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或许听说过“五毒月”,或许也知道关于“五毒月”的诸多禁忌。
可是,如此厉害的“五毒月”究竟“毒”在哪里?它是谁提出的?有什么样的习俗和注意事项?又如何平安度过而不“中毒”呢?
湖心书院编辑小雨为您总结了“五毒月攻略”。
让我们一起充满正念地度过这个月吧!
品味端午农历的五月在十二地支中属火,是阳气的极致。端午,意味着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开始了。在这时节里,高温湿热,天气烦闷,蚊虫滋生,身体难免受侵扰。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
首先,我们来梳理下有关端午节的起源。
(一)纪念屈原说
影响最为广泛,树立了忠君爱国的牌坊。
(二)纪念伍子胥说
体现的是不畏生死,忠言直谏的楷模!
(三)纪念孝女曹娥说
说的是“孝道”的感人故事,所传达的都是美好的思想,值得传颂。
(四)源于煎兰汤沐浴的习俗
浴兰节是端午节的另一个别称,唐代把旧历的五月称为“浴兰之月”,可见当时煎兰汤沐浴的习俗很盛行。浴盆的澡水古人称作“汤”,在“汤”中加入草本香料,用此香水沐浴,古人认为,不仅能提神醒脑,还可以祛除邪气,疗疾养生。仲夏五月,药草成熟,药力极强,用草药煎汤浴身,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化湿、润肤开窍、杀虫止痒等功效,对某些慢性疾病均有一定疗效。
那端午节的起源到底是什么呢?从起源来说,端午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月、恶日。这时候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如喝雄黄酒、带香囊、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
为何要把五月称为五毒月?农历五月为一年中的毒月,民间俗称毒月,民间有“烂五月”之说,即农历五月,衣物,木料,藤制品很容易受潮,变霉,腐烂。五月“阳气在表,胃中虚冷”,这个时候阳气在表,胃中虚冷,所以,要吃生姜、喝雄黄酒等来温里暖胃,以生发体内的阳气,而行房却最伤人体之内的阳气。端午节这天为一年中最毒日。其中有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一天为“天地交泰日”。这十天内,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行淫,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
五月的节气,乃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宜从农历五月初一芒种节禁起,戒过一月。五毒之月百毒业生,其中最毒的五种动物是毒蛇、蝎子、蜈蚣、守宫、蛤蟆。果能色欲撙节,自可百病消除。
今人每多腰腿酸疼,脊肩酸麻,四肢无力,背心发热,咳嗽不止,时而头昏头痛,时而眼花眼痛,秋冬则恶寒怕风,手足发冷,春夏则喉疼目红,腹痛闭痧。
正当年壮之时,乃见种种不足之症,推原其故,无不因未能节欲而来。
其为病也由渐而深,由微而著,初虽所患尚小,久则酿成大病,不可不畏死而谨守于先也。
多欲伤生,断非药饵能补,好色者恃药以恣欲,此亡身之本也。
草根树皮之品,万难益髓填精,其能滋补者,不过偏阴偏阳,藉以流通气血,及气血既亏,虽药石亦无从补救。
古云“服药百颗,不如一宵独卧”,慎无恃药可补身。
事实上,5月确实毒,因为这段时间天气刚热起来,体弱的人和老人、小孩子非常容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有时会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地步。
九毒日的具体日期?九毒日一共有十天五月初五: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犯者削禄夺纪,又九毒日,又杨公忌。
农历初六:九毒日,又雷斋日。
农历初七:九毒日。
(以上三日为“初毒日”)
农历十五:月望,九毒日,又四天王巡行。
农历十六:九毒日,又天地元气造化万物之辰。
农历十七:九毒日。
(以上三日为“中毒日”)
农历廿五:九毒日又月晦日。
农历廿六:九毒日。
农历廿七:九毒日,又斗降。(以上三日为“末毒日”)
农历十四——四天王巡行,夜子时为天地交泰。
请千万谨慎这十天,甚至是一个月。这10天内,严禁杀生、性生活,否则作一次当百次,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非药饵能补。总之如能在整个阴历五月不同房禁欲对身体修复有极大的好处。
五毒月由来已久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
《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
《夏小正》中记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黄帝内经》中,通过轩辕黄帝和素女对话的方式,指出了五月性生活的忌日。
素女说:“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是天地之气交合之日,男女不可行房。特别是性欲重的人小心在五毒月失掉真阳,真阳一失,命不久也!”
