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罗大伦频道作者:中医博士罗大伦
经常有朋友认为自己身体虚,一遇到我,就问:“罗博士,我们家里有别人送的补品,有人参、海参,虫草、燕窝,您说我该吃哪个进补呢?”
现在,秋天来了,很多人开始准备冬天进补的事情了,这在南方是风俗,是好事,对身体的保护很重要。
但是,这事儿,还真要看体质,首先是不要补反了!比如这人参,是养生佳品。香港亿万富豪邵逸夫爵士活了一百多岁,在生前,他曾经长期服用野山参,每天服用一根价值两万港币的山参,后来学习了气功,才慢慢不服那么多了。可是,人家服用越来越健康,度百岁而去。而有的人,服用后就会流鼻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参补气,气虚之人,服用了身体会越来越好,可是,如果阴虚,或者有实热之人,服用后就会越来越热,您看,流鼻血也是必然的结果啦!
所以,进补必须要考虑体质,不要把方向搞反了。
另外,还有的体质,是根本就不能进补的,而是要清,比如,今天我们讲的痰湿体质。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湿气”
湿气是我们摄入的水分,身体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全部运化,无法排出,结果潴留在体内,成为了影响气血运行的障碍,这叫内生的湿邪。
外面天气潮湿,那是外部的湿邪。两者结合,那就更严重了。
那么,“痰湿”的“痰”,又是什么东西呢?
中医说的痰,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的区别。所谓有形之痰,指的是我们咳嗽出来的痰。而无形之痰,指的是那种体内黏稠的病理性的液体,比如水湿凝聚,逐渐凝练成的痰,或者整天肥甘厚味地吃,营养过盛,导致代谢产物潴留而形成的痰。
这湿气重了,会导致痰的增加,而痰的出现,又会导致湿气更重。而痰湿结合,则雪上加霜。
那么,痰湿体质的舌象是什么样的呢?
大家来看看这个舌头照片吧!
那么,痰湿体质的人,都有什么样的症状呢?
我们来一一列举一下吧!
1.舌象:舌体胖大,苔滑腻,厚,舌苔颜色发白或者黄色,舌边常有齿痕。
2.体形面色:体形肥胖,尤其是腹部肥满而松软,四肢容易出现浮肿,面部皮肤油脂较多,面色淡黄而暗,眼泡微浮,容易困倦,睡觉时鼾声如雷。
3.口中与肢体的感觉:口中粘腻,口唇色淡,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容易出汗,汗粘腻,汗出后皮肤多凉,头身重困,经常感觉头昏昏沉沉,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易出现耳鸣。
4.感觉及睡眠:身体酸乏无力,慵懒,容易困倦。胸闷,痰多,容易出现肠胃不适,喜欢吃肥甘厚味。
5.大小便: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容易粘马桶,小便浑浊。
6.脉象:脉濡而滑。
7.在西医体检中,痰湿体质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糖显著高于非痰湿体质者。
我估计,讲到这里,很多朋友开始觉得自己有这个痰湿体质的倾向了,于是会问:“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种体质的人,不要轻易进补,如果进补,就跟火上浇油差不多,会越补越乱的。我曾经见过,一个痰湿体质的企业家,被一位高人开了补药,那个方子里面几乎汇集了所有我见过的具有补的作用的中药,气血阴阳,一起来补,估计是按照中药学教材的目录开的方子吧?最终,这位企业家被补的头晕,当众昏倒过一次。
补到扑街……
那么,痰湿体质的人,该怎么调理呢?
非常简单,就是清谈饮食,加强锻炼。
这种体质的人,我建议多吃点萝卜白菜,少吃肥甘厚味,能忍住,能改变口味,则有希望改变体质。
另外就是运动,这种体质的人,如果能够坚持运动,则对身体的恢复大为有利。
记得我有位朋友,是我在长江商学院讲课时认识的,叫朱国凡,他创办了一个企业,叫良子健身,总部在北京,当时他在长江商学院学习。他请我去他们企业参观,当时讲我他的故事,令我大呼吃惊。
这位朱总是河南人,身体魁梧,他对自己的健康,特别自信,从来没有做过体检,后来,偶然有一次,他从北京去上海出差,结果被朋友拉去体检,体检结果一出来,吓坏了,原来指标特别不好,什么“三高”,脂肪肝什么的,于是问医生吃什么药?医生说不用吃药,运动就可以了,他又问:“怎么运动?”医生说:走步!
这朱总一听,不就是走步吗?好!我就走步,看看到底能不能好!
于是,医院出来,回了宾馆,背起包,开始徒步,从上海往北京走!
