了!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蒸煮模式”开启!

大暑节气到来,35℃以上极端高温天气有可能经常出现,大家要当心身体和情绪“中暑”。在这个全年最热的时节里,更要保持心平气和!

大暑时节,静心养生

什么是大暑?

太阳到达黄经°时即为大暑,所以,今天17时30分,大暑到了。

大暑要注意什么?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尤其应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这个时节,饮食要多咸少甜,不宜进补,多吃温、软的食物,避免过度饮用生冷、冰冻瓜果或甜腻食物。此外,心态要保持平和,睡眠要充足。

吃药粥滋补身体

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多吃一些冬瓜、薏米、茯苓、山药等食物,最好以这些食材熬粥或煮汤。也可用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煮汤或熬粥。

绿豆汤是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等也有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食家禽气血双补

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家禽肉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其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的功效,可气血双补,特别适合脑力劳动者、神经衰弱者。

吃姜暖胃增食欲

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虽热,但阳气在表,阴气在里,内脏反而是冷的,容易腹泻,所以,要吃暖胃的姜。姜具有增进食欲、祛风散寒的功效。

尽量从事“慢”运动

大暑前后,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不舒服。因此,大暑养生要避开在闷热天气下的过度劳动,尽量少出门、少活动。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散步等强度适中的“慢”运动。

“情绪中暑”不可忽视

高温天气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对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出现“情绪中暑”。对年老体弱者来说,情绪障碍可能会使他们心肌缺血、心率失常和血压升高。因此,应保持乐观情绪,戒躁戒怒;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冷处理;规律睡眠,戒烟限酒。

清热提神吃点“苦”

尽量要多吃苦味食物,苦味食物不但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因此,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食物,是很好的选择。

蛋白质供给要充足

大暑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每日摄入量应在克-克。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如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

鸭肉性凉,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夏日高温带来的过度消耗,适合苦夏、上火、体内有热者食用。

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也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这样既可荤素搭配起到营养互补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气、养阴。

注意!

在炎热的大暑节气里,如果感觉大量出汗、头昏、眼花、耳鸣、胸闷、心慌、乏力、体温略升高时,就表明已经出现中暑先兆。如体温增高到38.5℃以上,并有心跳加快、脉搏变细等情况,表明已经是轻度中暑阶段。如果有高热、躁动、说胡话、抽筋、昏迷、无尿及呼吸循环衰竭,那就是重度中暑阶段了!

这种中暑死亡率高达60%

很多人中暑后,认为多喝两杯水,吃点解暑药,歇一歇也就过去了。然而,如果是重症中暑,情况就不一样。

重症中暑按严重程度依次分

热痉挛、

热衰竭

和热射病三种。

其中,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死亡率高达60%,是临床表现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

很多人对这种中暑类型了解很少,一旦发生,致死事件不在少数。

中暑有哪些表现这两类人最易中招

有两类人最易惹上热射症:

一类是: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作业、体育锻炼和比赛等青壮年;

一类是:虽没有进行剧烈运动,但由于本身体质较差,如老人、小孩、产妇等。

在通风条件较差、湿度环境较大的环境中,也容易出现高热、意识模糊、惊厥,最后发展为热射病。

中暑急救这样做

如果出现热射病的症状,要迅速降温。通常要在2个小时内把患者体温从40℃以上降低到38.5℃以下。

炎炎夏日,很多疾病会乘虚而入,记住上面小堂给您整理的小贴士,一定能度过一个舒心的夏天!

编辑制作:金陵名医堂

来源:楚天都市报、人民日报、网络









































治疗白癜风的偏方有哪些呢
中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uangguoji.com/zbfl/146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