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调养
滋补调养

您现在的位置: 滋补调养介绍_滋补调养注意 > 滋补调养分类 > 春分ldquo阴阳相半,左右平衡

春分ldquo阴阳相半,左右平衡

发布时间:2021-6-19 13:59:13   点击数: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今年的3月20日,我们即将迎来春分节气。

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春分是平分春季的意思,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等长,也平分了昼夜。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

在这个一年里最「中正」的节气,阴阳相对平衡,人体也能借助大自然这股平和的气机,好好地调养起来,不要错过时机。

此时节南北各地气温上升很快,北方的春花也终于醒了,千花百卉争明媚。所谓花月惜春分,多亲近自然,放松心情,才不辜负春情。

春分节气宜养肝

卯木对应的是肝,春分正是卯月的中间,这时候我们要更加注意疏肝来条达通畅气机。

古人认为肝在左,肺在右。这个说法最早是从《内经》里面来说的,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为什么左面是肝右面是肺呢?因为左右是阴阳的道路。

人身之气,阳气都从左面上升,阴气都从右面下降。肝属木,应春,位居东方,为阳生之始,走升。肺属金,应秋,位居西方,为阴藏之初,主杀、主降。

左面为阳升的通道,右面为阴降的通道,所以肝体居右,而其气自左而升;肺居膈上而其气自右而降。肝为阳主升发,肺为阴主肃降。这样就形成了一上一下的两条通道,所以是从肝和肺的生理功能的特点来说,就是左肝右肺,这是说它们的气机特点。

1那么肝脏有哪些功能呢?

1、有疏泄的功能,比如说体内的气机、情志的疏泄,当一个人的肝脏功能正常的时候,它会气志昂扬,精神也比较好,情志也会比较欢乐,如果说肝主疏泄的功能受到了压抑,那么人的情绪也不会太好,消化吸收功能也不会太好。

2、肝主藏血,是指肝脏具有储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有些人年纪大了以后,眼睛会干涩、昏花,甚至现在有些青少年的视力下降,这里面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肝主藏血功能的下降,可以使用一些滋补肝血的食物或者药物来改善眼睛的相关症状。

如果说筋膜失养,那么四肢的关节就会出现拘急、麻木,如果肝血失养影响了女性的胞宫,那么妇女的月经量就会减少。

还有可能导致有出血倾向的病理变化,比如说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

3、肝脏还有一部分参与血液生成的作用,它不仅仅能藏血,而且还能生血。《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张氏医通·诸血门》说:「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则归精于肝而化清血。」可以看到古人认为肝脏也参与血液的生成。

2什么是肝脏的生理特征呢?

1、它喜条达,为风木之脏。一棵树、一棵草、一株小花,他们肯定喜欢迎风招展,而绝对不喜欢被压在石头下面。所以肝主升发、主生发之气,喜升恶降,喜散而恶收敛,这是肝脏的特性。

2、肝为阳脏,喜条达厌恶抑郁,并且它的气机特别容易逆亢、刚强,所以有刚暴强急之谓,被喻为「将军之官」。

3、体阴而用阳。肝的本体是阴,但是功能活动为刚脏,以血为本,以气为用,体阴用阳是为藏血之道,血属阴,故肝体为阴。肝又主疏泄,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主升,主动,故肝用为阳。所以本身肝脏同时具有两个特征,它本体阴而用阳。

在用药上,一个要强调肝体的柔和的滋补用药,另外强调肝气的条达用药。那么临床常见的与肝相关的问题症状是什么?

