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将近,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特点,一年中进补的最佳时节也即将到来。冬季气候寒冷、万物凋零,自然界的动植物均处于蛰伏收藏状态。人应自然,同样进入代谢缓慢、物质贮存的阶段,此即为“冬藏”。在此时进补,有利于把精华物质储存体内,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故民谚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说。而说起进补,在我们江浙沪一代,当属中医的膏方最为盛行。
1、释义中医膏方膏方,俗称“膏滋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各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选用君、臣、佐、使各类药物进行配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掺入糖或蜂蜜等辅料制成的一种稠厚的半流质或冻状的内服中药制剂。它具有因人而异、整体调理,兼顾人体气血阴阳五脏六腑的功效,可以全面平衡、调节人体状况,治养结合,药补相宜,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中药剂型。上海近代名中医秦伯未先生曾说“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膏方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可谓是对膏方含义的精辟诠释。
2、追溯历史渊源膏方渊源悠久。早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以动物脂肪熬膏外用疗疾的记载。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则打开了内服膏方发展的初期阶段。唐宋时期膏方已习用于补益,一些著名膏方,如南宋“琼玉膏”,一直沿用至今。到了明清,膏方应用更趋广泛,几已成为滋润补益类方剂的专用名称,慈禧太后就喜食膏方,《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收录内服膏方30首之多。时至今日,膏方无论从理论到制备都日臻规范完善,早已不再是只有达官贵人、富裕之家才能独享的珍稀细贵补品,它已进入寻常百姓之家,服务于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全民健康事业。
3、膏方是冬季进补的“标配”吗?膏方历史悠久,疗效确切,适用人群亦十分广泛,主要包含以下两类人群:第一类是体质虚弱,人体阴阳气血有不同程度亏损需要滋补的人群,如慢性病病久虚弱的患者,大病重病、术后产后身体虚弱的患者,先天不足、后天失于调养而体质虚弱者,长期劳累、体力过度透支、精神压力过重等因素导致身体虚弱的亚健康状态患者;第二类是患有各种疾病需要服用膏方进行治疗的患者。因此,膏方既可“补虚救偏,辅助正气”,亦可“祛疾抗病”。
冬季是服用膏方进补的最佳季节,事实上膏方一年四季均可服用。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四季变化,皆宜调养。当然,需要根据气候特点等情况作出必要的用药调整。春夏之季,阳气升发,应当注重调肝疏肝、滋养心血,宁心安神,同时春夏气候温热,人体腠理疏松开泄,慎用辛温燥烈之品,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正气;秋冬之季,阳气潜藏,应当注重益气养阴、补肾填精。此外,还需根据所处不同水土、性别、年龄调整用药,如北方燥寒宜加温热之药;南方湿热可酌加甘寒燥湿之药;老年气血衰减,应佐益气养血之品;妇女以肝为先天,易于肝气郁结,故勿忘条畅气机;小儿为纯阳之体,多以甘淡之品,慎用大热大寒之品。
从膏方“却病”的角度来看,膏方是一种根据患者不同体质及证候开出的大型复方,可兼顾患者多方面的问题,较之普通汤药,具有全面调治的优点。因此,只要于病有利,一年四季均可服用膏方。
门诊曾接诊一位主要表现为语言蹇涩缓慢吐音不清、行走不稳的帕金森病患者,60多岁,年初开始服用膏方,因诸症均有改善,其家族一再要求继续服用膏方,迄今计三料,共服用八月,现患者言语功能明显改善,可脱手单独行走,精神状态好转。只要根据患者病情、证候、体质、年龄等特点综合处方,兼顾气候因素作出适当调整,不是冬天照样可以进服膏方。
4、吃一料膏方就能见效吗?大部分患者完整服用一料膏方后即可见效,如能继续服用第二料则能进一步巩固疗效。曾有一位因多次开腹手术后导致顽固性腹泻的患者,表现为腹泻日行十余次,甚至食后即泻,伴腹胀腹痛,神疲乏力,纳呆,寐差,服用多种止泻药物均不见效,遂求诊我处。先后予温中健脾,清利肠道等方药寒热并进调治1月余后,腹泻次数逐渐减少,遂当年开始服用膏方。在服用第一料膏方后,患者自觉整体状况改善十分显著,如腹泻次数明显减少,纳开,寐安,精神状态转佳。因患者就诊时脾胃亏虚症情明显,为巩固疗效,故建议患者继续服用第二料膏方。翌年随访时患者自述坚持服用两料膏方后症情改善更为显著,主要是胃肠功能方面可较长时间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几无食后即泻,纳食不馨,疲倦无力的情况发生。服用两料膏方后对患者整体状态的调整、保证药物疗效的持续性方面都有可观的效果。
通常我们判断膏方的疗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不适症状程度减轻或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减少
(2)常见病(如感冒咳嗽,急性胃肠炎等)或慢性病发作次数减少
(3)精神状态及体力明显好转
(4)机体免疫力提高
在老一辈中医药工作者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上了年纪或体质相对较差的人,冬令进补或常年服用人参之类补品者,一时看似并无显而易见的效能,但当以后罹患大病重病时,机体的抗病能力自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作用来。这可以看作是“长期疗效”。
需要指出的是,膏方也不是万能的,并不能代替药物治疗。某些中草药可能具有一定的肝肾毒性,不宜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含动物蛋白,部分特殊体质者易发生过敏反应;一些需要忌口的慢性病患者,在服用阿胶、鳖甲胶、龟板胶等滋腻胶类后,或可引起病情复发。这些都是需要医生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