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坐好月子,想在月子里调好体质,新妈妈们必须要先了解自己是什么体质。新妈妈如果想要尽快的恢复,就要依照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食物,不然就有可能事倍功半,今天就来说说不同体质选择月子餐的区别。
1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最主要是反映在脏腑功能的低下,尤其是肺脏功能和脾脏功能要弱点。形体消瘦或偏胖的新妈妈,特别是稍稍做运动就会大量出汗、体乏无力的新妈妈,属于气虚体质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在生宝宝时用力过度也会导致气虚。
中医上认为,肺主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
这就是说肺主管我们的呼吸,肺气虚就会出现气短、懒言等,肾中藏有人体的原动力,肾气虚就会使生命力减弱,出现自汗、倦怠无力等,而脾胃能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精华,将营养物质转运到全身,如果脾胃气虚,就会出现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所以当新妈妈出现气虚表现的时候,应当温补肺、肾、脾、胃。
属于这种体质的新妈妈在月子中要多吃些平和易吸收的食物,如山药、糯米、小米、红枣、胡萝卜、香菇、豆腐、牛肉、猪肉、鸡肉、鹌鹑、鲫鱼、鲤鱼、黄鳝等,而且要将凉性和温性食物搭配食用。
推荐食谱山药粥
原料:大米30克,山药20克。
做法:
①大米洗净,用水浸泡30分钟。
②山药洗净,削皮,切块。
③锅内加水,将山药块和大米放入锅内,同煮成粥。喜欢吃甜的可以加入蜂蜜。
山药性平,微温,能健脾益胃、助消化;与大米同煮成粥,可滋阴补气,改善食欲。
2血虚体质
现在非常流行“宅斗”“宫斗”类古装电视剧,大家是否注意过这些电视剧中的丫鬟、宫女’这些人物形象给人的整体感觉,就像缺乏阳光雨露的植物,了无生机,形容枯搞,这就是血虚体质的典型代表。
气血对女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养颜的根本就是补血养气,只有气血充足才能让女人的面色红润,充满生机。中医上常说,气血属于阳阴,动静,刚柔,而且互为依存,互相转化。所以在大量失血之后,如果单纯补血,血是不能迅速生成的。只有补气生血,才是补血的根本。
为了达到补气生血的目的,新妈妈要适当多食用含铁较多、营养丰富具有行气功能的食品,如南瓜、银耳、红枣、红糖、乌鸡、黑芝麻、核桃肉、猪血、猪肝、红豆、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鱼)等。
推荐食谱三色补血汤
原料:南瓜50克,银耳10克,莲子、红枣各5颗,红糖适量。
做法:
①南瓜去皮洗净,切块;莲子去心;红枣去核,洗净;银耳泡发后撕小朵,去蒂。
②银耳、莲子、红枣入锅,加水煮沸后转小火半小时加入南瓜,煮烂即可。
南瓜健脾益胃,银耳润肺解毒,莲子养心,红枣益气补血,同煮适合血虚妈妈食用。
3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怕冷。新妈妈生完宝宝后,肾脏功能可能会衰弱或减退,导致自身热量不足,出现阳虚症状。
而且有的新妈妈受外国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淡化坐月子的传统,有的生完宝宝还没满月,就经常外出,更别说捂得严严实实了。生产后气血本来就亏虚,这样子更容易导致寒邪入侵,成为以后形成阳虚体质的个“导火索”。
所以在坐月子时,最好“避寒就温”,即使夏天在有空调的房间,也要注意室内外的温差不要过大。阳气不足的新妈妈最好多晒晒太阳,培补下阳气。俗话说“动则生阳”,新妈妈在能下床后,练一练月子健身操,可以增强阳气,还能为不久之后的健康瘦身做准备。
在饮食进补上,新妈妈可以适当食用些补阳、益阳、温阳的食品,如鸡肉、牛肉、羊肉、海参、核桃肉、板栗、桂圆、鹌鹑、幔鱼、虾等。
气海一穴暖全身
气海穴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气海穴在肚脐下1.5寸,大约二指宽的地方,和肚脐相对。这个穴位的按摩比较特别,可用拇指或中指的指端来揉,揉的力量要适中,每天揉1次,每次1-3分钟。
推荐食谱板栗炖鸡块
原料:板栗肉10个,鸡肉克,料酒、生姜片、红糖、盐各适量。
做法:
①鸡肉洗净剁块。
②鸡块和板栗肉分别入油锅炸黄捞出。
③另取砂锅,放鸡块,加料酒、生姜片、红糖和适量水煮至七成熟时加板栗肉,小火煨炖至熟烂,加盐即成。
板栗、鸡肉能温中益气、补益肝肾,对产后阳虚有很大的补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