对于这种规劝,许多人是不信的,但知道后又未必敢以身试法。若于农历五月十六日子夜观天象,天呈淡红色,子时不是出晚霞的时辰,此时天色红必有原因。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极为有限的,传说古人为验证此忌日,为一些乞丐提供费用在这一天嫖娼,跟踪调查的结果证明了素女的观点。在当代生活中,常有一些人突然猝死而查不出任何病因,究竟是否与此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奉天通志》上说:“二午相属为火旺之相,过旺则为毒。”
《伤寒论》上说:“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
通俗的说,五月也就是夏至月,也就是午月,在这里包括整个夏月,涵括整个夏季巳、午、未三个月。
道医讲,人与宇宙为一体,人体五脏六腑皆受天地运行的影响,此时的节气,乃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宜从农历五月初一禁起,戒过一月。果能色欲撙节,自可百病消除。
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减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补肾。忌辛辣生冷食品,尤其是冷饮、冷啤酒,这时天气炎热,人体易燥热,容易贪凉,造成寒热相搏,产生湿邪,发伤脾胃。冷饮还易引发急性肠胃炎,肠胃感冒;女士如宫寒、痛经、闭经等症状。
养生降燥茶冷饮降燥是不明智的选择,这里给大家介绍一款养生降燥茶。
配方:夏枯草5克,竹叶5克,甘草3克,双花5克。混合沸水泡饮。
功效:清热降燥,泻火解毒,清心利肺。
注意事项:儿童少服,孕妇忌用。
关于五月的民俗民俗认为农历五月为毒月,是最要注意的一个月份。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汉族民俗中有许多喝雄黄酒、带香囊、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在古代,除了要禁欲以外,还有诸多禁忌事宜。
(一)贴五毒符: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用红纸剪成带有这五种毒物的剪纸贴在门窗上,称“五毒符”,可免除各种毒物的侵害。
(二)君子应节欲静养:古代汉族民俗称毒月期间夫妻不能同房,君子应节制嗜欲,食物清淡,减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补肾。此时节应静养,与自然和谐平定心气。能全月不同房,对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
(三)五月回娘家:古代有习俗,五月让妇女回娘家住一个月,其中的九毒日更要慎重。
(四)不给新生婴儿剃头:在民间,农历五月是不给新生婴儿剃头,因如今正值阴历五月,苍蝇、蚊子等毒害虫正是猖獗的高峰期,否则很容易招蚊虫叮咬。
(五)不在室外待到过晚:不要贪凉而露天睡卧,不要大汗而光膀吹风,因天地之交,容易外感邪气。
(六)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五月份天气炎热,昼长夜短,晚间睡眠不足,《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夜卧早起”与春天的养生原则是一样的,但是相对于春天来说,夏天日照时间更长,白昼时间更长,所以睡觉应更晚一些,早上起得更早一些。当然也不能太晚,如果超过11点还不睡,那就不好了。最好是在十点半以前就寝。如果感到困的话,中午小憩是必要的,所以午睡对保障身体健康、有助于解除疲劳,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起着关键作用。
(七)五月是皮肤病多发季节,注意皮肤的保洁。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及配带香囊来辟秽祛邪,除病驱瘟,故又称“浴兰节”,有趋吉避凶的寓意。五月天热易出汗,衣服要勤洗勤换;中国有句老话,叫“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芒种后要常洗澡,但出汗时不要立刻用冷水冲澡。
(八)在精神调养上应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忌恼怒忧郁,这样可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九)修身养性、清肠排毒,一些修行人会在五月进行辟谷修行,这样一个月辟谷可以修身养性,清肠排毒、减重瘦身、调节阴阳,而且还可以避开五毒月和家人分床睡,这样一举多得。
(十)饮食适量:据中医提醒,粽子、年糕之类的糯米所制粘性食品,脾胃功能差的人要少吃,最好是不吃,尤其一些脾胃功能虚弱的老年人,以免难以运化、增加脾胃负担、损伤脾胃之气。
端午养生有道吃粽子,有讲究
一提到端午节,最直接的联系莫过于粽子了。粽子含有丰富的配料,配上清香的叶子和柔软的糯米,是让人食欲大开的节日美味。中医认为,糯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之功,食用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但粽子属于高热量不易消化的食品,食用时要注意量的控制,过量进食易引起消化不良,尤其是糖尿病病人不可贪食。对于脾胃阳虚、虚寒的人来说,亦不宜多吃粽子。另外,吃粽子时最好搭配醋、茶、豆浆和乌梅汤,茶水,可帮助吞咽和消化。
