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秋分节气气候正好,晴空万里,凉爽宜人,而且菊花盛开,蟹肉肥美,是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好时节。
在享受美景和美味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这个时节的饮食、起居、精神以及运动各方面的养生,要注意把握“平衡”,以调和体内的阴阳之气,适应季节的变化。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秋分养生注意事项吧!
秋分养生祛寒养阴
1胃部保暖,防止寒凉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故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此外,还要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
2饮食温润,宜食辛酸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
3进补有度,切勿过量
在正是秋季进补的好时节,但秋分时节进补,不可太过,要适量。忌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忌慕名进补,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血压升高等;进补应分清虚实,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
4秋分艾灸,祛除虚寒
眼下天气转凉,燥邪、寒邪、风邪也渐渐增多。而人体毛孔收缩,免疫力下降,怕冷、感冒、咳嗽、腹泻、腰酸背痛、过敏性鼻炎等虚寒病症也随之多发。在秋分当令之时,借助阴阳消长的变化,因势利导实施艾灸,可以有效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还能润燥。
5早睡早起,起居有常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宜早睡早起。早睡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夜愈深,寒气愈重,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
6适量运动,轻松平缓
秋季养生,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比如: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时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最佳,汗出即可停止,切勿大汗淋漓,这样既可得到锻炼,又可避免寒气通过毛孔进入人体,引发疾病。运动不宜过早或过晚,最好太阳升起来之后开始,太阳落山前就结束。
7调养情志,放松心情
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情绪,导致体内分泌紊乱,产生疾病。因此,要注意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
饮食宜忌DIETS适宜吃什么
1、日常饮食推荐茭白、番瓜、花生、栗子、藕、黑芝麻、红枣、核桃、梨、荸荠、胡萝卜、西红柿、荠菜、平菇、黄鳝、海蜇、海带等。
2、可选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芡实、桂圆、莲子、百合、白扁豆、山药、杏仁、川贝等。
3、饮食上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以滋阴润肺为主,也可多食酸味。
禁忌吃什么
1、痰湿质人忌食肥甘油腻。
2、禁寒饮,如各种生冷瓜果、冰淇淋、冰冻饮料等。这类冷食有碍脾胃,对水湿运化不利。胃寒的人更应忌食生冷的食物。
3、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忌食大热大补之品。
4、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不宜过分进补。
5、热证病人忌食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
6、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忌食虾、蟹等海产品。
秋分食谱RECIPE(1)秋日蟹锅
螃蟹克,鸡肉末克,猪肉末克,银耳克,莲藕末、竹笋块、胡萝卜片各克,鸡蛋1个。
香菜末、盐、干淀粉、米酒、葱段、姜片、植物油各适量。
1.螃蟹处理干净。
2.锅放油烧热,放葱段、姜片煸香,放胡萝卜、竹笋、螃蟹翻炒,下米酒、盐、开水,小火慢炖。
3.大碗中放肉末、莲藕、香菜末、鸡蛋、盐、干淀粉,拌馅挤成小丸子。
4.另起锅煮小丸子3分钟,倒入炒锅,加盐,放银耳,煮熟即可。
(2)蜜汁炒红薯
红薯克,松仁50克,玉米粒克,蛋黄1个。
黄油、奶油、白砂糖、蜂蜜、桂花酱、植物油各适量。
1.红薯洗净,一切两半,将切面盖一层保鲜膜,放入锅中蒸20分钟左右,取出,搅打成泥。
2.取一大碗,放入红薯泥、白砂糖、黄油、奶油、蛋黄、玉米粒拌匀,即成红薯糊。
3.炒锅烧热,放入黄油炒化,放入红薯糊、植物油翻炒均匀,盛入盘中,撒入松仁,淋上蜂蜜、桂花酱即可。
娌堥槼娌荤櫧鐧滈鏈濂界殑鍖婚櫌鐧界櫆椋庢不鐤楄鑺卞灏戦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