01.肝气郁结

表现为:情志抑郁;两胁和肝经循行部位有胀闷窜痛的气滞的感觉;常常叹气、嗳气;梅核气,咳之不出咽之不下;甚至患有瘿瘤或者女性乳房相关疾病;月经不调;舌苔白、脉弦等等。

肝气郁结,大家可以选择二花理气茶,用月季花2克,玫瑰2克,红茶2克,一起捣为粗末,用沸水冲泡10分钟,每天喝1剂,连续喝几天,以起到理气疏肝的作用。

02.肝火上炎

表现为:容易失眠,起床时容易急躁;眼睛怕光刺痛,眼睛红肿;胸胁胀痛,面红目赤,耳鸣头胀;有的人会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

这个时候可以使用夏桑菊茶。菊花、夏枯草、桑叶各两克,浸泡以后再煮30分钟当茶饮,可以疏肝降火清头目。

03.肝胆湿热

表现为:黄疸;胸胁胀痛;患有胆囊炎或胆囊结石,有的时候就属于肝胆湿热证。

可以选用黄花菜炖瘦肉。黄花菜是植物的花朵,其性发散,所以对肝胆湿热和肝胆气滞都有帮助作用。

04.肝阴不足

表现为:夜间睡眠不安;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可以选用枸杞山药粥。枸杞,有滋补肝阴的作用,山药有健脾的作用,这款药粥可以针对肝阴不足来做一个调理。

以上,大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用不同的调理方案。

春分养生:防病好时机

春分时节本来应是阴阳平衡的时期,但对于阳虚体质的人群来说,阳弱不能与阴平衡,于是阳虚的本质更易显露出来,所以容易发生腹泄。

同时,春分前后,风特别大,中医认为风木克脾土,对于脾虚、舌苔白,易拉肚子的人群来说,更易出现腹痛腹泻。

春分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时节。人,作为自然之子,与春之阳气相应,机体代谢旺盛。故而,“春分”时节,我们该怎样做好自我的日常养生保健呢?

春分节气养生原则

春分是呼应于天地五运六气变化的规律,促成身内气机勃发的重要天时。天阳能量生发于子,极盛于午,春分正是阳性能量升华于一半之时。修身养生者的德性品格、品质、品行修持基本符合天德能量的属性和频率,就能感格天地阳气的能量,平衡身内的阴阳,进入理想的获能与提升以及再造,甚至是实现质变的阶段与过程。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是说人体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阴阳状况,使“内在运动”也就是脏腑、气血、精气的生理运动,与“外在运动”即脑力、体力和体育运动和谐一致,保持“供销”关系的平衡。

因此,春分养生,重在养肝(春季与五脏的肝相应),除了遵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大原则外,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同时,春分更是调整胃气的良好时机。

春分养生一要通过特殊的饮食养生,保持脏腑的阴阳气血平衡和功能旺盛;二要通过温经、浴足、点穴,打通联络、濡养脏腑的经络,并通过直接锻炼脏腑经络功能的特殊运动,保持经络气血运行的润顺。

春季养生特别是春分养生的原则是:一要平抑肝阳;二要健脾益气;三要育肾养阴(善补阳者,阴中求阳)。

1起居养生

在起居方面,虽然春分已进入二之气,天气日渐暖和;但日夜温差较大,而且仍不时会有寒流侵袭,天气变化较大,雨水较多,甚至阴雨连绵。此时,要注意添减衣被,“勿极寒,勿太热”。穿衣可以下厚上薄,注意下肢及脚部保暖,最好能够微微汗出,以散去冬天潜伏的寒邪。尤其是老人及小孩,抵抗力差,容易患感冒或风疹等传染病,更应注意适时添减衣被,可以多晒太阳,以利祛散寒邪。

另外,过了春分,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增加,不要错过大好春光,尽量和太阳一起醒来。熬夜生肝火,早起养阳气。若7天连续做到早起不熬夜,精力和气色会明显改变。

2精神养生

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做到心平气和,保持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从而安养神气,切忌大喜大悲、情绪波动剧烈而不利于肝气疏泄,与春分时节的“阴阳平衡”特点相应。春分时节,春光明媚,莺飞草长,桃红李白,百花盛放,此时仍然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可在风和日丽的时候与好友结伴郊游,增广见闻,以利于肝气的疏泄。另外,家有罹患精神病的家属在春季要尤为注意观察病患的精神状况。精神病患者在春季容易出现病情反复,如情况不好,建议及时送医治疗。