喝红豆粥健脾养血、利水除湿
端午期间湿热,吃粽子和饮雄黄酒能健脾、开胃、解毒,还需喝红豆粥来利水祛湿。红豆又名赤小豆,《神农本草经》中说,“赤小豆可消水肿”。红豆搭配大米更具健脾养血、利水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而且红豆熬成粥,口感更滑润,也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经常喝点红豆粥可养心生津,对更年期中老年女性尤其有益。民间有赤小豆与薏苡仁一起熬煮煲糖水的夏日喝法,目的也是利暑湿。
熏艾叶,避毒祛邪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民间有种说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挂在门上可以祛除各种毒物,使人身体健康。中医认为,艾叶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艾叶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改善肺功能等功效。所以古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研究表明,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抑制病毒和细菌在空气中传播,且对人无害。除了熏制,将艾叶捣成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需要提醒的是,有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要慎熏艾叶,以免引起过敏而使病症加重。除了艾草,端午节常用的中草药还有菖蒲、青蒿、香茅、柚叶等,一起用水煎后当茶饮用,或者泡酒饮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疗效,可以预防疾病。
佩香囊,避瘟病
佩香囊,是端午节传统习俗之一。专家表示,为了清香、驱虫、避瘟,香囊中常会填充一些具有“芳香辟秽”功能的中药,如丁香、白芷、藿香、紫苏、薄荷等。它们都含较强的挥发性物质,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舒筋顺气、通九窍、防瘟病。如今,市面上销售的香囊成分不尽相同,无论哪种,选购时都应有所鉴别、取舍。过敏体质的人,还是不佩戴为好。此外,孕妇应慎用香囊。
饮药酒,祛湿邪
提到端午节饮酒,给人印象最深的非“雄黄酒”莫属。在“本草”中对雄黄的药性早有记载,雄黄性辛温,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功效。但雄黄属有毒类中药,会对肝脏造成损伤,一般不建议直接饮用。可用黄酒和五加酒代替。中医认为,黄酒属温性,生饮可治疗天热引起的厌食、烦躁等;热饮可缓解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等。五加即五加皮,味辛、苦,性温。将其切丝,与白酒一起盛入容器浸泡10天左右即可饮用。不过药酒虽有防治疾病的功效,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如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酒精过敏者,患有肝肾疾病的人不宜饮用。
划龙舟,练腰肌
端午划龙舟是民间最为传统的习俗之一,不仅有趣好玩,极具观赏性,而且锻炼身体的效果非常好,尤其对久坐不动的上班一族更有益。端午天气闷热,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还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可导致精神疾患。所以除了药物、食疗及平和心态外,也应同时加强运动。当然,龙舟只是一时之事,端午前后要想都能健康,不妨坚持一项长期运动,比如健步走。
健步走,强身健体
在日常生活中,“走”是简单易行有效的运动方式,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走为百炼之祖”。健步走能够很好地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具体方法:锻炼者可选择上午或傍晚锻炼,运动中身体放松、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臂自然摆动、两腿自然迈步,步幅较普通步子稍大,步速较普通步行稍快,保持精神饱满,呼吸自然有节律。走路时达到“头目清爽、足部发热,全身微微出汗、心情愉悦”状态为最佳。
以上内容,由湖心书院小雨倾情整理编辑,送给每一位朋友,祝愿大家五月吉祥,端午安康,全身少病痛,健康生活每一天!
喜欢这篇文章的你,请在下方的处点赞,鼓励一下我,我将会做的更好哦!
加入我们
湖心●书院
国学通天下,智慧传五洲
易经、风水、占卜、手面相、心相
中医养生文化、虎符铜砭古法刮痧
团队管理、职场修炼、领导力提升
婚恋交友、亲子幸福、健康身心灵
有智慧的国学,有趣有料的微课
就在湖心书院
有力量的养生,有柔有爱的刮痧
就在上善古法养生
一眼观相识人,心相识人实战新微课
每周二、四、六更新,每集9分钟
每集至少1个知识点,1个实战技法
零基础可学、一学就懂、学完即用
进入课堂后可永久重复收听