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调养
滋补调养

您现在的位置: 滋补调养介绍_滋补调养注意 > 滋补调养介绍 > 时令立冬到,明日降温温黄酒吃三果

时令立冬到,明日降温温黄酒吃三果

发布时间:2021-6-21 21:36:49   点击数:

图/视觉中国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字面来看,“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立冬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

立冬后,冷空气活动开始频繁,每次冷空气到来都会出现一次明显的降温、大风或雨雪天气,而后又转晴,并逐渐转暖回升,形成“三日寒、四日暖”的寒暖交替的天气变化。

应景的是,上海近日阴雨天气为主,根据天气预报,冷空气明天就将驾到,周末郊区最低温只有7度左右。

图/上海天气网

天气预报显示,明天随着北方冷空气影响,夜间雨止转阴到多云,但气温将有所下降,同时风力增大到4-5级西北风。预计9日、10日的最低气温只有11-12度(郊区7度左右),大家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哦!

图/视觉中国

立冬常见习俗

回到立冬节气,它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在现在,很多家庭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

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而南方的人们习惯在这一天吃鸡鸭鱼肉。

补冬

立冬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

立冬古诗词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立冬夜舟中作

宋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増。

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稜。

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立冬养生这样做

“立冬”节气过后,就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起居调养应以“养藏”为主,建议早睡晚起,饮食上多吃滋阴的食物,可以开始适当进补。具体该怎样做呢?

早睡晚起

在生活起居方面,建议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睡个懒觉也是可以的,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年轻人要避免夜生活丰富,睡觉过晚。

注意保暖

立冬之后,气温骤降,身体一些部位对寒冷非常敏感,应当特别注意保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外出时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睡前用热水泡泡脚;刮大风时最好不要迎风行走。

推迟晨练

老年人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这是因为早晨气温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碍增加,血压容易升高,心肌耗氧量也增加,老人晨练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溢血等意外情况。建议冬季晨练时间可以适当推迟,“见太阳才运动”。

图/视觉中国

户外运动要谨慎

冬季运动要注意“冬藏”,不可再像春夏锻炼一样再大汗淋漓了。

冬季运动要注意防寒保暖,还要把握好度,避免原本出于好意的锻炼成为疾病祸害。推荐太极拳、游泳等中轻强度运动更适合冬季。游泳上岸后要当心吹风、受凉、感冒。

恬淡安静畅快心情

  

中医讲究入冬后,情志要恬淡安静、寡欲少求,这样可以使得神气内收,利于养藏。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

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弈棋、画画、练书法、欣赏音乐等,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图/视觉中国

饮食以滋阴润燥为主

  

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入冬后的饮食可以适当厚重,食材以滋阴为主。

中医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因为秋冬阳气潜藏,阴精蓄积,顺应这个趋势养阴,效果要比其他时候要好。

  

水为阴气之源。因此,冬季宜多喝温水,养阴的同时还可以润燥。此外,还可酌情选择沙参、玉竹、百合、无花果、银耳、枸杞、甲鱼、罗汉果等养阴的食物煲汤或炖煮。

还有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容易发生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这是因为冬天是蔬菜生产的淡季,因摄入不足人体会出现维生素不足,所以在冬季,应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富含维生素。

蔬菜方面,大白菜在冬季吃最好,不仅是时令菜,而且大白菜是温性的,不寒不热。此外,圆白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立冬吃三果

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

苹果有补脾气、养胃阴、生津解渴、润肺悦心的功效;

猕猴桃含有血清促进素,可以帮助我们稳定情绪、镇静心情。

不可盲目进补

此外,在我国民间有立冬补冬之习俗,每逢这天,人们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补,说是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可以抵御严寒的侵袭、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还能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

立冬后饮食应以增加热量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但立冬进补不宜过于燥热,应选清补甘温之味和甘润生津之品,如乌骨鸡、鸭、核桃、银耳、蜂蜜、藕等。

要提醒大家的是,千万不可盲目进补,特别是老年人,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摄入不能太多,以免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可以吃一些炖母鸡、精肉、蹄筋,并经常饮用牛奶、豆浆,这些对血脂影响都不大,还可增强体质。

北方天气严寒,宜进补大温大热之味,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气候较北方要温和得多,应进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

温黄酒进补

冬季进补,黄酒是不错的选择。对冬天容易感冒、怕冷体质的人来说,黄酒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黄酒最好温热了再喝,元人贾铭认为,“凡饮酒宜温,不宜热”,“饮冷酒成手战”,黄酒加点姜片煮后饮用,既可活血祛寒,又可开胃健脾。当然,酒的温度也不能加热得太高,酒过热了饮用,一是伤身体,二是乙醇挥发得太多,再好的酒也淡而无味了。从养生的角度看,黄酒还属于细酌慢饮的酒种之一,喝黄酒不宜太多太急,否则会损伤肠胃和肺。

图/视觉中国

立冬滋补靓汤推荐

党参黄芪炖鸡汤

主料:母鸡1只、党参50克、黄芪50克

辅料:红枣10克、姜片

调料:料酒、精盐、味精

做法:

1、将母鸡下沸水锅中焯去血水、洗净;将红枣洗净、去核;将党参、黄芪用清水洗净、切段。

2、将鸡放入炖盅内,加适量水,放入党参,黄芪、红枣、料酒、精盐、味精、姜片,放入笼内蒸至鸡肉熟烂入味,取出即成。

猴头菇鸡汤

材料:猴头菇三颗、鸡半只、枸杞、姜、盐、料酒、火腿几片

做法:

1、猴头菇用温水泡六个小时,用手抓一下,洗干净。

2、鸡放到沸腾的锅里焯水,加两片姜,一些酒去腥,焯水完毕捞出来冲洗干净。

3、鸡切块,火腿切片,把鸡,火腿,猴头菇和姜片一起放进电炖紫砂锅里,一次加足冷水,炖四个小时。最后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加枸杞,喝前加盐调味。

滋补老鸭汤

材料:净老土鸭克、枸杞、冬瓜、萝卜、海带、盐5克、胡椒粉3克、黄酒2克、葱白5克、姜片2.5克、味精1克

做法:

1、将鸭宰杀治净,切成3厘米宽,5厘米长的块,去掉污染,姜切片备用。

2、锅置旺火上,下猪油炒5分钟至金黄色,香气扑鼻时,加料酒。

3、砂罐至微火上,一次放卟清水克,清炖3小时后,加味精即成。

黄豆滋补猪手浓汤

材料:猪蹄、生姜、料酒、花椒、茴香、八角、甜玉米、红枣、枸杞、花生、黄豆

做法:

1、猪手买回来去毛清洗干净。

2、锅中倒入冷水,把猪手剁成大块放入锅中,加入料酒、姜片、花椒、八角,开大火煮出血水和浮沫,捞出猪手放入清水盆中洗净。

3、洗净后的猪手放入砂锅,一次加足水,放入料酒。

4、加入甜玉米、姜片、泡好的黄豆。

5、盖上盖子,烧开后加入少许茴香,再开中火烧半个小时左右。

6、加入红枣、枸杞、花生再炖一个半小时左右即可酥烂,出锅前撒上少许盐调味。

注:本文系作者根据搜狐健康、百年养生网、上海发布等内容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自“上海升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uangguoji.com/zbjs/1222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