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冬至前后是一年中补肾固阳的最佳时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身体“储藏”元气的时节,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滋补功效。这个时节如果科学地进补,可以很好的解决肾阳虚患者冬季怕冷、四肢冰凉、频繁起夜、经常感冒等症状。
《化芊中医》辩证治疗:1.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症。2.心脑血管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3.肠胃病: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黏膜白斑、胃溃疡、食道返流性胃炎、结肠炎、结肠溃疡等。4.妇科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及慢性炎症、气血不足等。5.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痤疮等。6: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关节炎等。
刘化芊:中医主任医师;山西省营养协会顾问、首席专家。今天12月21日,是冬至节气。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古人说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最寒冷的阶段,民间从冬至起就开始数“九”,将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一补足阳气不怕困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在冬天不少人特别容易犯困。中医认为,阳主动,阴主静,当阳气不足时,人往往容易犯困。冬天天气寒冷,自然界阳气不足,而人体与自然界之间有一个相对的平衡,人体也会出现阳气不足,也就容易犯困了。
“冬至一阳生”,古代养生认为阳气初生时,要小心保护,精心调养。因为只有人体内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阳气充足就不会犯困了。
二冬至——补肾固阳好时机
中医认为,肾是人体储藏营养精华的主要脏器,即肾为先天之本。冬至以后,天寒地冻,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和热量来御寒,倘若肾气不足,就会出现阳气不足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在冬天人们往往睡不醒的原因。要想摆脱“瞌睡虫”诱惑,补肾是尤为重要的。
冬天是给肾补充能源的最佳时期。从冬至开始,阳气慢慢生发,这时再从肾上加把火,阳气越来越充足,人体也越来越健康。
三如何看出肾已出问题
1.爱吃味道浓的东西
现在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吃辣一族”,很多人没有辣椒就吃不下饭。这在中医上怎么解释呢?这主要是人的脾胃功能越来越弱了,对味道的感觉也越来越弱,要用味道厚重的东西将元气调上来帮助运化,此时说明肾气已经不足。
2.老年人小便时头部打激灵
小孩和老人小便时有一个现象,就是有时头部会打一个激灵。但是老人的打激灵和小孩的打激灵是不一样的。小孩子是肾气不足以用,肾气、肾精还没有完全调出来,所以小便时气一往下走,下边一用力,上边就有点空,就会激灵一下;而老人是肾气不足了,气血虚,所以下边一使劲上边就空了。所以,老年人小便时一定要咬住后槽牙,以收敛住自己的肾气,不让它外泄。
3.每天17~19点发低烧
有些人认为发高烧不好,实际上发高烧反而是气血充足的表现,小孩子动不动可以达到很高的热度,因为小孩子的气血特别足。人到成年之后,发高烧的可能性就不大了,甚至经常出现低烧的状况,特别在下午17~19点的时候,很容易发低烧,这实际上是气血水平很低的表现,表示肾气已经大伤了。
4.成年人胸无大志,容易满足现状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刚刚三四十岁就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了,只想多赚钱维持生计,比别人过得好一点就可以了,这实际上是肾精不足的表现。小孩子肾精充足,所以他们的志气就特别高远。而人到老年,很多人会说,我活着就行了,什么也不求了,这其实就表明他的肾气不足了。
5.坐着时总是不自觉地抖腿
有些人坐着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抖腿,你也许会认为这是个很不好的毛病,是没有修养的表现,其实这也说明了这个人的肾精不足。
6.年纪轻轻头发就白了好多
走在大街上我们会发现,好多年轻人已经有了白头发,这是怎么回事呢?中医认为,发为肾之华。头发是肾的外现,是肾的花朵。头发的根在肾,如果你的头发花白了,就说明你的肾精不足了,这时候就要补肾气了。
7.春天手脚冰凉
有很多人到了春季手脚还是冰凉的,这主要是由于人体在冬天精气养得不足造成的。我们知道,如果冬天肾精藏得不够的话,供给身体生发的力量就少了,精气到不了四肢,所以就出现四肢冰冷的症状。这时候,就需要补肾了。
8.睡觉时总出汗
睡觉爱出汗在医学上称为“盗汗”。中医认为,汗为心液,盗汗多由于气阴两虚,不能收敛固摄汗液引起,若盗汗日久不愈,则更加耗伤气阴而危害身体健康。
四补好肾预防哪些病?
心肝脾肺肾,虽然肾排在五脏最后,但它的作用却是最重要的。如果把肾比喻成一个“锅炉”,身体燃烧后产生的“煤渣”(代谢物)都必须经锅炉排出。一旦“锅炉”出现问题,废物排不出去,不仅会损毁“锅炉”,整个系统也会崩溃。那么肾这么重要,补肾又能预防哪些疾病呢?
