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就进入春节倒计时了。
古时秦国人在年末时,以狩猎的兽类祭祀先祖称为腊,所以至今把农历每年最后一个月成为腊月。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故民谚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之说。
腊月是过年的前奏曲,在这个前奏曲里有着丰富的内容:从喝腊八粥开始,传统上有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等习俗,也称为忙年,一直到除夕夜。
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提醒,腊月养生做好两件事:防寒、进补。
防寒重点头颈脚
进入腊月后,气温更加低,外出时倍感寒冷。专家提醒,气温越低从头部“跑掉”的热量就越高,所以头部保暖很重要。对高血压病人来说,寒冷会使血管收缩得更为厉害,血流也受到影响,随之而来血压也更易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头部、颈部和手部的保暖尤为重要,因冬季人体散热最多的部位是头部,这些部位受寒可引起末梢血管收缩。高血压人群冬季保暖显得非常重要,应避免身处温差大的环境,保证头部、颈部的暖和。
民间有俗语:“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专家介绍,寒冬热量主要从头、手等暴露部位散失。据测试,处于静止状态下不戴帽子的人,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散热量的30%,4℃时占60%,零下15℃时占75%。由此可见,头部的保暖与人体的热平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专家特别强调:冷风可使中老年人的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毛细血管也可能发生硬化,甚至造成小动脉持续痉挛,中风发病率明显增高。特别进入腊月后,寒流频繁,气压多变,受冷空气刺激,血管收缩,心肌缺血,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此时应更加注意头部保暖。
防止脖子受寒。常待办公室的上班族,是不是颈椎常常酸痛?转转脖子,舒展前胸,身体里还有弹响出现?告诉你,这是颈椎病的信号,冬天又是颈椎病的高发期,不注意脖子保暖,对颈椎不利。因此冬日出行,领子可以竖起来,或者戴一条围巾挡风,避免颈部血管受寒收缩,对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病患市民来说有好处。
进入寒冷腊月,很多人都在受脚冷的折磨。脚处于人体最远端,血液供应比其他部位少,而且它的表面脂肪薄,不容易保温,在一般情况下,脚的温度都会较低。但脚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称,人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敏感区和反应点,所以,脚部保暖在冬天显得格外重要。平时注意保暖,晚上别忘用热水泡脚。
进入腊月后不少市民喜欢吃羊肉。专家提醒,“由于羊肉性偏热,有利于补肾强身和御寒。但要注意,吃羊肉一要肉新鲜,二忌过辣。虽然辛辣的东西有助消化、御寒和利湿,但冬季气候比较干燥,吃得过辣会增加干燥的程度。”
“鱼肉,不仅蛋白质非常丰富,而且容易消化吸收。天气寒冷容易导致血压升高,造成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高发。而据统计,每周吃2~3次鱼,能使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下降30%。”
多食清淡食物有利健康的同时,冬天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可以食鲈鱼、黑木耳、大豆、香菇、黄豆芽等。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吃饭的时候宜少缓,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
“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尽量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时刻保持快乐,心态平和,振奋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乐趣。避免劳累过度,积劳成疾,同时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
健康提示:怕冷吃啥好
怕冷与缺少钙和铁有关。人怕冷与机体摄入某些矿物质较少有关。如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血液中缺铁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现为产热量少、体温低等。
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壳、牡蛎、沙丁鱼、虾等;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
重要提醒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遇胃肠疾病尽快就医切勿乱用药
京顺胃肠中西医结合治疗
医院的名医
让您安心舒心
温馨提示不管您有无消化道症状
无痛胃肠镜检查,
40岁应该做,50岁必须做!
发现胃肠不适要及时就医,别让胃病常伴身边!在生活中,如果当你或身边的朋友/亲人出现“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口苦、口臭、嗳气、腹泻、便秘、便血”等胃肠不适症状时,记医院进行胃肠检查,预防胃肠病变发生。切记不可拖!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后好!
健康-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