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调养
滋补调养

您现在的位置: 滋补调养介绍_滋补调养注意 > 滋补调养分类 > 中医调养有道,春季养生正当时

中医调养有道,春季养生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1-5-3 1:31:57   点击数:

中医调养有道,春季养生正当时!

立春过后,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俗语讲“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不只用于激励,也同样适用中医养生。中医认为,养生也应该顺应天地之气的变化,注意养肝护肝。

早睡早起,以养肝气。春天阳气开始生发、白日渐长,万物开始复苏。“肝属木,应于春季”,肝气通达,身体才会轻松、精力充沛;肝气受损,人很容易出现疲劳困倦、眼干目涩等不适。因此,春季首先要让肝“休息”好。“人卧则血归于肝”,在此时提倡早睡早起,规律起居,即便晚睡,也要在晚上11时前上床。早上起床后伸个大大的懒腰,在日出后到户外散散步,身体动起来,阳气也就被鼓动了起来。

少酸加辛,助阳养肝。中医认为,酸性收敛,入肝经,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因此,立春饮食应少吃酸性食物,多吃辛甘发散之品。如洋葱、姜、蒜、芹菜这些味道辛香走窜的食物,既可疏风散寒,又能杀菌防病,最适宜立春节气食用。在饮食药膳方面,针对立春的时节特点,可食用一些养肝柔肝、疏肝理气的药材和食品,如白芍、枸杞、花生、红枣等均是不错的选择。此外,春季容易发生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因此,不妨适当摄入些甘味食物以滋补脾胃,可选择大枣、山药等味甘养脾之品,做成大枣粥、山药粥食用。

春捂护阳,防寒保暖。谚语云:“春不减衣,秋不戴帽”,这是指早春季节不要急着把棉衣脱掉。立春后,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人体的毛孔也正处于从闭合到逐步开放的过程,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如果穿得少了,一旦遭遇寒凉的侵袭,毛孔就自动闭合,体内的阳气得不到宣发,以致产生“阳气郁”的现象。所以,防寒保暖仍是养生的重点。

掌握这些养生小技巧,春季生活更健康:

1.调动肝经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可以经常点按“太冲穴”,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火穴,点揉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的冲出去。

2.“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春天与秋冬相比要适当增加醒觉与活动时间,助神气外散以应之春生之势。

3.春季开始湿气开始渐渐增多,春季需要多穿纯棉宽松的衣服,避免发生湿疹,另外,尽量不要选择潮湿之处进行锻炼,运动出汗之后要及时擦干。

4.春季气候多变,要注意保暖防寒,不使阳气受到遏制。“春捂秋冻”是顺应气候的变化,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该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中风,心肌梗塞。年轻女性则要保证身体“不寒不冻”,春捂捂好头颈、后背、小腿和后腰。

5.冬季寒气入体,毛孔紧闭,很多毒素和废物都残留在体内,到了春季,阳气生发,毛孔开始呼吸,更适合排毒。打通膀胱经上的肩颈区、生殖区、腘窝区,调动膀胱气血,使淤堵顺利排出。

6.春季可以适时适量服用中药,一般宜采用益气生发、养阴柔肝、疏泄条达的药物如:人参、黄芪、首乌、白芍、枸杞、川芎等,选择药物避免过于生散,也要避免过于寒凉。

7.春季也是挖野菜的好时机,大家可以多吃一些野菜,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像马齿苋含有核黄素、抗坏血酸等营养元素,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于糖尿病。同时,大家挖野菜之后一定要用水焯一下,去除多余的草酸。

8.动则养形。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规律生活,规律运动,就是长寿秘诀。

9.春季阳气相对不足,情欲妄动,此时房事较为频繁会耗气伤精,进一步损伤阳气,所以在春季需要适当节制性欲。

10.足为精气之根,养生要泡脚。泡脚可以刺激穴位更加舒适,如太冲、隐白、太溪、涌泉,可以滋补元气,壮腰、调理暂是这样。同时泡脚左右升发,气血通畅,暖流至全身。

11.无论是体质还是病症的调养,都要遵守自然规律,要守法度,想重新达到人体脏腑阴阳平衡,建立一个风调雨顺的自然环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勿急于求成,而导致调养半途而废,得不偿失。长此以往地坚持,有周期,有坚持方能收效。

12.春困来袭,有人觉得要多睡觉。其实不然,所谓“久卧伤气”,睡眠过多,可能造成营养障碍、气血运行不畅、筋脉不舒等现象,反而越睡精神昏沉、萎靡不振,加重疲惫。如果春困了,可以选用轮刮眼眶、扣百会、揉耳垂、太阳穴和热敷脸的方式调节。

医院健共体海青卫生院

联系方式:-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uangguoji.com/zbfl/1194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