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结缘
净空法师
中国佛缘
大悲禅寺
『日行一善,广传佛法』本月农历九月为斋月,今天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增福灭罪,离苦得乐,成就菩提。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此时,天气渐冷,开始有霜,草木开始泛黄、落叶。
一,生活起居做好“四防”
、防秋燥
起居上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可以养肺。而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的水果可以滋阴润肺。
2、防湿邪
秋天的雨水多,须防湿邪带来的身体不适如水肿或腹泻。如果脾伤于湿气,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埋下病根。
所以应该多吃莲子、苡米、冬瓜、莲藕、山药等祛湿的食物。
3、防秋悲
秋季养生防秋郁可多看喜剧片,感到开心就放声大笑。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豆类等;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等。
4、防贼风
睡眠中人体免疫机能降低,阵阵凉风吹起地面尘土,细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这被中医称为贼风。
受到夜间贼风侵袭,第二天就会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还会引起咽炎、气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
所以,睡觉时一定盖好被子,特别是保证腹部、头部不要受寒。此外,还要注意穿衣保暖,不要随意减衣,以防贼风。
二,锻炼健身须适度
起居上提倡早睡早起。合理安排锻炼项目,运动量不宜过大过劳,切忌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老年人腿脚不灵活,活动时要保护手脚及膝关节,不可“盲目加量”。
三,选择食物宜平和
时入霜降,脾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有的人因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导致胃病的发生。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宜平补,多吃梨、苹果、白果、洋葱、雪里蕻,少吃冷食和刺激性食物,注意胃的保暖。
五,心静平和远离悲秋
肺与秋气相应,肺气虚者对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秋风冷雨,万物萧条,常会让人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之感,产生抑郁情绪。应注重调摄精神养生,养成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的影响。
六,重点 霜降节气前后,是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主的呼吸道疾病发作加重时期,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要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饮食上多吃水果、米粥及润肺的食物。注意预防感冒。
霜降进补,调养脾胃是关键,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的生化之源,冬季进补能不能达到高效,关键在于脾胃是“受补”还是“不受补”,不先把脾胃养好,进补后承受不了,就会发生腹胀等现象。
饮食上,“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芡实最佳,芡实在健脾补肾、止泻上作用最突出,刚好对应“深秋补脾胃而冬季补肾”的养生理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芡实可炒着吃,又可煮着吃,炒着吃最多的就是虾仁炒芡实。煮着吃就是清水烧开后,放入干净的芡实煮约5分钟,入冰糖和糖桂花,去浮沫后连汤盛入碗中,吃起来香中带甜,口感细腻软糯。
最常见的是芡实粥。先将芡实煮熟,去壳,研粉,晒干备用。每次取芡实粉30~50克,粳米50~00克,同煮成粥。如再配合山药粉或莲子粉同煮,效果更好。吃芡实时要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方能充养身体。
霜降多胃病,暖胃散寒方法多
秋冬季节是胃病多发时节。中医认为,秋冬两季,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渐生,胃病患者由于体内的寒气不易外散,加上外界寒冷的气候,非常容易发生胃痛、胃胀、呃逆、不想吃饭等症状。
对付胃痛,温胃散寒最有效。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暖胃食物,如南瓜、胡萝卜、甘蓝、红薯等,便可养胃暖胃。有“长生果”之称的花生,治疗胃病效果尤佳。
在霜降节气前后,每天吃适量生花生(不超过50克),对养胃有一定好处。有些跌打瘀肿的病人,不宜吃;做过胆囊切除手术或胆病患者,也不宜多吃花生。
深秋“九饮”防感冒
深秋天气变化异常,易患感冒。下列“九饮”能增强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晚上睡觉前饮用,可有效预防感冒的发生。
、姜茶饮:生姜0片,茶叶7克,煎汤,趁热饮。
2、菜根饮:大白菜鲜根克,切片煎汤,趁热饮。
3、姜枣饮:生姜5片,大枣0枚,煎汤,趁热饮。
4、萝卜饮:萝卜适量,切片煎汤,加食醋少许,趁热饮。
5、三辣饮:大蒜、葱白、生姜各适量,煎汤,趁热饮。
6、姜糖饮:鲜姜末3克、红糖或白糖3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7、橘皮饮:鲜橘皮50克,糖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
8、菊花饮:菊花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补冬不如补霜降