在介绍立春的时候我们引用过《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中的这段话:“黄帝曰:愿闻身形应九野奈何?岐伯曰:请言身形之应九野也,左足应立春,其日戊寅己丑。”在这段话后面,岐伯还接着介绍了:“左胁应春分,其日乙卯。”

《伤寒论》:“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从这里可以得知伤寒的定义,从霜降以后到春分以前,凡是由于不注意养生,特别是年轻人、小孩和老人,触冒了霜、露水,身体中了寒气,就会发病,称之为伤寒。因此,我们在大寒的时候应当争取出点汗将寒气发散出去,否则到了春分以后就会容易发作,转化成为真正的病。

《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墯。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无言,惕惕如人将补之。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为,起而忘之。”

3身识养生

春分在体内的能量对应是胆腑,所以从这一天以后,很多地方会发生打雷现象。雷声阵阵,也就使得人的胆气倍生。我们有很多人胆气弱,那么就可以将这一天作为重点,来针对性提升我们的胆气,使体内的阳气更为充足,因为这一天是对应我们胆腑最明显的一个时间段。

春分时节,万物复苏而生机勃发,天空雷鸣电闪,质象境龙跃凤鸣,物相境春风化雨而阳光明媚,春意盎然而万物活跃。人们的命体更应当顺四时之度,加强身识的活动与运动,行气活血,增强体质,提升生命活力。应逐步增强身识的活动量,提升与万物之间的感知度,实践身与天地生气的合一。

4应对春困

春分时节,人们“春困”的症状会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每天午后,表现更为突出。在最困的时候,只需要小睡片刻,就可大大缓解疲惫。有条件的人可以午睡,或是正午时分进行“三调”、经典诵读以及静养。

晚上可以做一些有助睡眠的活动来缓解春困,如晚饭后稍微活动一下身体,有利于身体的舒展和放松;在身体舒展、消化良好的基础上,可以锻炼太极修身;睡前泡泡脚,来提高睡眠质量;睡前半小时摒弃杂念,心情平静,放松三调,诵读静坐,利于入睡。

春分二月中坐功图

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春分)

道家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按季节练功,深合“天人合一”之理。且治疗什么疾病,所列详明。因此,在明、清两代,颇为流行。现根据明·高濂所编《雅尚斋遵生八笺》所载,整理出各月二气导引坐功图势,供道友们试用。

运:主少阴二气。

时:配手阳明大肠燥金。

坐功:每日丑、寅时,伸手回头,左右捝引各六七度,叩齿六六,吐纳漱咽三三。

即:每天凌晨1~5时之间,盘坐,两手由体侧提到腋下,手心朝上,两手内旋,向正前方推出,使掌心向前,指尖向上,两臂伸直与肩同宽同高,同时头向左转动,两手收至腋下,同时头转向正前方。两手如前推出,头转向右侧。如此左右各做42次。然后如前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主治:胸臆肩背经络虚劳邪毒,齿痛、头肿、寒栗、热肿、耳聋耳鸣、耳后肩臑肘臂外背痛、气满、皮肤殻殻然坚而不痛、瘙痒。

春分养生,调节身体阴阳平衡

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重点体现“生、升”的自然规律。按自然界属性,春季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调畅肝气是春季养生的核心目的。

不少朋友懂得春捂秋冻,但春分后,是否应该春捂就得看天气了。人们要随着气温升高逐渐减衣服。此时头部要少捂,春分后阳气上升,多用梳子或手指梳头,有助于梳理阳经,利于阳气升发。

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则人健康、有神;阴阳失衡人就会患病、早衰,甚至死亡。所以养生的宗旨是维系生命的阴阳平衡。

春分节气,这份最全春分道家养生攻略,送给各位道友,照着做,身体健康一整年哦,送给朋友们都看看吧!

转发分享功德无量

本文部分摘自《网络》,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uangguoji.com/zbfl/1219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