1、慢性咳嗽咳喘
抵抗力下降、久咳不愈,消炎药无效这是肺出了问题吗?不一定!长久咳嗽、咳痰是呼吸道免疫力下降、抗生素反复使用几乎无效、反倒伤了胃伤肝伤肾!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肺气虚弱容易感冒、咳嗽难愈除了半夏、陈皮、茯苓、白朮、甘草,百合,杏仁。肾属于水。肺属于金。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金水相生。比如金水宝治疗慢性咳嗽咳喘。
所以<黄帝内经>:五脏六俯皆令人咳、非独肺也!通过临床辩证补肾养肺清肝火对于慢性咳嗽、干咳或有痰有非常奇特效果。
2、月经不调
中医认为是肾虚、肝郁气血不足导致!肾为先天之本!肾主生殖生长发育和衰老!更年期月经不调是女子七七49肾气衰的表现!内分泌老化的表现!肾有多年轻你就有多年轻!所以更年期女性要补肾养巢才能真正延缓月经、延缓衰老!
3、骨质疏松
"肾藏精、主骨,生髓”,因此,骨质疏松是肾虚肝肾不足导致。因此治疗骨质疏松,补肝肾、强筋骨成为根本治法。此类药物中,常用的中成药包括,六味地黄丸、虎潜丸、左归丸、右归丸、龟鹿二仙胶、牛膝丸、滋阴补肾丸、七仙丹等;常用中药包括,淫羊藿、杜仲、补骨脂、川断、桑寄生、山萸肉、狗脊、骨碎补、熟地、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龟板、鹿角胶等。其中,滋阴益精血之品,如熟地,易滋腻碍胃;助阳强腰膝之品,如淫羊藿,易温燥助热,因此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并且适当配伍。
4、更年期
一般女性在45-50岁左右出现更年期,而肾虚女性则会早早表现出闭经、性欲低下、烦躁、焦虑、多疑等更年期症状。
六味地黄丸能有效改善或减轻潮热、心烦、失眠、腰痛、多汗等更年期症状,但六味地黄丸并不能解决所有更年期症状,可以根据自身症状选服其它中药品:
对于虚火内盛,有潮热、盗汗、小便灼热者,可服知柏地黄丸;对于肝肾不足、肝阳偏旺、目痛干涩、视力减弱者,可服杞菊地黄丸;对于气阴两虚,感乏力、气短、多汗、倦怠者,可服参芪地黄丸;对于肾阴阳两虚、畏寒肢冷、浮肿、夜尿多或小便不利者,可服桂附地黄丸。
5、腰椎管狭窄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先天肾气不足、肾气虚衰,以及劳役伤肾为发病的内在因素才会引起腰椎管狭窄。若反复遭受外伤,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邪的侵袭为其发病的外在因素。其病理机制是肾虚不固,风寒湿邪阻络,气滞血瘀,营卫不得宣通,以致腰腿痹阻疼痛。
6、不孕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发育,女性生殖系统就是在精气的呵护下逐渐发育成熟的,如果肾精不足,冲任胞脉失养,就难以摄精成孕。
可用补肾助孕汤治疗,药物组成为当归、白术、肉苁蓉、枸杞子、杜仲、女贞子、茯苓、甘草、熟地、鹿角霜各12克,水煎服。月经干净后第3天开始服药,每日1剂,分两次服,连服7剂。下月月经干净后可如前法再服。
五冬至如何养肾?
肾亏精损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故许多养生家把养肾作为抗衰防老的重要措施。养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保暖防寒
防风寒的重要一环,要及时添衣加被。中医说,“头为诸阳之首”,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失。所以,头部保暖很重要,出门时不妨戴帽子或围围巾,其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护住头后面的风府穴不受寒。
2、适当运动,健肾强身
肢体功能活动。包括关节、筋等组织运动,由肝肾所支配,因而有肝肾同源之说。
善养生者,在冬季更注重锻炼身体,以取得养筋健骨、舒筋活络、畅通血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效。锻炼时运动量要适当,散步、慢跑、做健身、打太极拳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只要持之以恒,定能达到健肾强体之目的。
3、养精保肾
人体衰老与寿命的长和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肾气的强弱。肾气足的人,头发浓密而荣光;肾气不足,头发脱落,发质枯干。所以,治理脱发的根本是调养肾。肾气足者,过百岁仍然鹤发童颜,肾气足人长寿。
4、补肾食品
山药、百合、枸杞、黑豆、莲子等,都不具强烈药味,适合入菜。山药可煮汤,也可以加入米一起煮,具有抗衰老和降血糖的作用。常见痰多困扰者,可常吃百合炒菜或炖冰糖来保养。枸杞也有补肾阳的效用。
对老人补肾有作用的食品很多,其中最简便可行,经济实惠的是羊背骨汤。将羊背骨洗净煮两小时,加葱姜佐料当汤料。
出诊~芊芝堂中医太原一店(劲松北路店):
刘化芊每周三、周四、周五出诊;
王美琴每周一出诊,主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疑难杂症。
王永宏每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出诊,主治颈、肩、腰、腿痛。
—、(刘化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