这一路,好像是走了两个月吧,总之是身体第一,事业第二,我先放下工作,就专心走步了。
然后,一路走到北京,到了北京,没有回家,医院做体检。
那么,体检的结果是什么呢?估计大家都猜到了,身体一切正常了!所有指标,全部正常!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运动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这种营养过盛的痰湿体质,非常适合运动。
现在我看这位朱国凡先生的微博,发现他不干别的了,就是带着大家走步,搞了一个“非凡足迹”的活动,每天到吃走,之前在美国的加州,后来去澳洲,然后是戈壁滩,最近好像是上海,总之,带着大队人马,全世界各地地走,这叫一个快乐。
那么,如果想用药方来化痰祛湿,该怎么办呢?
我建议可以用温胆汤的方子来泡泡脚。
这个方子是这样的:
温胆汤茯苓三十克、法半夏六克、陈皮九克、炙甘草六克、竹茹六克、枳实六克。
如果是寒痰,身体总是觉得很冷的,舌苔雪白,加入生姜五片,如果是痰热,比如舌质是红色的,舌苔粘腻,但是有点微微的黄色,则不必加生姜。
可以用这个方子,熬水,然后把药汁兑入温水中,用来泡脚,每天泡两次,每次二十分钟,孕妇忌用。一般用五副左右,就可以获得效果。
在获效以后,如果舌苔变薄,不再厚腻,可以服用一两盒的香砂六君子丸,用来善后。
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体质与生活习惯的关系密切,所以,体育运动,和清淡饮食,才是真正的改善良方!
我觉得,如果您看到自己的舌象是痰湿体质的,您就该像兔子一样地生活了,每天啃大萝卜和白菜,然后,蹦蹦跳跳,您瞧,这不但身体健康,还会越来越可爱呢!
附:痰湿体质的人,应该怎样自我保健呢?
中医所说的痰,不仅是指咳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液,还包括“无形之痰”。中医说痰,总是和饮连在一起,所谓痰饮,在广义上是指体内水液不得输化,停留或渗注于体内某一部位而产生的病理产物。一般认为较稠浊的为痰,清稀的为饮,“积水成饮,饮凝成痰”,如果人体消化系统运化失常,津液异常积留,就会生成内湿。痰饮即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那什么样的人易生痰湿呢?俗话说“胖人多痰,瘦人多火。”中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总结将人大致分为九种体质,其中,痰湿体质的人一般多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分泌较多,爱食肥甘甜腻之品,因为体内水液积留,所以很少觉得口渴,而且懒动嗜睡,身重易倦,常自觉口中黏腻,舌体胖大,苔腻,边缘有齿痕,大便次数多且不成形。痰湿体质的人,应该怎样保健呢?试试在以下穴位处拔罐,以祛除痰涎、化解湿浊。中脘穴
中脘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胸剑联合至脐中的距离为8寸,所以中脘穴在胸剑联合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前正中线上。中脘穴为胃的募穴,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若胃腑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脏腑经脉失养。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均可取中脘进行治疗,可以说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在中脘穴处拔罐,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
丰隆穴
丰隆穴被称为去痰要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腘横纹或膝盖最高点到外踝尖的距离为16寸,丰隆穴应在此段中点水平处,定位时可供参考)。丰隆穴配合肺俞或迟泽、天突等穴位可祛除肺系之痰,治疗咳喘。
阴陵泉穴
阴陵泉被称作除湿要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这个定位有点难懂,其实就是膝盖下方内侧胫骨内侧髁下方,按揉有酸痛感即是本穴)。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一说到有痰,大家理所当然的认为是肺系的疾病,其实不然,肺只是储痰之器,而脾才是生痰之源。因为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聚而生痰。阴陵泉穴健脾利水、通利三焦,丰隆穴相配健脾化湿祛痰作用更显著。
在以上几个穴位处分别选择合适大小的罐具拔罐,留罐10~15分钟。待罐印基本消失后进行下一次拔罐,一般10次为一个疗程。若拔罐后局部皮肤起水疱,小的应该避免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使水疱内的液体流出,消毒后用纱布包好。待水疱吸收后再进行下一次的拔罐。
中医将人的体质大体分为九种,除了相对健康稳定的平和体质外,还有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八种。因为先天禀赋不同,饮食习惯的不同,南北地势的差异,个人性情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体质差异。而个人的体质差异正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所以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才能使体内阴阳调和,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的状态。但是个人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会随着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变化而改变的,所以每个人并不是局限于一种体质。
您足够了解自己吗?您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么?如果想弄清楚,可以在网上下载中医体质问卷,医院进行一个中医式的体检,相信您会更加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不仅有助于日常保健,更有助于预防疾病,这正是中医所说的“治未病”。所谓“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我们不光发现了疾病才进行治疗,而且要预防疾病,了解疾病发生的趋势,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来了解自己的体质,做好日常保健,做个“上工”吧~
本文版权归“罗大伦频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