民间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进补要以润燥、固表、益气为主。
蜂王浆,比较适合身体虚弱的老人,早晚各服一次,对促进睡眠和通便有一定好处。如果是40岁以上的女性,适当吃一点蜂王浆,还能使皮肤光洁细滑。
西洋参,滋阴、生津,对于肿瘤病人、术后病人,可以帮助增强机体免疫力。其他的慢性病如糖尿病人也可适当吃点西洋参。
高丽参,性质较为温热,适合手足发凉、怕冷、脸色发白的人,但有痰多、面红耳赤、急躁、口渴、口苦、大便干燥等症的人就不适合。
霜降补身不忘内心平静安宁,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广大群众有到寺院上香礼佛、祈福求安的习惯。为使十方善信种植福田、广获法益、正善正行,以满所愿,故将上香祈福的正确方法简要的介绍给大家,以祈共沾法益。
一、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场所,古称丛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宝殿上供奉的叫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太子,后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证道。成为大彻大悟的觉者,是佛教的创始人,被佛弟子尊为“世尊”、“本师”等。上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二、供养佛、菩萨一定要上香吗?
不一定。供养佛、菩萨方法很多,通常用鲜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条件不具备,仅供一杯清水(表清净平等)也行。但是,绝对不用酒肉来供养佛菩萨。通常用“香、花、灯、涂、果、乐”六供养,其中之一均可。
三、上香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
第二、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
第三、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
第四、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四、上香求财可以得到吗?
不可以。佛经上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关键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财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无私的奉献,即佛门所说的“布施”。这启示我们:从生求财求福,先要舍财种福。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所以,一个人的福报是自己修来的,不是佛菩萨施舍给你的。佛门常讲:“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烧大香就发大财吗?这纯属“以凡夫之心,度诸佛之腹”。大彻大悟、大慈大悲的诸佛菩萨,又怎会像凡夫众生一样,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别赐富呢?当然不会。
五、有人一定要上香怎么办?
寺院是公共活动场所,一般会限制烧大香,加上节假日人流量多,烧大香稍为不慎就会灼伤他人,浓烟滚滚,不利环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无边罪业。一定要烧大香的信众,可将大香交给寺院管理人员,同意安排焚烧,焚烧时,寺院里的法师也会为你们祈祷。
六、上香礼佛应当许什么样的愿?
上香礼佛时应当心地清净,果能一尘不染,获福无边。若要许愿,当放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发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之大心愿,则功德无量。佛经上讲“礼佛一拜,灭罪河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是也。
七、礼拜佛菩萨,上几支香为宜?
上三支香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上香供养。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
八、寺院里供的佛菩萨很多,给每个佛、菩萨都要烧三支香吗?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宝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礼拜,效果是一样的。当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规定,根据寺院香炉分布的情况自行决定,但每个香炉中不超过三支香为宜。
九、把点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确吗?
不正确。把香点燃后应插在香炉中间,第一支香插在中间,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心中默念: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心中默念:供养僧,净而不染。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佛。现在有人将一把香点燃以后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烧伤他人或自己,也容易烧坏拜垫和器物,更造成浓烟滚滚,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实在是不文明不如法。
十、什么方法供养佛菩萨功德最大?
佛经上说:“一切供养中,法供养第一。”所谓法供养就是佛经上的教导,如理如法受持诵读,自行化他,为人演说。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处世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文章来源网络、四海缘整理)
白癜风是怎么样引起和得的白癜风有什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